創造幸福的情感《小木偶的大冒險》
2月
18
2016
小木偶大冒險(偶偶偶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1次瀏覽
謝鴻文(專案評論人)

我們都知道兒童富有幻想力,因此兒童劇理應提供兒童幻想的刺激與滿足,再開啟他們從幻想回返思考現實生活的能力。兒童劇的有趣,從來不是,也不應該是建立在表面的嬉鬧取悅孩子而已,兒童劇創作需要思考的「有趣」,應當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具有審美的價值;讓被審美的對象,產生如同莫里茨.蓋格爾(Moritz Geiger)《藝術的意味》一書中說的:「當我們使我們自己服從客觀對象,並且讓它進入到我們內心之中的時候,它就變成了我們的東西;它從精神上與我們結合在一起,我們也就變成了它的主人。在這種服從過程之中,在純粹自我被抹殺的過程中,我們的統治便表現出來了,存在於我們和客觀對象之間的裂痕,已經被我們對客觀對象的領會彌補了。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客觀對象是勝利者,並不意味著它在力量上戰勝了我們。與此相反,那存在於自我肯定之中的幸福情感,正是從這種克服某種異己的東西的緊張狀態之中顯現出來的。這就是存在於審美過程之中的、最終的服從與純粹自我的最終被抹殺之間的相互影響,通過這種相互影響,自我就可以更深刻地戰勝客觀對象了。」

我認同這段話必須反映在觀看的兒童劇,可以使兒童得到「存在於自我肯定之中的幸福情感」,一齣兒童劇絕對需要給予兒童足夠駕馭幻想的空間,滿足其自我,而不是把一切表現都說白說淺說幼稚,那麼做就太低估兒童了。

偶偶偶劇團的《小木偶的大冒險》,故事其實非常簡單,用一句話就可以交代清楚:兩個木匠工作中,玩性大發,把各種工具、物件拿起來玩,玩出了一個小木偶上山下海冒險的想像旅程。但若只是把故事焦點放在冒險,經歷危險--解除危機的情節(通常還會俗套的設計三個危險關卡),然後又以此做思想主題,扣上「勇氣」或「尋找勇氣」之類的正向態度,大肆放送成醒目的宣傳標語,我得說這實在是很俗濫、虛無不充實的價值。《小木偶的大冒險》幸好沒有陷入這個泥沼。

這齣戲花最多心力呈現的是「創意」與「創造」,藉由抹布、鐵鎚、螺絲起子、量尺、漏斗……等各種工具、物件,以形似的概念演繹成另一個物體,所有的工具、物件既成了故事中的角色(例如鐵鎚成了一匹馬),亦可成為偶的部分造型(例如漏斗顛倒變成小木偶的帽子),兩個木匠不斷在實踐巧手能成金、廢物能再生的魔法,這魔法倚賴的正是無限的創意,有創意的創造過程,正可以啟迪兒童想像力,激發嘗試的效仿心理,此心理期待俱足且實現了,也就印證「存在於自我肯定之中的幸福情感」這樣的說法。所有的工具、物件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台老式裝置卡帶播放的手提音響,這已被時代淘汰的古物,並未在舞台上隨科技進化更新成其他東西,反而更能凸顯出惜物的教育意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齣戲沒有任何台詞,兩位演員飾演的木匠全然使用嗯嗯啊啊的發聲。這其實很像孩子,尤其是語言還在建構中的幼兒在玩扮家家酒的情景;兩個木匠剛開始邊做工作,為了聆聽喜歡的音樂,互搶手提音響,各耍詭計的滑稽動作,也完完全全是孩子氣的寫照,貼近於兒童。

而兩個木匠創造出來的小木偶,冒險最後尋找的寶藏箱,箱中有箱,如同俄羅斯娃娃一個套一個,直到最小最小的一個箱子,打開拿出的竟然是木匠的工具,意喻著善用工具就是寶藏,這裡蘊藏的巧思是讓人驚喜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所謂的寶藏,終究還是來自創意。如果沒有創意,兩個木匠也許可以創造出小木偶,卻無法表現小木偶的冒險,更無法回歸內心的覺照,無法深刻的體會工具就是寶藏的意涵。對兩個木匠而言,創造物品如果只是一個機械化的工作,那麼他們肯定也無法真正獲得「存在於自我肯定之中的幸福情感」了。《小木偶的大冒險》能用簡單不繁的形式,微言卻大義的示範了兒童劇如何有趣有意味,小而美的承載著豐富的審美價值。

《小木偶的大冒險》

演出|偶偶偶劇團
時間|2016/01/24 14: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