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62年的讀賣日本交響樂團(讀響)(Yomiuri Nippon Symphony Orchestra),是日本相當著名、老牌的樂團,在世界樂壇有著一定的知名度,他們發行的唱片,甚至被選為日本《唱片藝術》特選盤,成為音響玩家、發燒友津津樂道的名盤。今年(2018)歲末,讀賣日本交響譽團十分難得的進行了第一次的台灣公演,兩場演出分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與台北國家音樂廳。這此的登「台」演出也可說是一次台日音樂交流,台中場由甫拿到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的林品任擔綱協奏,台北場則由日本鋼琴家小山 實稚惠(Koyama Michie )與樂團合作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台灣音樂家與日本樂團共同合作,無疑能讓雙方有所交流,因為相對來說,日本樂團是鮮少在台灣演出的,比起歐美各大樂團的頻繁訪台,同在亞洲的幾個樂團,彼此之間卻較為陌生。
此次台灣演出由客席指揮小林研一郎(KobayashiKen-ichiro)領軍,台北場安排了貝多芬《艾格蒙》序曲(Beethoven: Egmont Overture, Op.84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 (Tchaikovsky:Symphony No.5 in e minor Op.64)等作品,均是相當著名、耳熟能詳的基本曲目,台灣聽眾對這些樂曲相當熟悉,因此更期待日本樂團能夠帶來哪些不一樣的詮釋與驚喜。小林研一郎的指揮顯得有些中規中矩,與樂團的合作可說是穩紮穩打,除了在柴可夫斯基第五加入了許多彈性速度外,基本上音樂是相當平實、流暢的。由貝多芬《艾格蒙》序曲所呈現厚重、方正的格局便可明顯得知,小林研一郎在每一首樂曲開始(甚至是樂章)前,都會先與樂團團員鞠躬,才開始下預備拍,這雖是與音樂無關的動作,卻能看出指揮的謙虛、尊重團員。另外,動作不大、少有花俏、多餘手勢的小林研一,習慣微屈著膝蓋,彷彿讓自己融入到團員中,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一樣,這讓筆者聽下來能夠很享受指揮與團員一起做音樂、一起呼吸的瞬間。《艾格蒙》序曲用到了四把法國號,對於此樂器來說有許多表現的機會,「讀響」的管樂演奏家們均有一定的演奏水準,尤其是對於合奏能力的掌握,讓彼此的音色統一、諧和。雖然在獨奏樂段時,他們的音色不一定會讓人為之驚艷,但卻能夠充分的融入在樂團之中。
舉例來說,《艾格蒙》序曲再現部第二主題的結尾段落,由四支法國號的Tutti開始,雖然在這裡法國號的音色被吹奏的並不是非常漂亮,卻與樂團的情緒與音色融合。又或者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第二樂章法國號與雙簧管相當著名的對唱,當晚「讀響」聲部首席的吹奏只能算是穩定,卻沒有特別動人;第三樂章長笛首席的獨奏同樣的並不在最好的水準內,筆者並不喜歡這樣的音色。不過他們的演奏卻與其它聲部彼此應和著,發揮了室內樂般相互傾聽、合作的精神,因而補足了上述的種種問題。「讀響」的弦樂厚實、溫暖,但在音色上卻可以更有變化。相較之下台灣樂團的弦樂更具優勢,對比「讀響」,台灣樂團的弦樂可塑性相當高,細膩、多層次的音色是這個樂團較缺少的,因此不論是貝多芬的音樂,或是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中,弦樂似乎少有變化,而維持著一貫強勁、低音共鳴充分的特色。
小山實稚惠是日本相當有名氣的鋼琴家,曾在多個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獎,此次與「讀響」協奏,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卻很可惜的並不在她最好的狀態內,過多的錯音、觸鍵的細膩與音色都有更多改善的空間。尤其第二樂章是一個比較闃靜、甜美的慢板樂章,鋼琴在這裡應能有較多的發揮空間,不過卻被小山實稚惠彈奏的過於平淡、輕浮。炫技的樂章當然更難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讀響」來台當然是一次很好的台日音樂交流,也不免激起雙方的「良性競爭」。雖然「讀響」經過前後多位指揮大師的訓練,讓他們在國際的能見度較高,並且大量的發行專輯,這是台灣樂團最欠缺的。不過台灣的樂團在弦樂上還是具有相當優勢。至於銅管,則是亞洲樂團普遍的弱項。期待之後能有更多的亞洲樂團訪台演出,不只是日本,乃至韓國、新加坡、大陸地區的樂團,都是我們要學習、競爭、合作的對象。讀賣日本交響樂團的來台,開啟了這扇門。
《讀響》
演出|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指揮/小林 研一郎、鋼琴/小山 實稚惠
時間|2018/12/12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