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解放《狐公子綺譚》
3月
17
2014
狐公子綺譚(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5次瀏覽
鴻鴻(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1980年代初,伴隨本土文化風潮的興起,歌仔戲開始進入現代劇場大舞台,由國父紀念館而國家戲劇院,做精緻化的「文化場」演出。另一方面,也因為對本土文化雜糅性的深入思索,1990年代開始,現代劇場向俚俗的台灣庶民文化借火,其中自然少不了歌仔戲的江湖分身「胡撇仔戲」。像金枝演社那樣大玩台味現代感,當前許多急起直追的年輕歌仔戲團,也不遑多讓。今日之歌仔戲,猶如一個靈魂分成了堂吉訶德和他的僕從桑丘潘薩,一個是滿懷理想的騎士,一個是務實且逗趣的村夫。兩者看似判然相違,闖蕩江湖卻缺一不可。

創團15年的唐美雲歌仔戲團,便是「脫俗入雅」路線之最堅持者,不但年年新創劇目,講求舞台整體美感之營造,於唱腔身段做工亦從不馬虎。在過去幾年的宗教大戲、以及幾齣歷史悲劇之後,《狐公子綺譚》忽然反身向桑丘取經,可以視為「沾地氣」的可喜嘗試。「要在傳統戲曲的舞台,赤裸裸描寫情慾」,是這次開宗明義的任務。然而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時代,情慾論述透過歌仔戲,可以展現什麼?顛覆什麼?

就「情慾」這課題而言,整齣戲看下來,難免有隔靴搔癢之感。既假借了狐群來把情慾具體化、人物化、神格化,但這狐群卻委實純情得不可思議。一開場要鋪陳狐公子錦上花(唐美雲飾)的風流自在,群舞獻媚半天,卻只見他對誰也不愛。這個被前世情絲牽繫的伏筆,把一個原可以是情慾代言人的主角弄得綁手綁腳,成了苦悶的閒公子。他夜訪道姑,也發乎談情、止於說愛,不知情慾在哪裡。

另兩個對照組,一個是官家閨女,愛上調皮的小狐奇;一個是員外夫人,發作了3P春夢。這春夢大概是全劇在表演上的高潮,曲風加快,花車燈都上台輪轉。然而一夢醒來,夫人仍留在不舉的老爺身邊;閨女和狐奇因人狐不能逾界,私奔到半路就分了手;而錦上花雖然花了好大工夫,讓道姑擺脫前一段情緣,卻又讓她墮入另一場無解的癡戀。所謂情慾云云,只是虛晃一招,沒有任何解放行動的實踐,每個人還是一樣落入單戀的癡情網羅,三人簡直可以合組一個「花痴聯盟」。傳統戲曲裡,許仙都可以跟白蛇生孩子了,這裡還在人狐必須天人永隔,真不知「赤裸」在哪裡?這麼保守的意識型態,辜負了一個可以給「多元成家」提供情理思辨的大好機會,也可惜了誕生這齣戲的這個時代。

或者由於整個故事的方向不明確,情節就算百轉(例如「媚珠」之真假辯證),仍難免陷入情境大同小異的反覆抒情。就算換再多套衣服、狐群再渾身解數充場面,敘事仍顯得拖沓不前。真正跨界出彩的,反而是王海玲飾演的狐仙姨。由於她從容大度的表演,讓不練轉的台語和漂亮的河南腔出入自如,讓她嗅得出人味、狐氣、甚至《倩女幽魂》千年樹妖的陰陽合體。

以唐美雲歌仔戲團的過往成就,這次整體的美感明顯並不協調。單以狐群的造型來看,有的寫實(如小狐)、有的寫意(如狐公子)、有的則走超級華麗風(如狐仙姨)。而道姑一套套替換的打扮,則擺明告訴人家,她心很花,讓人物轉折全然失去懸宕感。唐美雲的表演,淹沒在臃腫的白色大袍中,看不到狐的身段;導演也沒有運用調度技巧,給狐仙們多一點飄忽的神秘感,反而落入平鋪直敘的舞台對戲中。

唐美雲在謝幕時諄諄聲明,「我們平常演的歌仔戲不是這樣的」,希望這個插曲不要嚇到觀眾。我卻以為正好相反,這個開了頭就半途而廢的解放,實在應該繼續深究下去。我不相信觀眾會對《狐公子綺譚》感到多麼意外,真正的意外還值得期待。

《狐公子綺譚》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14/03/07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狐公子綺譚》另闢蹊徑,表面上是前世今生的風花雪月情愛傳奇,實則露骨大膽地談論性與情慾:群狐以無樂不作的形象開場,順著感覺走、強調及時行樂;象徵性器的扶桑花椅、人妻令人臉紅心跳的春夢,皆呼應這個主題。(謝筱玫)
3月
10
2014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