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開始亦沒有結束《乘法》、《12》、《秋水》
10月
16
2019
12 國家兩廳院版(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勝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22次瀏覽
羅倩(專案評論人)

這場演出是林懷民退休前策劃的最後一個節目。也是第一次,雲門與中國的陶身體劇場交換編舞家,陶冶來到淡水,鄭宗龍到了北京。陶身體劇場舞者演出了鄭宗龍編的《乘法》,雲門舞者演出了陶冶的《12》。還有林懷民2015年秋天在京都山區看到河川景致的寧靜之作《秋水》,也獻給五位雲門資深舞者。

《淮南子.說林訓》:「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廣大矣。」

以《乘法》揭開序幕,服裝是一大亮點,無袖連身百褶長裙,配色是檸檬黃、墨、白錯落相間。抓(擰)起兩邊衣角劃圓扭轉,看久了會進入抓不到底的錯覺,像一處隔絕於世的明亮深海(現實之深海卻不可能是明亮的)。陶身體劇場的九位舞者們,從個體、群聚、單個、多個疊繞、相互混雜、彼此同一,又再次散去。搭配多元的配樂,機車駛過、風聲、鈴聲、薩克斯風、電子合成聲響、蟬響等等。頗有觀人間紛亂的況味,人如何棲居、群聚、雜音、分離的意境,眾生離聚消散,無始無終。這個境因為衣摺與服裝顏色的搭配,難以坐落或投射到任一空間,視覺上呈現特殊的虛空之境。

如果說《乘法》呈現了眾的聚集與分離,《12》則一下子轉到了個人內觀視角。開場四周布幕有如墜入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53年《教皇英諾森十世》(Study after Velá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的悠闇背景,沒有繪畫的恐怖,而是更存粹的對闇然空間的恐懼,整大片的濃墨深灰。

十二位雲門舞者一個接一個上台獨舞,他們彎下身往內凹中折,伏上白色地板後開始畫圓,像是把內凹的身軀無方向性的倒放後,用整個身子不停繞圓。想像有個始於無盡、永遠畫不圓滿的無形圓周,也像素描最基礎的圓形石膏。服裝以整身灰色的長袖上衣搭配飛鼠褲。每個舞者以自己的方式,在一小段時間內,使圓立體起來,然後離場。音樂帶領觀眾進入純粹的觀看與冥想空間,在不同舞者身上,同樣的動作方法,各自卻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同一調性的音樂也會產生活潑、安靜、吟唱、節奏、緩慢等調整。舞者一個接一個的轉啊轉的,我也歪著頭跟著舞者繞來轉去。《12》給出濃墨、抽象、簡潔、樸素、往內觀的心境,也在同一性中彰顯個體的獨特性。

首演開演前廣播更換了演出次序,按照節目單次序,應由原本的《秋水》、《12》、《乘法》改為《乘法》、《12》、《秋水》。中間有兩次中場休息,整場演出看下來,《乘法》與《12》不停繞圓的意象已黏在腦海,意象從繁雜到簡潔,色彩從明亮到灰暗,但又不是完全遠離人間的孤與寂。而《秋水》,像是把觀眾從前面兩段往內觀的狀態帶回到現實人間,終歸要回到色彩繽紛的塵世。影像中的土地與河水,有著對生命的眷戀與靜觀,隨著銀幕中不同角度的河川土地與緩緩流水,似只有幾秒循環播放的影像,盯著水流波紋再看得細些,水又彷彿分分秒秒都在逝去一樣,不知變換了多少回,又像是影像技術框限了自然如永恆。

林懷民靜默出場接受觀眾掌聲,比著手語介紹團隊,他不願台上待太久,讓眾人把焦點聚在他身上,寧可把此刻都留給台上的資深舞者,像是彼此不需言說的致意。安排在最後的《秋水》,如生命生生不息的流轉,因著時間流逝,因著四季循環,即使謝幕了離開舞台走出表演廳,仍可以保持對生活的熱愛,看萬物隨意自在,靜觀人間。

《秋水》、《12》、《乘法》

演出|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
時間|2019/10/11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