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開始亦沒有結束《乘法》、《12》、《秋水》
10月
16
2019
12 國家兩廳院版(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張勝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22次瀏覽
羅倩(專案評論人)

這場演出是林懷民退休前策劃的最後一個節目。也是第一次,雲門與中國的陶身體劇場交換編舞家,陶冶來到淡水,鄭宗龍到了北京。陶身體劇場舞者演出了鄭宗龍編的《乘法》,雲門舞者演出了陶冶的《12》。還有林懷民2015年秋天在京都山區看到河川景致的寧靜之作《秋水》,也獻給五位雲門資深舞者。

《淮南子.說林訓》:「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廣大矣。」

以《乘法》揭開序幕,服裝是一大亮點,無袖連身百褶長裙,配色是檸檬黃、墨、白錯落相間。抓(擰)起兩邊衣角劃圓扭轉,看久了會進入抓不到底的錯覺,像一處隔絕於世的明亮深海(現實之深海卻不可能是明亮的)。陶身體劇場的九位舞者們,從個體、群聚、單個、多個疊繞、相互混雜、彼此同一,又再次散去。搭配多元的配樂,機車駛過、風聲、鈴聲、薩克斯風、電子合成聲響、蟬響等等。頗有觀人間紛亂的況味,人如何棲居、群聚、雜音、分離的意境,眾生離聚消散,無始無終。這個境因為衣摺與服裝顏色的搭配,難以坐落或投射到任一空間,視覺上呈現特殊的虛空之境。

如果說《乘法》呈現了眾的聚集與分離,《12》則一下子轉到了個人內觀視角。開場四周布幕有如墜入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53年《教皇英諾森十世》(Study after Velá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的悠闇背景,沒有繪畫的恐怖,而是更存粹的對闇然空間的恐懼,整大片的濃墨深灰。

十二位雲門舞者一個接一個上台獨舞,他們彎下身往內凹中折,伏上白色地板後開始畫圓,像是把內凹的身軀無方向性的倒放後,用整個身子不停繞圓。想像有個始於無盡、永遠畫不圓滿的無形圓周,也像素描最基礎的圓形石膏。服裝以整身灰色的長袖上衣搭配飛鼠褲。每個舞者以自己的方式,在一小段時間內,使圓立體起來,然後離場。音樂帶領觀眾進入純粹的觀看與冥想空間,在不同舞者身上,同樣的動作方法,各自卻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同一調性的音樂也會產生活潑、安靜、吟唱、節奏、緩慢等調整。舞者一個接一個的轉啊轉的,我也歪著頭跟著舞者繞來轉去。《12》給出濃墨、抽象、簡潔、樸素、往內觀的心境,也在同一性中彰顯個體的獨特性。

首演開演前廣播更換了演出次序,按照節目單次序,應由原本的《秋水》、《12》、《乘法》改為《乘法》、《12》、《秋水》。中間有兩次中場休息,整場演出看下來,《乘法》與《12》不停繞圓的意象已黏在腦海,意象從繁雜到簡潔,色彩從明亮到灰暗,但又不是完全遠離人間的孤與寂。而《秋水》,像是把觀眾從前面兩段往內觀的狀態帶回到現實人間,終歸要回到色彩繽紛的塵世。影像中的土地與河水,有著對生命的眷戀與靜觀,隨著銀幕中不同角度的河川土地與緩緩流水,似只有幾秒循環播放的影像,盯著水流波紋再看得細些,水又彷彿分分秒秒都在逝去一樣,不知變換了多少回,又像是影像技術框限了自然如永恆。

林懷民靜默出場接受觀眾掌聲,比著手語介紹團隊,他不願台上待太久,讓眾人把焦點聚在他身上,寧可把此刻都留給台上的資深舞者,像是彼此不需言說的致意。安排在最後的《秋水》,如生命生生不息的流轉,因著時間流逝,因著四季循環,即使謝幕了離開舞台走出表演廳,仍可以保持對生活的熱愛,看萬物隨意自在,靜觀人間。

《秋水》、《12》、《乘法》

演出|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
時間|2019/10/11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原著裡,《卡門》所著重刻畫的還有另一位男性名為荷塞,其中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述說他如何身處道德與情感的誘惑當中猶疑與走火入魔,最終在極其糟糕的情境下謀殺了卡門,抹滅掉了一位熱愛自由且敢愛敢恨的吉普賽女性。
10月
02
2023
於是《舞到巷弄》不僅是在巷弄的空間,更也銜接了在地關係,藉由舞蹈表演連結了場域。雖然多數表演者為素人,然因動作發展與自身相關,使得表演美學嵌合關係,而能在限制中保有個人的特色。
9月
28
2023
人類和土地的關係,究竟是共生?還是破壞?隨著演出的進行,漸漸從作品裡得到答案。2020年首演的《吃土》,歷經疫情後,帶來更多的感動,也因為走過疫情,作品更能讓觀眾喚起群體意識,更懂得土地的珍貴。
9月
26
2023
我發現當代藝術眾多討論對於藝術能動性、提高互動連結的同時,很快的轉向「人類藝術家會被AI取代嗎?」、「藝術如何不怕被取代」的警覺,在此展開辯證的同時,另一腳已經伸入科技所提供的更迅速便捷的通往,享受人工智慧與虛擬真實、沈浸或疏離的想像的快感,疫情三年的身體,是被定位、鎖定的,被觀看的。
9月
18
2023
真正值得訾議的是字幕燈的文案告示。不是它作為statement(聲明)有問題,也不是它重複講述了生態危機的批判辭令,而是這個直白本身,枉費《Super》在展演手法上歷歷可見的能指經營。
9月
11
2023
對他來說,殖民主義所帶來的檔案發展正是侵毀剛果真正歷史的元兇,不僅使不擅文字的祖先被奪去聲音,更讓短短兩百年的檔案成為一種極其有限且難以信任的材料。
9月
06
2023
這個人類四處爬的作品不含扮裝(role play),不含戀物(fetishism),不含物化調教(discipline,如BDSM犬奴或狗狗),不含政治宣言。他們是高度概念化的「人」,一群集體意識。
9月
06
2023
如何重看一部作品如《親愛的》在此時此刻重製?其中所透顯的舞蹈身體、關係與劇場調度形式,除可溯回理解創作者作品系譜,又給出什麼持存的思考?
9月
0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