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兩椅的寫實反叛?《NSO歌劇-托斯卡》
3月
05
2019
NSO歌劇-托斯卡(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36次瀏覽
武文堯(專案評論人)

2019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的一檔歌劇音樂會節目,演出普契尼(G.Puccini,1858-1924)膾炙人口的歌劇《托斯卡》(Tosca)。事實上,這齣由林懷民導演、NSO國家交響樂團製作演出的組合,早在2003年便已呈現過,當時由時任音樂總監簡文彬指揮。時隔十六年,相同的製作再次上演,雖然指揮、歌手均已不同,但整個製作的大方向都還是相同的。林懷民導演的《托斯卡》,特別強調我國傳統戲曲「一桌二椅」的元素,將京劇的寫意精神,用在普契尼一齣寫實主義性質的歌劇,這本質上的相悖將如何碰撞,特別令人期待。當晚國家音樂廳的舞台分成前後兩區塊,樂團縮移至舞台後方,並採用「樂池」的配置,弦樂集中於舞台左側,管樂則放置於右方。弦樂與管樂的分隔,讓音響效果十分特殊,弦樂彼此間緊密、細緻的流動,表現出歌劇中少見的細節。

沒有佈景、沒有另搭舞台、沒有多媒體投影,舞台上映入眼簾的是傳統戲曲常見的紅色桌椅,以及蠟燭環繞的簡單天主教祭壇。與一般製作相比,林懷民的處理,已是相當簡潔、俐落,並嘗試不要掉入寫實主義的泥淖之中,而將現實的場景適度的昇華、意象化。然而服裝設計卻破壞了導演辛苦嘗試的效果,女主角亮色系的戲服、合唱團五顏六色的衣服等,一下子讓舞台豐富了起來,顏色一多,就無法化繁為簡了。加上天主教儀仗隊道具的加入,事實上舞台已被「塞」的有些滿,這時候紅色的一桌二椅已失去了它原本的精神,成為了舞台上一個實際的道具。令筆者感到可惜的,一桌二椅在這裡成為了一個道具,而不是一個精神,更不是一個手法,因此它就單純的成為了一個寫實的道具,而沒有其他的象徵意義。筆者不禁自忖,既然桌椅在這裡就真的只是桌椅,為何不乾脆擺上西式的漂亮餐桌與沙發椅,或許更符合整體視覺上的感受。其實,「一桌二椅」本身就已代表了所有的可能,桌子可以是床也可以當作山,甚至天主教的祭台也可以簡單地用一桌兩椅來呈現。「一桌二椅」的概念是相當好的出發點,但在實際運用上應是相當困難的,如何讓寫實的一齣歌劇,朝向寫意的、京劇式的、充滿象徵元素去發展,光是靠這項道具,是無法成功的,還必須與所有環節相配合,例如統一單色調的服裝、避免寫實的道具(例如十字架、甚至直接穿上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服裝等)、東方藝術觀點的運用(例如適度的留白、避免舞台過於熱鬧、導戲手法不能過於直接)等等,如此才能讓「一桌二椅」畫龍點睛,而不會淪於形式上的噱頭而已。

若「一桌二椅」真正發揮了它的精神,並將之延伸成為真正在歌劇院上演的「歌劇」(而不是音樂會形式的半歌劇),那麼此製作必然是一次可觀的呈現,絕對有資格帶入國際,且會令西方觀眾耳目一新,尤其與呂紹嘉內斂、含蓄,相當深層的音樂處理得以相互映照。有別於一般人對於普契尼「灑狗血」式、情感外露、頗具激情的音樂印象,呂紹嘉一貫的重細節、精於調配、著重平衡的詮釋,是非典型的普契尼處理。國家交響樂團在其帶領下,演奏出相當多的細節,弦樂溫暖、集中,管樂爆發力十足,卻不會過於外放。筆者觀賞的版本為A Cast,由左涵瀛飾演托斯卡,路奇歐.蓋洛(Lucio Gallo)演唱斯卡皮亞,韓國男高音鄭皓允飾唱卡瓦拉多西。左涵瀛出色的音質,戲劇性的高音與充沛的音量,是台灣女高音中少見的,前年(2017)NSO歌劇《三部曲》(Il Trittico)演出,左涵瀛便擔綱〈外套〉(Il Tabarro)一劇的女主角(可參閱筆者評論《人性的三折展演——普契尼三部曲》,刊登於表演藝術評論台【1】),當時她的演唱就已震撼了台灣的樂壇。此次演唱托斯卡,依然展現了極高的丰采,唯可惜的是到了第二幕後,感覺出聲音有些疲憊,以至於那首著名的詠嘆調〈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vissi d’amore)雖然同樣真摯動人,卻有著讓人不無更加期待的空間;另外在演戲上,左涵瀛展現了直爽、灑脫般的氣質,相較之下像是成熟、獨立的勇敢女性,而不是愛吃醋、為愛癡狂的普契尼女子。

路奇歐.蓋洛老練的歌唱經驗,使得他所演唱的斯卡皮亞是游刃有餘、充分發揮的,靈活的歌唱技巧與扎實的戲劇呈現,就好像他在歌劇《強尼.史基基》(Gianni Schicchi )(2017年NSO歌劇三部曲的第三齣)所展現的巨星風範般,相信讓與之合作的台灣聲樂家有著難忘的學習經驗。鄭皓允的音質先天上有些緊,以至於在高音時無法靈活、輕鬆的演唱,尤其在許多重唱、與樂團同時出現的樂段,鄭皓允的聲音常常淹沒在汩汩音潮中。總而言之,音樂會形式的歌劇有它的優點與缺點,至少方便巡演,讓屏東、中壢地區的觀眾,得以領略歌劇的震撼,至於台灣尚未有歌劇團,導致歌劇演出的風氣與文化仍然是相當不成熟的,如何改善「湊合著」演歌劇這樣的窘境,仍須走一段長遠的道路。

註釋

1、武文堯:〈人性的三折展演——普契尼三部曲《外套》《修女安潔麗卡》《強尼・史基基》〉,表演藝術評論台,刊登日期:2017/07/24。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5450

《NSO歌劇-托斯卡》

演出|NSO國家交響樂團、呂紹嘉指揮、林懷民導演
時間|2019/02/22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