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資本主義何干?《買四送一》
4月
09
2014
買四送一(盜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9次瀏覽
薛西(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這是一部無力回應、批判、進擊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作品。或說,它究竟與(批判)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何干?

「四段人生告白

預言不可知的未來

買四送一

消費N次方

墜入高速資本化的荒誕時代」--《買四送一》文案

會將它扯上資本主義、消費社會,是因為無論演出文案、媒體報導,包括〈中國時報〉、〈青年日報〉等,劇團均自揭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意圖,並傳遞出批判的戲劇行動意涵,但在這個一百一十分鐘,五個人物輪流、單獨登場的單調時空裡,我卻完全接收不到類此的批判意識。

劇中,到了第四個人物登場,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們是一家人:握有醫學美容連鎖大事業的奶奶、遭囚禁半年研發藥物的科學家父親、使喚外傭的留法名媛母親、家中唯一的魯蛇叔叔,以及獨生女嘉嘉。最後一場,當嘉嘉架起錄影機,自述愛上女同學,與家中大人對她漠不關心的心情,自此,唯一堪稱清楚的雕塑只有「這是一個疏離、彼此淡漠的家庭」的憂鬱圖像。那麼,演前的文案、各式宣傳中,言之鑿鑿的「高速資本化」、「消費」,或是「五段赤裸裸的告白,以消費為意旨,反思資本主義結構」 在哪裡?

的確,從這些角色設定並非缺乏可以彈射、回拋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元素。譬如,魯蛇弟弟接到一通成為藥物試驗者的電話,讓他以為找到躺著賺錢的門路,豈不知,那個刺激消費欲望的新藥物「M1」,就是他的科學家哥哥發明的。譬如,整型、連鎖醫學美容中心之設定所能彈出、衍生的跨國資本流動、消費文化與身體等課題。但當相對的言說框架沒有架構出來,就讓人完全感受不到舞台上丟出來的各種語詞、姿態、扮演,究竟是要把我們帶入什麼樣的語境?是要講資本主義還是消費社會(這兩組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是要從階級講還是從全球化講?是要回顧還是要預測?凡此種種的框架設定,沒有一定的標準可循,但它會反映創作者對主題的認識、理解,也形成給觀者的視窗。

《買四送一》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面容是模糊乃至匱乏的,創作者的態度不明,於是那些費力調度出來的語詞、姿態、扮演等應然富有創造性的行動,一一失效,通通碎裂(莫非是要從這一點表述資本主義無孔不入的侵入、覆蓋?)。

倘若不把資本主義、消費社會帶入理解的空間,如前所述,我還是只能看到「這是一個疏離、彼此淡漠的家庭」的憂鬱圖像,以及稍可加上「成功/失敗」的人生對照,但這些意涵由於都落於極為泛義的「價值觀扭曲」的比較平面,一樣有架空「言說框架」的問題。種種陳義僅通過薄弱的人物關係聯繫(只是因為第四場的叔叔直接說破了這層關係)終致未能舖成,而演員帶mic、象徵性與功能性皆貧弱的舞台(只餘分隔前/後台一途),以及令人期待的音樂設計「生祥樂隊」更像是過場音樂、寫實音效的執行者,乃至調度單一演員的多角扮演,也不若《我的妻子就是我》時的滑行、轉換來得順暢等等構成上的脫落、割離,《買四送一》於是失速。

《買四送一》

演出|盜火劇團
時間|2014/04/04 19: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2館果酒禮堂2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無法明確看出創作者欲談論或批判資本主義或消費社會的哪些部分。每段表演若分開來看,對於角色生命的感悟皆刻畫得相當細膩動人,但合併起來卻又顯得曖昧不明。 (陳志豪)
4月
04
2015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