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藝姿舞集上演的《花朝》,發想自花神節(又稱花朝節,各地習俗不一,較常見於農曆二月十五或八月十五),在詩、書、樂、畫的互詠中,汲汲於締造「花朝月夕」般的良辰美景於其舞蹈展演。
《花朝》的演出由陳慶隆演奏古琴的〈花問〉揭開序章,沒有舞者的流動穿梭,只見空渺的舞台上,在右舞台怡然彈琴的影像,雙手按觸彈撥,發出陣陣時而清脆高遠,時而深沈渾厚的琴音。在此序章中,悠然的彈撥人、圓潤細膩的弦音和矗立在左舞台的清雅花臺,彷彿正在進行一場天、地、人之間的對話。
序章之後,自〈迎神祭〉開始了八個段落的舞蹈,頌讚百花的纖雅嬌艷。每個段落的展演手法和表現風格都顯示了自我突破的強烈企圖心,也表達了極欲跳脫「民族舞蹈」的刻板框架的訴求。但是在部分段落的動作設計及形韻傳達上,仍可見中國少數民族舞蹈的基調,似乎在創新動作語彙及開發身形韻意上,仍有一些關卡需要疏通。
藝姿舞集從舊日台南縣的地方舞蹈社起家,歷經十數年的歲月,逐漸轉型為半職業舞團。多數舞者從小學一路到大學畢業,受業於團長郭玲娟門下,可稱為其入室弟子。和其他多數舞團相較,這群舞者雖非頂尖人選卻因長久相處而彼此默契十足,整體呈現的動律和神韻都頗為一致。但是,偶爾也會呈現一致性有餘,卻缺乏對比的刺激所產生的驚喜。
《花朝》的製作與展演,除了是舞蹈的藝術成就,同時也是文化創意產出的表徵。舞作中隱喻的百花,如牡丹、山芙蓉或蘭花等,都是臺灣優質的特種花卉。尤其蘭花更是位處台南市的「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開發的蘭花生技與文創商品的主要素材,也是每年在台南市舉行的「臺灣國際蘭展」主角,經由《花朝》的展現,儼然國際蘭展活現於舞台上一般。
然而,或許百花盛開的繽紛絢爛是《花朝》所欲呈現的景象,但是過多包裝的服飾與頭花,卻如附贅懸疣般的披掛在舞者身上,難顯其雍容華貴之姿,徒使整體畫面顯得俗麗繁雜。
所幸,最後的荷花龍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仿自荷花的花瓣打造的龍身,加上荷葉點綴的龍頭與龍尾,在受過民俗技藝訓練的女舞者手中舞來,去除了陣頭舞龍時的剛威氣勢,卻在纖巧的氛圍中,擺出英氣浩然的花舞龍陣,將《花朝》的夜宴終章勾勒了圓滿的句點。
《花朝》
演出|藝姿舞集
時間|2013/03/30 19:30
地點|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