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聲傳承文化火光——在鐵花村聽追風少女 / 農男美女團
6月
20
2022
追風少女FALI、農男美女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1次瀏覽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五月下旬,一個疫情頗嚴峻的週五晚,鐵花村音樂演出雖然照常舉辦。然而,有許多團員的農男美女團卻因受疫情影響、僅出席兩人;即使如此,他們仍以明亮溫暖的風格,和上半場追風少女FALI的海洋風格、清透音樂形成和諧對照,讓人在療癒的氛圍中,輕鬆認識東海岸與海端鄉的音樂創作。

整場演出,涵蓋了阿美語、布農語、歐布諾伙語、華語、閩南語、英語等多種語言,歌曲主題涵蓋思念親人的抒情歌、改編自族人、樂壇前輩的創作曲,以及關於文化、情感、生活等等的創作曲;就像當今生活中的我們,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似乎,樂團團員們透過音樂與創作,回顧生命中美好的瞬間、古老的故事、自己的親族,聽眾也透過他們的歌聲,更了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追風少女FALI──在東海岸的開闊與透明感中,勾勒海洋阿美族的生活面貌

追風少女FALI由三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子組成(首張專輯名為生日日期的《玖貳玖》);吉他手Eng’mo(林青雲)和鼓手Kasang(林欣雲)是來自台東成功的雙胞胎姊妹,而來自高雄、有閩南和客家血統的主唱Yuli(鄧棋薰)則是這對姊妹的大學同學及好友。由她們演出的熱場歌曲〈nai riyaray a fali海風〉,是攸關出發前往海邊捕食的歌曲,洋溢輕快、熱鬧與自由感,旋律則十足可愛討喜。

當我們跟隨音樂走近海洋(riyar)──「阿美族的冰箱」(pingsiyang no a’mis)時,先是在活力充沛的合聲中感受到陽光照暖──「masadak to ko cidal, fangcal ko romiad anini」(太陽出來了,今天是好天氣),然後在輕快的鼓聲與出發後,隨著歌詞中抓到「’aowang / kakahong / kaciki / pecoh / podaw」(海膽/飛魚/旗魚/火山/魚苗)的心情,感受被大海滋養的滿足與開闊;也讓筆者想到去年參訪台東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時,館內介紹的阿美族micekiw(採集貝類)文化。當時才大開眼界,原來海洋阿美族對於cekiw(貝類)有如此細緻的分類與學問。

在前往下一首海洋的歌曲前,樂團演唱兩首抒情、淒美之歌——〈o lotok ni akong阿公的後山〉和〈kopaca’e萬山岩雕〉均收錄於她們的首張專輯。前者是紀念鼓手和吉他手的外公,旋律優美流暢,搭配吉他刷扣的「鞦韆盪啊盪 你隨風而去啦  時鐘晃啊晃  一切像個謊話」等浪漫詩意的歌詞,讓整首歌思念繞樑,不絕而耳。下一段「跟隨著你的腳步 那笑容還很清楚 握緊雙手更感覺我發燙溫度」等詞句,情緒、音量漸漸增強,到了尾段阿美語歌詞的對話:「ma’ilol ci akongan kiso. hai ma’ilol ci akongan kako.」(你想念阿公嗎?是的 我想念阿公)為全曲高潮;歌手們起伏的和聲及演奏恍若海浪跌宕,最後走到想念潰堤;不過,細聽專輯版本則會發現,專輯中收錄了奶奶的族語吟唱,低緩傾訴深深的思念。

如此演繹家族情感之歌,到了歐布諾伙語寫成的〈kopaca’e萬山岩雕〉則轉為刻劃愛情的悲劇心事。根據團員介紹,這首歌依據傳說故事寫成,講述一位嫁到萬山部落的拉阿魯哇族女孩,因煮食蛇類、觸犯禁忌而與丈夫相約私奔,但丈夫卻沒依約前來。歌曲中,樂團運用吉他悶音技巧、哀婉曲折的高音表現,並在副歌襯詞(用於襯出氣味與旋律)【1】的部分,把女子悲戚到難以復加的心事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不同於專輯版本加入些許饒舌感的男聲,現場演唱在女子悲傷的心緒與演唱音量更為突出;在承接了前一首歌曲的思念之後,這首歌曲讓所有哀戚、壓抑通通釋放。

當這種釋放接回海洋的歌曲時,則像大海的特質一樣——〈夏天浪花taplik no kacihragan〉【2】這首團員所謂「大人裸體」的歌,很快就將前面悲傷的感覺沖刷殆盡。此曲的主旋律以鼓聲搭配現代感的和聲唱腔、「你是不是很羨慕 我部落住在東海岸 我一個人走在沙攤上 沒有拘束」等華語歌詞,鮮活勾勒當代女子漫步沙灘的節奏感;副歌則加入襯詞豐富、經典的阿美族古謠〈大港口之歌〉,將傳統與現當代的氛圍,流暢、不違和地融於一曲。

即將收錄於下一張專輯的微醺新歌〈malasan〉,除了明亮、和諧、此起彼落的高音和聲外,在鼓聲襯托下,融入阿美語、英語、閩南語、華語等多種語言的口語對話,營造出宛若在酒吧與朋友小酌感覺;也在阿美語亦步亦趨的優閒與節奏些微緊張、閩南語的「你蹛佗位?」、「人在做,天在看」等歌詞前後,穿插「Don’t you think you should stay, stay with me tonight」的英語歌詞,活靈活現地勾勒出酒吧中,不同語言的人們各自說話、對話的國際感與微醺感,是一首包藏、醞釀故事的歌,也比起之前的歌曲融入更豐富的元素,讓人期待樂團接下來的作品!之後的族語創作曲〈我愛你maolahay kako tisowanan〉【3】縈繞戀愛與告白感,也延續前述浪漫、微醺的空氣,是一首理直氣壯地冒著粉紅泡泡的歌!

農男美女團──循著樂壇前輩的腳印,盼持續凝聚、傳承文化之火

下半場兩位農男的演出,擅以溫厚明亮的男聲、布農族八部合音技巧,翻唱、改編樂團前輩的歌曲,自成山線的療癒與清澈。他們熱場的選歌為張震嶽的〈小星星〉,之中圍營火歌唱的歌詞縈繞青春、熱情與陪伴,「Hei Ha Hei O Ha Hei, O Wei A Hei, 那魯灣 Na I Ya O Hei Ya」等由襯詞、和聲及鼓聲、吉他組成的副歌,有默契地呼應上半場的演出者。

而根據團員介紹,接下來由十九歲團長的創作曲〈喚醒〉,原本改寫自林班歌〈Kailakinang 養家活口〉,卻似乎把原先呢喃林班工作如何辛苦的部分,以流暢的編曲轉換為期盼喚醒學習文化、凝聚族人的思量。如歌詞:「孩子們已經回來了 圍著火 聽著耆老們說的老故事」所寫,期盼文化能因為年輕族人回來而得以傳承、開創。

接續〈喚醒〉的歌曲,是翻唱馬詠恩/台玖線樂團的〈準備好了沒〉,以較輕快的節奏,持續加油打氣與凝聚,並加上〈獵前祭槍歌〉,把原先感謝獵槍、期盼未來有更多獵獲的文化意涵,衍伸為期盼文化學習、工作同樣收穫豐富。另一首為文化、土地創作的歌曲〈從此刻起,我們……〉,則擷取自馬詠恩的〈腳印〉及其為利稻部落所做的《從此刻起》專輯中的歌曲等等,可謂循著族人、前輩的腳步,持續磨練,並嘗試走出自己的風格與節奏感。此曲中涵蓋的〈tancini mudán 一個人走〉【4】也是林班歌,原先訴說的是寂寞、酒醉的人走在路上、思念家鄉與親人的心情;而在同一首歌曲中,接續其後的〈返家歌〉則回覆了前述的寂寞。正如團員介紹,意思是說,回家路上大家彼此陪伴,不是一個人走。

最後,兩位農男團員也帶來親情與愛情的抒情歌。〈VUVU的歌〉為團員的表哥,以搖籃曲衍伸創作而成。藉由「親愛的VUVU,雖然你已不在我身邊,我不會忘記你的歌」等歌詞,在催淚氛圍中緬懷逝去的排灣族祖母,與年幼時的呵護與祖孫之間的美好回憶。翻唱阿妹的華語歌〈水藍色眼淚〉【5】,則加入陸森寶作曲的〈頌祭祖先〉(Sling Sling Sling):「每一天 如海浪般潮湧 向我襲捲 卻不能夠停留 每一天 枯坐在黑暗中 曲腿弓背 望穿無窮虛空」把原先以華語詮釋美好幻滅、悲傷無盡的迴圈,加入了族群文化、族語元素,讓整首歌多了族群文化的陪伴,不再那麼蒼涼、疲憊與寂寞。

最後,音樂會以翻唱〈台灣,我愛你〉【6】作結,反映團員們對台灣族群與土地的前瞻思量,歌詞中「不分族群 我們手牽著手一起前進」是為這塊土地一起努力的心,顯示年輕族人、創作者們自我期許,未來能共同愛護土地與文化。


註釋

  1. 摘自巴奈.母路〈襯詞所標記的時空──以阿美族mirecuk祭儀為例〉。
  2. 歌詞參照連結: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012-a3402182-s1086841-t002-c6
  3. 歌詞參照連結: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012-a3402182-s1086841-t001-c3
  4. 歌詞參照連結:http://languagesoftaiwan.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20.html
  5. 歌詞參照連結: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022-a0000338-s000103-t005-c0
  6. 歌詞參照連結:https://www.kkbox.com/tw/tc/song/5Z-h-CShsZjzvnr2ZE

《追風少女FALI、農男美女團》

演出|追風少女FALI、農男美女團
時間|2022/05/27 20:00
地點|鐵花村音樂聚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單就《空城故事(第一篇)》與《亞穩態》、《晶影(二)》的創作手法,使筆者感受作曲家盧長劍的特別之處——如果多數作曲家的創作如同畫家一般,以音符做為顏料,將繆思在畫布上從無到有地呈現、發展,最後產出的畫面讓觀眾感知,以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世界;那盧長劍則更像是一位攝影藝術家,以音符代替相紙與藥水,選用一個特定的視角取景,呈現一個實際的場景或是已存在的現象。
4月
22
2024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現今的演奏詮釋?筆者私以為,歷時性地看,從他十餘年前以大賽出道至今,他其實恰好形成了漸進式的變化:從一個圓融和諧、路徑一致的俄國學派鋼琴家,成為面向廣大聽眾、挖掘自身吸引力的「明星獨奏家」。
4月
22
2024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