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聲傳承文化火光——在鐵花村聽追風少女 / 農男美女團
6月
20
2022
追風少女FALI、農男美女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0次瀏覽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五月下旬,一個疫情頗嚴峻的週五晚,鐵花村音樂演出雖然照常舉辦。然而,有許多團員的農男美女團卻因受疫情影響、僅出席兩人;即使如此,他們仍以明亮溫暖的風格,和上半場追風少女FALI的海洋風格、清透音樂形成和諧對照,讓人在療癒的氛圍中,輕鬆認識東海岸與海端鄉的音樂創作。

整場演出,涵蓋了阿美語、布農語、歐布諾伙語、華語、閩南語、英語等多種語言,歌曲主題涵蓋思念親人的抒情歌、改編自族人、樂壇前輩的創作曲,以及關於文化、情感、生活等等的創作曲;就像當今生活中的我們,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似乎,樂團團員們透過音樂與創作,回顧生命中美好的瞬間、古老的故事、自己的親族,聽眾也透過他們的歌聲,更了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追風少女FALI──在東海岸的開闊與透明感中,勾勒海洋阿美族的生活面貌

追風少女FALI由三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子組成(首張專輯名為生日日期的《玖貳玖》);吉他手Eng’mo(林青雲)和鼓手Kasang(林欣雲)是來自台東成功的雙胞胎姊妹,而來自高雄、有閩南和客家血統的主唱Yuli(鄧棋薰)則是這對姊妹的大學同學及好友。由她們演出的熱場歌曲〈nai riyaray a fali海風〉,是攸關出發前往海邊捕食的歌曲,洋溢輕快、熱鬧與自由感,旋律則十足可愛討喜。

當我們跟隨音樂走近海洋(riyar)──「阿美族的冰箱」(pingsiyang no a’mis)時,先是在活力充沛的合聲中感受到陽光照暖──「masadak to ko cidal, fangcal ko romiad anini」(太陽出來了,今天是好天氣),然後在輕快的鼓聲與出發後,隨著歌詞中抓到「’aowang / kakahong / kaciki / pecoh / podaw」(海膽/飛魚/旗魚/火山/魚苗)的心情,感受被大海滋養的滿足與開闊;也讓筆者想到去年參訪台東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時,館內介紹的阿美族micekiw(採集貝類)文化。當時才大開眼界,原來海洋阿美族對於cekiw(貝類)有如此細緻的分類與學問。

在前往下一首海洋的歌曲前,樂團演唱兩首抒情、淒美之歌——〈o lotok ni akong阿公的後山〉和〈kopaca’e萬山岩雕〉均收錄於她們的首張專輯。前者是紀念鼓手和吉他手的外公,旋律優美流暢,搭配吉他刷扣的「鞦韆盪啊盪 你隨風而去啦  時鐘晃啊晃  一切像個謊話」等浪漫詩意的歌詞,讓整首歌思念繞樑,不絕而耳。下一段「跟隨著你的腳步 那笑容還很清楚 握緊雙手更感覺我發燙溫度」等詞句,情緒、音量漸漸增強,到了尾段阿美語歌詞的對話:「ma’ilol ci akongan kiso. hai ma’ilol ci akongan kako.」(你想念阿公嗎?是的 我想念阿公)為全曲高潮;歌手們起伏的和聲及演奏恍若海浪跌宕,最後走到想念潰堤;不過,細聽專輯版本則會發現,專輯中收錄了奶奶的族語吟唱,低緩傾訴深深的思念。

如此演繹家族情感之歌,到了歐布諾伙語寫成的〈kopaca’e萬山岩雕〉則轉為刻劃愛情的悲劇心事。根據團員介紹,這首歌依據傳說故事寫成,講述一位嫁到萬山部落的拉阿魯哇族女孩,因煮食蛇類、觸犯禁忌而與丈夫相約私奔,但丈夫卻沒依約前來。歌曲中,樂團運用吉他悶音技巧、哀婉曲折的高音表現,並在副歌襯詞(用於襯出氣味與旋律)【1】的部分,把女子悲戚到難以復加的心事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不同於專輯版本加入些許饒舌感的男聲,現場演唱在女子悲傷的心緒與演唱音量更為突出;在承接了前一首歌曲的思念之後,這首歌曲讓所有哀戚、壓抑通通釋放。

當這種釋放接回海洋的歌曲時,則像大海的特質一樣——〈夏天浪花taplik no kacihragan〉【2】這首團員所謂「大人裸體」的歌,很快就將前面悲傷的感覺沖刷殆盡。此曲的主旋律以鼓聲搭配現代感的和聲唱腔、「你是不是很羨慕 我部落住在東海岸 我一個人走在沙攤上 沒有拘束」等華語歌詞,鮮活勾勒當代女子漫步沙灘的節奏感;副歌則加入襯詞豐富、經典的阿美族古謠〈大港口之歌〉,將傳統與現當代的氛圍,流暢、不違和地融於一曲。

即將收錄於下一張專輯的微醺新歌〈malasan〉,除了明亮、和諧、此起彼落的高音和聲外,在鼓聲襯托下,融入阿美語、英語、閩南語、華語等多種語言的口語對話,營造出宛若在酒吧與朋友小酌感覺;也在阿美語亦步亦趨的優閒與節奏些微緊張、閩南語的「你蹛佗位?」、「人在做,天在看」等歌詞前後,穿插「Don’t you think you should stay, stay with me tonight」的英語歌詞,活靈活現地勾勒出酒吧中,不同語言的人們各自說話、對話的國際感與微醺感,是一首包藏、醞釀故事的歌,也比起之前的歌曲融入更豐富的元素,讓人期待樂團接下來的作品!之後的族語創作曲〈我愛你maolahay kako tisowanan〉【3】縈繞戀愛與告白感,也延續前述浪漫、微醺的空氣,是一首理直氣壯地冒著粉紅泡泡的歌!

農男美女團──循著樂壇前輩的腳印,盼持續凝聚、傳承文化之火

下半場兩位農男的演出,擅以溫厚明亮的男聲、布農族八部合音技巧,翻唱、改編樂團前輩的歌曲,自成山線的療癒與清澈。他們熱場的選歌為張震嶽的〈小星星〉,之中圍營火歌唱的歌詞縈繞青春、熱情與陪伴,「Hei Ha Hei O Ha Hei, O Wei A Hei, 那魯灣 Na I Ya O Hei Ya」等由襯詞、和聲及鼓聲、吉他組成的副歌,有默契地呼應上半場的演出者。

而根據團員介紹,接下來由十九歲團長的創作曲〈喚醒〉,原本改寫自林班歌〈Kailakinang 養家活口〉,卻似乎把原先呢喃林班工作如何辛苦的部分,以流暢的編曲轉換為期盼喚醒學習文化、凝聚族人的思量。如歌詞:「孩子們已經回來了 圍著火 聽著耆老們說的老故事」所寫,期盼文化能因為年輕族人回來而得以傳承、開創。

接續〈喚醒〉的歌曲,是翻唱馬詠恩/台玖線樂團的〈準備好了沒〉,以較輕快的節奏,持續加油打氣與凝聚,並加上〈獵前祭槍歌〉,把原先感謝獵槍、期盼未來有更多獵獲的文化意涵,衍伸為期盼文化學習、工作同樣收穫豐富。另一首為文化、土地創作的歌曲〈從此刻起,我們……〉,則擷取自馬詠恩的〈腳印〉及其為利稻部落所做的《從此刻起》專輯中的歌曲等等,可謂循著族人、前輩的腳步,持續磨練,並嘗試走出自己的風格與節奏感。此曲中涵蓋的〈tancini mudán 一個人走〉【4】也是林班歌,原先訴說的是寂寞、酒醉的人走在路上、思念家鄉與親人的心情;而在同一首歌曲中,接續其後的〈返家歌〉則回覆了前述的寂寞。正如團員介紹,意思是說,回家路上大家彼此陪伴,不是一個人走。

最後,兩位農男團員也帶來親情與愛情的抒情歌。〈VUVU的歌〉為團員的表哥,以搖籃曲衍伸創作而成。藉由「親愛的VUVU,雖然你已不在我身邊,我不會忘記你的歌」等歌詞,在催淚氛圍中緬懷逝去的排灣族祖母,與年幼時的呵護與祖孫之間的美好回憶。翻唱阿妹的華語歌〈水藍色眼淚〉【5】,則加入陸森寶作曲的〈頌祭祖先〉(Sling Sling Sling):「每一天 如海浪般潮湧 向我襲捲 卻不能夠停留 每一天 枯坐在黑暗中 曲腿弓背 望穿無窮虛空」把原先以華語詮釋美好幻滅、悲傷無盡的迴圈,加入了族群文化、族語元素,讓整首歌多了族群文化的陪伴,不再那麼蒼涼、疲憊與寂寞。

最後,音樂會以翻唱〈台灣,我愛你〉【6】作結,反映團員們對台灣族群與土地的前瞻思量,歌詞中「不分族群 我們手牽著手一起前進」是為這塊土地一起努力的心,顯示年輕族人、創作者們自我期許,未來能共同愛護土地與文化。


註釋

  1. 摘自巴奈.母路〈襯詞所標記的時空──以阿美族mirecuk祭儀為例〉。
  2. 歌詞參照連結: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012-a3402182-s1086841-t002-c6
  3. 歌詞參照連結: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012-a3402182-s1086841-t001-c3
  4. 歌詞參照連結:http://languagesoftaiwan.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20.html
  5. 歌詞參照連結: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022-a0000338-s000103-t005-c0
  6. 歌詞參照連結:https://www.kkbox.com/tw/tc/song/5Z-h-CShsZjzvnr2ZE

《追風少女FALI、農男美女團》

演出|追風少女FALI、農男美女團
時間|2022/05/27 20:00
地點|鐵花村音樂聚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