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契訶夫與霹靂火相遇《海鷗》
4月
03
2012
海鷗(陳又維 攝,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71次瀏覽
林偉瑜

幸好,《海鷗》並沒有真的被演成「霹靂火敗德愛情悲喜劇」。

整體來說,戲是好看的,演員表現不錯,台語改編也具水準,雖然改變時空,但都忠實的保留了契訶夫的原作。台語文辭編寫的頗為適切,導演加入不少喜劇元素和增加表演強度,但並沒有太過火的耍弄所謂「霹靂火」風格,這點讓契訶夫的粉絲放下心頭大石。而對一般觀眾來說,雖然是接近四個小時的長戲,看下來也不覺得太累,可說是兼具知性與娛樂性的作品。

看起來所謂的「霹靂火」手法,並不是對這個經典提出新的視角,而是更多強化人物在表演上的情感和情緒上的強度,換句話說就是增加戲劇性,但看的出來導演有節制的運用這樣的手法,不至於像電視霹靂火那種無限度的衝突與煽情。對這齣戲來說,加強戲劇性的好處是讓對契訶夫較無體會的觀眾不至於坐不住。

除了戲劇性的效果,這種手法也帶出一些有意思的詮釋,如第三幕,女演員葉月桃成功挽回男友作家陳雨祿變心愛上兒子的年輕女友的一場戲,不少《海鷗》版本的詮釋傾向理解為作家是經不住女演員的哀求而無奈妥協,表演訴諸的是日常生活般的情感轉變,而呂柏伸的詮釋則是相當有新意,令人眼睛一亮:一樣的台詞,透過喜劇性、誇張的表演,女演員以霸王硬上弓的性愛征服作家,作家被下半身的慾望迷昏頭,轉眼拜倒在女演員的腳下。這種大膽的詮釋隨著台詞的推進卻出人意表的吻合,特別是月桃在劇中本來就是自戀高傲的女演員,戲如人生的把生活與表演誇張的混為一體,對這個角色來說算是很契合。這場戲不僅演員演的精采,觀眾看的開心,說是全劇的高潮一點也不為過。

「霹靂火」手法確實讓戲好看了,但得付出代價。

這個代價就是我們可以感覺到契訶夫的味道淡薄許多。為了要增強戲劇性,人物的外部行為、激情、衝突、偷情、單戀與不倫戀的情節被強調了,但契訶夫作品在語言中最著重表達的人物生存和精神狀態卻也因此被強烈的戲劇性給稀釋了。

契訶夫總喜歡安排他的人物得不到他所愛的人的愛情,但這並不是他的人物對生活絕望和痛苦的唯一原因,更大的困境實來自生命本身,每個人物或多或少都透過台詞中表達他們的生存狀態與困境,追求無望的感情經常是代表他們對生命的掙扎和生活的貧乏。即便是劇中的次要人物,契訶夫都讓他們有獨立的生命表達,如單戀女演員兒子的麗枝,麗枝母親與醫生的偷情,她們的存在並不只是為了呈現三角戀愛的功能,而有她們對生命的喟嘆與企求,只是愛情之外也沒有其他出路;但在呂柏伸的版本中,這種旁枝的表現會減弱戲劇性效果,只是倘若不表現,她們只能淪為功能性的類型人物。

前面談到作家的變心恐怕也是一樣的情形。劇本的台詞顯示作家有真誠、坦白的生命體會,他每時每刻忙著從別人生活中取材和感知生命,但卻無暇體驗生命,除了作品和名聲,他實際的生活貧乏而單調。呂柏伸的戲劇性處理雖然精采,卻使得這個人物有被類型化的傾向,隨戲的發展,這個人物愈發像一個始亂終棄且膽小如鼠的花心大蘿蔔,他在前兩幕的重要台詞反而被稀釋的無足輕重。

倒不是要拿「忠於原著」這種老掉牙的觀念來丈量一個導演作品的好壞,但經典的精神在被詮釋的過程中如何得到延伸、演繹、挖掘出新意,恐怕是經典被一再演出的重要原因。雖然描寫了各色人等的生活狀態,但契訶夫的作品基本是菁英文化,他的劇作所表達的精神狀態經常是非常菁英/知識份子的關懷和角度,比起莎士比亞,契訶夫是遠離大眾的,說白一點不太有市場性,尤其是對今天的台灣劇場而言。

以現今越來越商業化的劇場趨勢,正努力邁向台北主流劇場的台南人劇團選擇《海鷗》作為25週年紀念,一方面意味著不忘記過去的路線─台語演繹經典,但也代表要承擔極大的市場風險。不管「霹靂火敗德愛情悲喜劇」是否是一種平衡策略,還是單純起於一種新詮釋的創作意念,重演這樣的經典,既想保有原作精華,又要有新意,而且還得分心顧慮觀眾與票房,結果經常是顧此卻失彼。這當然並不是說《海鷗》是失敗之作,從許多方面來看它有一定水準,網路影像如此發達,隨便上YouTube就能輕易找到各種國際版本的《海鷗》,和它們相比,台南人劇團的《海鷗》並不羞澀。

《海鷗》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2/03/30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黃香  
形式、內容、表演三合一的徹底通俗化,出於導演自覺的選擇——以通俗喜劇「趣味展現契訶夫筆下看似平淡乏味的那些角色人物,他們內心澎湃潮湧的慾望、癡念、憤懣。」這把霹靂火在三段戲中燃情熾燄,火熱灼人。(黃香)
5月
23
2012
雖然是在大劇場演出,本劇仍有許多細膩幽微的小細節是值得注意的,例如從觀眾進場就以先聲奪人之姿攫獲觀眾視線的天幕燈,模擬蒼穹的精緻變化,配合情緒跌宕流轉,美不勝收,甚至讓人在踏出劇場後仰頭望天之際,頓覺台北的天空輸了一截。而本劇聲音處理上也層次分明,葉家大院與整座村莊,在清楚而多樣的聲響當中成為了立體的所在。(黃心怡)
5月
09
2012
這場《海鷗》的改編最成功的部分應該是角色的塑造,或說是導演與演員們本身對於角色的詮釋觀點。當角色的塑造與劇情不必藉由直白的台詞來推動時,他們的面貌自然便複雜而立體了,而這樣的戲也就成為舞台上眾演員們的競技場,演員的強度決定了角色的生死。因此可說,看這樣的戲是很過癮的。(彭雅婷)
4月
11
2012
說到表演的肢體動作,特別令我為演員驚心的是月桃這角色。且看在台上如此夭嬌風騷迷人又強橫的女性,莫名的也滿足同樣身為女性,想為而不敢為的一面,且同時被劇中的她給吸引,久久不得散去。(郭家云)
4月
08
2012
依據編導的想法,契訶夫劇中人物在表面的日常平淡底下,多的是要爆裂開來的濃郁情感和慾念,因此,生猛有力的台語和霹靂火表演風格,便成了凸顯這些情感慾念之必要。加油添醋和澎拜洶湧之後,就成了具有濃濃台味的《Kamome》,劇中人物不僅麗枝大灌烈酒,其他人大概也都酩酊大醉了。(陳正熙)
4月
03
2012
這是一部「我愛你,你愛他,他愛她,她愛他」的愛情故事,若先遮起「契訶夫」大名,也不看劇本時空脈絡,僅純就戲劇演出本身而言,台南人劇團在語言上的表現,非常到位(味)!讓一個母語是台語的觀眾坐在台下,幾乎可以不看字幕,台詞不會「有聽沒有懂」。(王昭華)
4月
03
2012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