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延展方言之美《海鷗》
5月
23
2012
海鷗(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4次瀏覽
黃香

俄國文學巨擘契訶夫(Anton Chekhov) 的劇作總也書寫生命困境:壓抑、偏執、憤懣、禁錮、幻想、慾望、出軌、無有回報的癡心愛戀;故事梗概約莫如此:一群人幽居鄉間,生活百無聊賴,遂心生諸多不滿,生命也無所依託找不到出口,再加上城鄉差距、階級意識、理想幻滅、情愛糾葛,交織成一張張浮世繪,描摹在世紀交替的帝俄末期,新舊世代轉換之間的寫實風景。台南人劇團25週年紀念大作選擇改編契訶夫劇作《海鷗》,全程以台語演出,讓不常欣賞台語演繹世界名劇的觀眾大開眼界,這眼界「開」的層面有二:語言運用與表演方式。

台語是使用者最多卻飽受壓抑的「方言」,能夠在電子媒體、公開場合、表演藝術中自由出現毫不受限,不過是解嚴之後晚近20年的事。南管讓人一窺閩台南音之雅正典麗,作為日常生活語言的「台語」,卻總被貼上「鄙俗粗疏」難登大雅之堂的刻板標籤。這雅與俗之間的斷裂必須以持續的台語文書寫來拉近、縫連,而台南人劇團近年來積極推動「西方經典劇作台語翻譯演出」,就是劇場界為台語辨正發聲的源頭活水。

《海鷗》的語言雅俗夾雜(自然以日常口語居多),文青海盟、醫師林明道、作家陳雨祿常談文論藝,說話帶文藝腔調,是雅的代表。典雅的台語絕不僅存於南管、掌中戲,當然也活在當代,可以作深刻的思想交流,這種口操台語的知識份子形象,在萬仁的電影《超級大國民》中有動人的刻畫(由林揚飾演白色恐怖受難者)。只熟悉國語的觀眾要放下內化的主流語言優越感,試著理解:沒有一種語言比其他語言高明,有的只是政治強權所賦予的語言優勢,方能充分領略《海鷗》的聲腔之美。觀賞台語劇絕大多數人還要學習還得適應,才能捐棄成見,跨過隔閡,《海鷗》作為通俗的入門之作非常適切。

劇本編修許正平將《海鷗》的時代背景移植為1930年代末日治晚期下的臺灣鄉村,導演則強化通俗劇風格,援用台語電視劇麻辣、誇張、灑血的霹靂火表演方式,甚至加入音樂劇元素,由配角現場演唱四十、五十年代的台語老歌如《苦戀歌》、《暗淡的月》等,這形式、內容、表演三合一的徹底通俗化,出於導演自覺的選擇——以通俗喜劇「趣味展現契訶夫筆下看似平淡乏味的那些角色人物,他們內心澎湃潮湧的慾望、癡念、憤懣。」這把霹靂火在三段戲中燃情熾燄,火熱灼人:玫瑰搬演海盟劇作的戲中戲;女優葉月桃不甘心只坐在台下當觀眾,她刻意挑戰青年演員玫瑰,走上舞台自演一段極盡誇張之能事的戲碼;情郎迷戀少女玫瑰,為了挽回愛情,葉月桃跳上餐桌跨坐在陳雨祿胯間,兩人放浪形骸,上演大膽火辣的激情戲。飾演葉月桃的黃怡琳是演技精湛的老手,其聲腔和表演方式自成體系,霹靂火燒到最熱處,酣暢淋漓,自由解放。只是有時候她衝得太快,把其他演員遠遠拋在後頭,其表演遂顯得有些出格,那一聲聲鼻音濃重的「哎喲」,叫得人心驚復心煩:驚的是她竟然這麼演;煩的是這到底有完沒完!

《海鷗》中向前傾斜的舞台猶似劇中人失衡顛簸的人生;後方雙重日式拉門的設計彷彿他們閉鎖框限的心靈。這精緻巧妙的舞台設計,很符合劇作家哈維爾 (Vaclav Havel) 所描繪的戲劇︰「帷幕拉開,舞台便成為一間有幾個門的房間,我喜歡門的奧祕,它們是空間的邊界,既能進也能出,是戲劇存在和不存在的界線。」而《海鷗》跨出界線,讓方言連接了世界戲劇。

《海鷗》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2/05/04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雖然是在大劇場演出,本劇仍有許多細膩幽微的小細節是值得注意的,例如從觀眾進場就以先聲奪人之姿攫獲觀眾視線的天幕燈,模擬蒼穹的精緻變化,配合情緒跌宕流轉,美不勝收,甚至讓人在踏出劇場後仰頭望天之際,頓覺台北的天空輸了一截。而本劇聲音處理上也層次分明,葉家大院與整座村莊,在清楚而多樣的聲響當中成為了立體的所在。(黃心怡)
5月
09
2012
這場《海鷗》的改編最成功的部分應該是角色的塑造,或說是導演與演員們本身對於角色的詮釋觀點。當角色的塑造與劇情不必藉由直白的台詞來推動時,他們的面貌自然便複雜而立體了,而這樣的戲也就成為舞台上眾演員們的競技場,演員的強度決定了角色的生死。因此可說,看這樣的戲是很過癮的。(彭雅婷)
4月
11
2012
說到表演的肢體動作,特別令我為演員驚心的是月桃這角色。且看在台上如此夭嬌風騷迷人又強橫的女性,莫名的也滿足同樣身為女性,想為而不敢為的一面,且同時被劇中的她給吸引,久久不得散去。(郭家云)
4月
08
2012
依據編導的想法,契訶夫劇中人物在表面的日常平淡底下,多的是要爆裂開來的濃郁情感和慾念,因此,生猛有力的台語和霹靂火表演風格,便成了凸顯這些情感慾念之必要。加油添醋和澎拜洶湧之後,就成了具有濃濃台味的《Kamome》,劇中人物不僅麗枝大灌烈酒,其他人大概也都酩酊大醉了。(陳正熙)
4月
03
2012
「霹靂火」手法確實讓戲好看了,但得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我們可以感覺到契訶夫的味道淡薄許多。為了要增強戲劇性,人物的外部行為、激情、衝突、偷情、單戀與不倫戀的情節被強調了,但契訶夫作品在語言中最著重表達的人物生存和精神狀態卻也因此被強烈的戲劇性給稀釋了。(林偉瑜)
4月
03
2012
這是一部「我愛你,你愛他,他愛她,她愛他」的愛情故事,若先遮起「契訶夫」大名,也不看劇本時空脈絡,僅純就戲劇演出本身而言,台南人劇團在語言上的表現,非常到位(味)!讓一個母語是台語的觀眾坐在台下,幾乎可以不看字幕,台詞不會「有聽沒有懂」。(王昭華)
4月
03
2012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