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GG冒險野郎》踏上大灑熱血的療傷之旅
7月
05
2023
GG冒險野郎(義興閣掌中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27次瀏覽

文 鄭心怡(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學生)

說到「冒險」二字,常常帶給人一種興奮難耐準備踏上未知旅程的想像,又或者是熱血沸騰準備大幹一架的印象,但《GG冒險野郎》卻在給人熱情澎湃印象的冒險野郎四字之前加上「GG」二字,讓人不禁聯想到Good game的縮寫,想像究竟是什麼樣的冒險經歷,又是如何的人踏上了這樣的冒險旅程,讓後人以Good game和Well play等來致敬這位英雄呢?

主角GG(英文名為George,簡稱GG)扮「浪命任天俠」,像是過關斬將般,呈現其因「路見不平」而「拔刀相助」的種種事蹟。戲中的浪命任天俠帥氣施展各種招式,搭配金光布袋戲手法,以各式道具和聲光效果,展現其武力高強的模樣。浪命任天俠懷有一個使命,那就是將典籍和玉璽交給「月下公主」,協助月下公主的復國大業。一個看似合理的遊俠冒險故事,卻隨著故事進展,出現疑點,不僅「藏笑不知面」與GG的想像不同,竟然出現了複數以上的數量,GG欲尋月下公主卻闖入風俗店遇見「月霞公主」,甚至還跟風車幹架,種種跡象顯露這案情並不單純。經歷與風車的打鬥,GG受傷住院,褪下浪命任天俠的衣裝,醫院隔簾彷彿遮住英雄的萬丈光芒,上頭的投影正是隱藏在那些「行俠仗義」下不堪的事實。原來GG的本名叫做石志,年輕時以搬演金光布袋戲維生,以「石志布袋戲團」為名四處搬戲,而其布袋戲團經典角色正是「浪命任天俠」,但之後因布袋戲產業的不景氣而退休。原以為退休後能過著含飴弄孫、用布袋戲偶逗逗孩子的生活,但石志的兒子卻開始向他借錢,甚至借錢不成後攜家帶眷離石志而去,石志也因此發瘋並開始陷入幻想,幻想自己是「浪命任天俠」,陷入「浪命任天俠」的故事情節當中,以幫助月下公主為己任,但石志所秉持的「正義」反倒為社會添亂。

故事改編自西班牙作家賽萬提斯的經典著作《唐吉訶德》,石志與唐吉訶德均以「正義」為名,做出種種惹人發笑甚至引起他人困擾的行為。但事出必有因,石志的發瘋乃是因為這個社會對他的無情所致,包括因錢而撕破臉的親情、財團不留情面的壓迫等。夾在這個病態的社會中,石志也因此受到影響,但他仍舊奮力「抱病」反擊——即便用的手段不盡然有效,甚至反倒造成動亂,成為了社區的「麻煩人物」。當眾人都把目光放在GG種種奇言異行上並撻伐他時,卻無人檢討這樣的社會現象背後的病灶究竟為何,這樣的跡象放到現今社會仍舊是適切的。當大眾集中火力砲轟某些事件的結果時,卻鮮少有人探討事件成因,或許可以把GG的案例做為借鑑,以釜底抽薪的心態來根除遺憾的發生。

GG能這樣一路「橫行無阻」,身邊的弟子「兩光仔」有不少功勞。雖然兩光仔原本是財團王董安插在GG身邊的底細,陪在GG身旁只為取得其「房屋權狀」及「印章」(GG分別幻想上述兩樣為復國典籍和玉璽),計畫完成GG的幻想來騙取權狀和印章,達成財團拆屋改建的目標。但最後兩光仔被GG感化,轉而力挺GG,配合其演出,以嚇退王董財團,甚至在GG死後,傳承金光布袋戲的技術,成為GG的傳人。兩光仔於心不忍善良的GG受到社會無情殘害而出手拯救尚算合理,但究竟是什麼促使兩光仔願意傳承金光布袋戲這項技藝,在戲中並無明顯表述,或許可再多加篇幅刻劃。另外,本戲最大的反派財團王董,其定位偏向純然的「惡」,形象有些扁平,做為與GG對峙的反方,若能像GG雖然善良,但其做出的行為卻帶有爭議,同時帶有「正面」與「反面」的特性,或許能使反派王董的人設更加立體飽滿,增加劇情精彩度。

GG陷入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其做出的行為舉止或許可視為對這個病態社會的「治療」,希望以一己之力,做出善行,或許唯有社會回歸純良,GG的病徵才能減輕甚至痊癒。GG有顆善良炙熱從未改變的心,就如同他對布袋戲的熱愛從未停止,對徒弟兩光仔強調「絕世武功在掌中」就是相信布袋戲力量的證明。在這趟熱血裡有溫情的旅程中,雖然GG逝世沒能走到最後,但他對這個社會大膽的反抗,是真的值得以Good game來致敬GG。經由兩光仔接手,此趟「療傷」之旅尚未結束,就如同金光布袋戲的生涯才正要開始,未來義興閣還會推出怎樣的療癒戲齣,或許可以拭目以待。

《GG冒險野郎》

演出|義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3/06/03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時他醒悟了,卻並沒有像唐吉軻德因此抑鬱而終,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帶著內心對布袋戲的熱切,進行最後一次的反抗。(王浩東)
3月
17
2022
金光戲所有「不合時宜」表演元素,用來作為主角GG的後設視角,可謂完全合理,也讓真實社會與人物內心的表演語彙做了很好的區隔。而面對金光布袋戲(劍俠)「不合時宜」,並不以訕笑自嘲來做結,即使犧牲生命,仍堅守著心中的俠義與正義,這又何嘗不是給予金光布袋戲堅定溫柔的回眸與支持?(許美惠)
3月
29
2021
此次創作意識及編劇技法的躍進,讓寄身於石志、象徵不合時宜的兩大元素——「俠客精神(價值觀)」及「金光布袋戲(藝術形式)」,透過角色的自我覺醒,一次進行雙重回春,有效證明原本自成奇幻體系的金光布袋戲美學邏輯,也可以拿來討論時事議題、承載當代情感。(許天俠)
3月
29
2021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