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劇場,映入眼前的是三個高大的神祇位在舞台醒目的位置,神祇周圍圍繞著形形色色的人,彷彿意味著神高高在上,俯視著地面上擁有著甚麼樣的人,而又發生著甚麼樣的事,冷色調與暖色調的燈光搭配著像祭祀慶典般的音樂,使場域瀰漫著既神秘又詭譎的氛圍,充滿臺式風格的《默島新樂園》由此展開序幕。
〈默島樂園〉透過三位浮誇的cosplay裝扮,與廟會人擠人湊熱鬧的意境,構成一個屬於台灣風格的樂園。三位舞者像人偶般的機械式動作,不停的在立桿上晃動與旋轉,並透過配樂與燈光、舞者們的呼喊與觀眾的流動,建構出熱鬧混亂的台灣街頭廟會及遶境的氛圍,而三位神祇從剛開始的莊嚴靜默,到最後像回應觀眾般的開始劇烈晃動扭轉,彷彿像是神靈顯靈般進入瘋魔狀態,呈現濃厚台灣廟會活動的意涵與意象。
對照著前一段的熱鬧,〈芭比的獨白〉把焦點放在一位舞者肢體上,舞者外在形象透過膚色舞衣、美麗的容顏以及金色的頭髮等具有符號性符碼組合而成,肢體動作細膩而乾淨,並在一盞吊燈下舞動。透過燈光的晃動,舞者在光明與黑暗中遊走,她在光明中與影子對話,亦像自言自語般在黑暗中享受並擁抱著孤寂。觀眾藉由同步攝影窺探身體細節,透過同步攝影中的世界,跟著影像一起旋轉、顛倒、乎近乎遠,最終歸於平靜,印象深刻的是舞者臉對著攝影機,並且投影出畫面,究竟是舞者透過攝影機在看觀眾的世界,還是觀眾透過攝影機在看舞者的世界。
〈擁抱日子〉舞者們從門外進來,呼喊觀眾們幫忙抬擔架,喚醒人內心的良知與美德,許多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齊聚一堂,相互擁抱扶持,透過肢體讓人與人交流,而奔跑時彷彿是人生縮寫的片段在不斷的跑馬燈,許多記憶與情感湧上心頭。舞作整體情緒氛圍高漲,堆疊成鮮明的色彩,藉由舞者引領觀眾進入他們澎湃的內心狀態及強烈的能量與情感,最後,一位紅衣舞者鍥而不舍的試圖爬上鐵板的最上方,從上墜落後又持之以恆地往上爬,做為舞作結尾,令人省思她最終想往哪去,而她就在無限循環中依舊向前衝,對照著人生是否也是如此,人一生的過程中充滿著徬徨無助,不知道最終會去到哪,而哪裡又是終點。
這部作品引發評論者思考的是,「觀眾」是否為建構表演的一部分?表演過程中舞者試圖帶領觀眾們參與,成為建構表演的一部分。例如在第一段觀眾像信徒般被催趕著跟著神祇走,第三段於一開始幫忙舞者抬著鐵板材質的擔架。這些編排設計打破了藝術與人的距離,觀眾置身在藝術作品之中,他們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坐在觀眾席舒服的看一場表演,或是只在藝術作品周遭走動的旁觀者。
但有趣的是,在參與過程中,並非所有人都買單,觀眾是清楚知道自己在幹甚麼?是盲從?亦或是被迫參與?何曉玫運用這樣的編排技巧把觀眾拉進作品中,觀眾或多或少能從參與中漸而感同身受,連結出更多內在的情感與記憶,直接參與像打催化劑般的讓觀眾生理及心理必須快速做出反應,這種形式對於表演來說無疑是一個具有風險的挑戰,而對於台灣藝術環境而言是一大突破。期待在日後能看到更多具有台灣文化符號的作品,並透過台灣舞者具有的韌性與可塑性的肢體語彙來呈現出多元的臺味表演藝術。
《默島新樂園》
演出|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
時間|2018/05/24 20:00
地點| 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