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千禧之龍》為南韓舞蹈家安銀美繼《南韓跳,北韓舞》、《跳舞ㄚ嫲》之後再次來台的作品,也是衛武營與其它來自韓國、法國、奧地利、盧森堡、比利時等多國國家藝術機構的共製。此作源起於2018年法國巴黎市立劇院的邀約:2000年出生的千禧寶寶經過20年的成長,成為了什麼樣的大人(在東北亞文化中,2000年為龍年)。
開場前,大型的銀白色伸縮鋁管從上而下掛滿整個舞台,搭配舞台前緣紗幕上的Mapping綠色景像投影,整體充滿科技與近未來之感,甚至一度還懷疑是否使用3D浮空投影技術。舞作一開始,身穿改良式韓國傳統服飾,頂著標誌性光頭造型的安銀美率先從眾多伸縮鋁管中登場,其色彩鮮艷、大膽且帶著金屬光澤的衣飾布料,明亮輕快的音樂旋律,和靈巧多變的肢體,旋即為整支舞作定調。
靈活多變、追求自我認同與高度自由是這群被稱為Z世代的孩子的特質。他們在網際網路泡沫化出生,卻也深受網際網路、社群媒體、3C科技快速發展、進階的影響,可說是數位原住民。他們的成長過程也受到911、SARS、Covid-19等改變國際情勢重大事件的影響。在《千禧之龍》裡,這六位千禧年出生的舞者沒有以真實肉身出現在舞台上,而是利用投影技術將他們各自舞蹈影片、社群短影音、線上會議、個人影像與個人資訊投到紗幕上,與現場其他舞團舞者一起現身。雖說這是受到Covid-19疫情不得不的改變,然而於我而言,這反而更呈現此世代的面貌,擅於使用科技、圖像與影片傳遞自我、紀錄心情、參與事件。
安銀美擅長翻轉道具既定印象,藉由伸縮鋁管質地輕盈、可扭轉塑型的特性,舞者們將鋁管時而環繞在脖子上、時而套入手臂或身上、時而盤旋成帽子,使觀者在萬千變化裡彷彿看到了印度的Kathak、印尼傳統舞、韓國傳統薩滿舞等的象徵性姿態。同時配合精準的Mapping技術,鋁管以虛實交錯形態,時而幻化成龍、蛇,時而是繩、幾何等在舞台上飛舞,形成東西方多重文化象徵。當中,將鋁管套進舞者全身,使舞者身型猶如大型水管裝置,管口設置螢幕,螢幕上的頭像是六位千禧舞者,並以旋轉、緩行滑步、上下伸展的方式移動,搭配燈光顏色變化,真是充滿近未來的科幻感,完全體現以低科技的方式展現高科技視覺幻象,令人驚豔不已。
舞作的最後,先是一名舞者在舞台中央跪坐,雙手隨著音樂節奏拍打身體,接著旁邊的舞者陸續加入,投影畫面上也越來越多舞者、民眾加入複製這段舞蹈的行列。這段被命名為「千禧之龍Challenge」短影音串連,不只映現當下疫情痕跡,更是即時映現短影音在Z世代社群媒體、行銷上的吸引力。靈巧、重複、小片段、主題發展的動作元素,帶有亞洲國家傳統舞的象徵性姿態,結合具電聲元素的音樂,鮮艷、大膽、跳色且帶有光澤的衣飾、不對稱襪,充滿未來感的舞台,這是《千禧之龍》所展現的Z世代面貌。從中可以看到Z世代身處於:全球化下多元文化的交流刺激、資訊的快速流通與取得、自信且敢穿敢秀的態度。另一方面,在這面貌中亦能看到K-POP作為一種審美風格在音樂、舞蹈、藝術中,其於全球年輕世代的影響力,或許這也是巴黎市立劇院擇定安銀美創作的關鍵之一。
《千禧之龍》
演出|安銀美舞團、Gadja Productions
時間|2023/06/10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