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靈巧的千禧之舞《千禧之龍》​
6月
28
2023
千禧之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82次瀏覽

文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千禧之龍》為南韓舞蹈家安銀美繼《南韓跳,北韓舞》、《跳舞ㄚ嫲》之後再次來台的作品,也是衛武營與其它來自韓國、法國、奧地利、盧森堡、比利時等多國國家藝術機構的共製。此作源起於2018年法國巴黎市立劇院的邀約:2000年出生的千禧寶寶經過20年的成長,成為了什麼樣的大人(在東北亞文化中,2000年為龍年)。 

開場前,大型的銀白色伸縮鋁管從上而下掛滿整個舞台,搭配舞台前緣紗幕上的Mapping綠色景像投影,整體充滿科技與近未來之感,甚至一度還懷疑是否使用3D浮空投影技術。舞作一開始,身穿改良式韓國傳統服飾,頂著標誌性光頭造型的安銀美率先從眾多伸縮鋁管中登場,其色彩鮮艷、大膽且帶著金屬光澤的衣飾布料,明亮輕快的音樂旋律,和靈巧多變的肢體,旋即為整支舞作定調。 

靈活多變、追求自我認同與高度自由是這群被稱為Z世代的孩子的特質。他們在網際網路泡沫化出生,卻也深受網際網路、社群媒體、3C科技快速發展、進階的影響,可說是數位原住民。他們的成長過程也受到911、SARS、Covid-19等改變國際情勢重大事件的影響。在《千禧之龍》裡,這六位千禧年出生的舞者沒有以真實肉身出現在舞台上,而是利用投影技術將他們各自舞蹈影片、社群短影音、線上會議、個人影像與個人資訊投到紗幕上,與現場其他舞團舞者一起現身。雖說這是受到Covid-19疫情不得不的改變,然而於我而言,這反而更呈現此世代的面貌,擅於使用科技、圖像與影片傳遞自我、紀錄心情、參與事件。 

安銀美擅長翻轉道具既定印象,藉由伸縮鋁管質地輕盈、可扭轉塑型的特性,舞者們將鋁管時而環繞在脖子上、時而套入手臂或身上、時而盤旋成帽子,使觀者在萬千變化裡彷彿看到了印度的Kathak、印尼傳統舞、韓國傳統薩滿舞等的象徵性姿態。同時配合精準的Mapping技術,鋁管以虛實交錯形態,時而幻化成龍、蛇,時而是繩、幾何等在舞台上飛舞,形成東西方多重文化象徵。當中,將鋁管套進舞者全身,使舞者身型猶如大型水管裝置,管口設置螢幕,螢幕上的頭像是六位千禧舞者,並以旋轉、緩行滑步、上下伸展的方式移動,搭配燈光顏色變化,真是充滿近未來的科幻感,完全體現以低科技的方式展現高科技視覺幻象,令人驚豔不已。 

舞作的最後,先是一名舞者在舞台中央跪坐,雙手隨著音樂節奏拍打身體,接著旁邊的舞者陸續加入,投影畫面上也越來越多舞者、民眾加入複製這段舞蹈的行列。這段被命名為「千禧之龍Challenge」短影音串連,不只映現當下疫情痕跡,更是即時映現短影音在Z世代社群媒體、行銷上的吸引力。靈巧、重複、小片段、主題發展的動作元素,帶有亞洲國家傳統舞的象徵性姿態,結合具電聲元素的音樂,鮮艷、大膽、跳色且帶有光澤的衣飾、不對稱襪,充滿未來感的舞台,這是《千禧之龍》所展現的Z世代面貌。從中可以看到Z世代身處於:全球化下多元文化的交流刺激、資訊的快速流通與取得、自信且敢穿敢秀的態度。另一方面,在這面貌中亦能看到K-POP作為一種審美風格在音樂、舞蹈、藝術中,其於全球年輕世代的影響力,或許這也是巴黎市立劇院擇定安銀美創作的關鍵之一。 

《千禧之龍》

演出|安銀美舞團、Gadja Productions
時間|2023/06/10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