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劇目的現代張力與詮釋《龍袍》
5月
27
2019
龍袍(臺灣豫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8次瀏覽
陳家盈(翻轉讀書繪兒童‧文學工作坊 / 負責人)

從小跟著外公、外婆聽京劇與歌仔戲長大,兒時習舞也練過身段、扮過小旦,蹲著走矮子、耍花槍、舞水袖,但成年後已脫離劇場太久,進劇場看傳統戲曲的經驗更是屈指可數。這回有機會去到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就更顯得興奮與特別期待。

「臺灣豫劇團」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是臺灣唯一國家級豫劇表演團體,前身是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隱身於軍營中,當家臺柱是在戲劇界被譽為「全能旦角」、「豫劇皇后」的資深國寶王海玲女士。此劇由王海玲女士飾演後宮大火後、流落民間的李太后,一出場氣勢渾雄,寶刀未老、掌聲絡繹。而李太后此角失明、貧窮,在這樣的條件下老旦詮釋出淪落民間卻依然雍容的李太后非凡氣度,姿態到位、嗓音厚實淒苦,一鳴一唱間都展現出豫劇的迷人與風華。有那麼一瞬間,令人對劇場的營造和情節的交扣動容無比。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或許都不陌生,《打龍袍》也常被提起,是傳唱度極高的戲曲劇目之一,而這次臺灣豫劇團所上演的《龍袍》即是老戲新唱,意圖在傳統與現代的新意間取得微妙的平衡。因此,在觀眾都了解劇情的情況下如何重新詮釋劇目,是考驗編劇、編曲;而接收訊息與新舊相較,則考驗觀眾的鑑賞能力。

不諱言,筆者在進入劇場之前,最期待的部分就是豫劇的曲目,而曲調的詮釋與情感的流洩則是考驗演員,曲子的編排與內容的呈現則考驗著幕後的編曲如何避免窠臼──畢竟與傳統的詞藻文言相較,現代詞彙較為彈性,在這樣的更動下,結構難免會脫散了一些。整體而言,角色們的身段與過門的流暢度甚是美好,加上妝髮、服飾的華麗,視覺上不啻是無比的享受;布景、道具與屏幕也非常講究,掌握其更換速度和光影呈現,以虛實交替的帷幕做串場和故事背景簡述,都是非常用心的地方。但,豫劇的靈魂若在「詞曲戲目」,卻是令人失望的。顛覆傳統的舞臺效果可以見到臺灣豫劇團的心思,其將原本舊本的十六場戲濃縮成十一場,重新編改的劇本更添了現代人的幽默與穿插的虛實交替,但轉場速度過快,導致底蘊始終透不出來。細看詞曲的配置,陳琳與寇珠被壞皇后陷害彼此互審的橋段,應該是全劇最精彩的地方之一,但筆者卻認為太過冗長,直至「娘娘聲聲逼煞人」一唱才又再勾勒出氛圍。不得不說,全戲中最突兀的部分乃是引介《三俠五義》審案橋段。在〈閻羅審案〉此處展現的手法跳脫傳統,以現代舞的方式呈現,再添配樂,可見導演巧思,並顛覆了傳統,進行現代的轉化;但不免硬生生地將豫劇所營造的氛圍打斷,觀眾所獲得的感受應是驚訝多於驚喜。筆者認為,此段對於陰間審案的精采,可說是整齣劇的最大敗筆。綜觀全劇,唸詞多於唱曲,而曲目又令人印象不深刻,甚是可惜。散場時,筆者見到場外在賣原聲CD套組,卻遲遲勾不起購買的慾望。

在演唱方面,場地的窄小以及座位的擁擠也是一大敗筆。因為場地較窄的關係,左右兩側字幕的呈現非常干擾視覺,且音樂與臺詞多次分岔、爆音,還有收音不完全的狀態,讓演員的臺詞無法準確傳達到觀眾的耳裡,造成螢幕有提臺詞、卻沒有人聲的窘況。筆者坐在中上的觀眾席,覺得不甚理想,票價與座位無等值。因此,場地的問題也彰顯了臺灣傳統戲曲上的一個障礙:藝術的高度有時會因為現實而將格局變小了。提升劇場硬體設備,我想是臺灣更需要努力的地方。

最後,筆者還要再叨唸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謝幕」。謝幕是一個很感動的橋段,亦是演員與觀眾最貼近的時刻,也是戲曲最終熱情的展現。但,謝幕時飾演寇珠的花旦拿起麥克風感謝大家,並且提醒觀眾們至臉書與IG按讚。筆者認為,此舉貼心,卻也突兀地將觀者瞬間拉回現實。穿著戲服就是他所扮演的那個角色,訓練有素的演員或戲班應該會有這樣的概念,並更加謹慎,避免如泡影,不小心「啵」一聲就戳破了大戲。下臺後的見面會另當別論,還是筆者太久沒有進劇場觀賞傳統戲曲了,現在都流行如此於舞臺上與觀眾零距離互動嗎?筆者只知,寇珠的忠肝義膽都因為IG而碎滿地了。不過,還是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至更好的劇院欣賞臺灣豫劇團的精湛。

《龍袍》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19/05/12 14: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龍袍》雖是老戲重演,但劇本在俚俗與傳統上進行新詮,且兩代演員各展長才、精準演繹下,使劇中人物的心緒變化得以呈現在舞台上。對於臺灣豫劇團而言,也從過往的一枝獨秀,逐步走向群芳爭艷。(蘇恆毅)
5月
21
2019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