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劇目的現代張力與詮釋《龍袍》
5月
27
2019
龍袍(臺灣豫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78次瀏覽
陳家盈(翻轉讀書繪兒童‧文學工作坊 / 負責人)

從小跟著外公、外婆聽京劇與歌仔戲長大,兒時習舞也練過身段、扮過小旦,蹲著走矮子、耍花槍、舞水袖,但成年後已脫離劇場太久,進劇場看傳統戲曲的經驗更是屈指可數。這回有機會去到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就更顯得興奮與特別期待。

「臺灣豫劇團」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是臺灣唯一國家級豫劇表演團體,前身是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隱身於軍營中,當家臺柱是在戲劇界被譽為「全能旦角」、「豫劇皇后」的資深國寶王海玲女士。此劇由王海玲女士飾演後宮大火後、流落民間的李太后,一出場氣勢渾雄,寶刀未老、掌聲絡繹。而李太后此角失明、貧窮,在這樣的條件下老旦詮釋出淪落民間卻依然雍容的李太后非凡氣度,姿態到位、嗓音厚實淒苦,一鳴一唱間都展現出豫劇的迷人與風華。有那麼一瞬間,令人對劇場的營造和情節的交扣動容無比。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或許都不陌生,《打龍袍》也常被提起,是傳唱度極高的戲曲劇目之一,而這次臺灣豫劇團所上演的《龍袍》即是老戲新唱,意圖在傳統與現代的新意間取得微妙的平衡。因此,在觀眾都了解劇情的情況下如何重新詮釋劇目,是考驗編劇、編曲;而接收訊息與新舊相較,則考驗觀眾的鑑賞能力。

不諱言,筆者在進入劇場之前,最期待的部分就是豫劇的曲目,而曲調的詮釋與情感的流洩則是考驗演員,曲子的編排與內容的呈現則考驗著幕後的編曲如何避免窠臼──畢竟與傳統的詞藻文言相較,現代詞彙較為彈性,在這樣的更動下,結構難免會脫散了一些。整體而言,角色們的身段與過門的流暢度甚是美好,加上妝髮、服飾的華麗,視覺上不啻是無比的享受;布景、道具與屏幕也非常講究,掌握其更換速度和光影呈現,以虛實交替的帷幕做串場和故事背景簡述,都是非常用心的地方。但,豫劇的靈魂若在「詞曲戲目」,卻是令人失望的。顛覆傳統的舞臺效果可以見到臺灣豫劇團的心思,其將原本舊本的十六場戲濃縮成十一場,重新編改的劇本更添了現代人的幽默與穿插的虛實交替,但轉場速度過快,導致底蘊始終透不出來。細看詞曲的配置,陳琳與寇珠被壞皇后陷害彼此互審的橋段,應該是全劇最精彩的地方之一,但筆者卻認為太過冗長,直至「娘娘聲聲逼煞人」一唱才又再勾勒出氛圍。不得不說,全戲中最突兀的部分乃是引介《三俠五義》審案橋段。在〈閻羅審案〉此處展現的手法跳脫傳統,以現代舞的方式呈現,再添配樂,可見導演巧思,並顛覆了傳統,進行現代的轉化;但不免硬生生地將豫劇所營造的氛圍打斷,觀眾所獲得的感受應是驚訝多於驚喜。筆者認為,此段對於陰間審案的精采,可說是整齣劇的最大敗筆。綜觀全劇,唸詞多於唱曲,而曲目又令人印象不深刻,甚是可惜。散場時,筆者見到場外在賣原聲CD套組,卻遲遲勾不起購買的慾望。

在演唱方面,場地的窄小以及座位的擁擠也是一大敗筆。因為場地較窄的關係,左右兩側字幕的呈現非常干擾視覺,且音樂與臺詞多次分岔、爆音,還有收音不完全的狀態,讓演員的臺詞無法準確傳達到觀眾的耳裡,造成螢幕有提臺詞、卻沒有人聲的窘況。筆者坐在中上的觀眾席,覺得不甚理想,票價與座位無等值。因此,場地的問題也彰顯了臺灣傳統戲曲上的一個障礙:藝術的高度有時會因為現實而將格局變小了。提升劇場硬體設備,我想是臺灣更需要努力的地方。

最後,筆者還要再叨唸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謝幕」。謝幕是一個很感動的橋段,亦是演員與觀眾最貼近的時刻,也是戲曲最終熱情的展現。但,謝幕時飾演寇珠的花旦拿起麥克風感謝大家,並且提醒觀眾們至臉書與IG按讚。筆者認為,此舉貼心,卻也突兀地將觀者瞬間拉回現實。穿著戲服就是他所扮演的那個角色,訓練有素的演員或戲班應該會有這樣的概念,並更加謹慎,避免如泡影,不小心「啵」一聲就戳破了大戲。下臺後的見面會另當別論,還是筆者太久沒有進劇場觀賞傳統戲曲了,現在都流行如此於舞臺上與觀眾零距離互動嗎?筆者只知,寇珠的忠肝義膽都因為IG而碎滿地了。不過,還是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至更好的劇院欣賞臺灣豫劇團的精湛。

《龍袍》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19/05/12 14: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龍袍》雖是老戲重演,但劇本在俚俗與傳統上進行新詮,且兩代演員各展長才、精準演繹下,使劇中人物的心緒變化得以呈現在舞台上。對於臺灣豫劇團而言,也從過往的一枝獨秀,逐步走向群芳爭艷。(蘇恆毅)
5月
21
2019
本劇述說臺灣鄉土的傳奇故事,運用兒童劇的方式吸引親子共賞,展現如動畫的舞台風格與豐富色調,在娛樂的觀賞效果外注入人情寬容的教育內涵,也將作品推向合作分工模式的代表性地位。
11月
25
2024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