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5月
27
2022
1304
「讀劇」在《寄身釵裙》裡,是形式、是內容、是象徵、是符號,除文本精彩、演員精湛外,導演的涉入不只畫龍點睛,甚至讓人覺得這個文本就該使用這樣的讀劇形式;更難得的是,這個劇本還是新編歌仔戲文本。(程皖瑄)
12月
30
2019
3185
就敘事來說,《未來處方箋》沒有新的角度。其改編特殊之處在於豫劇元素的使用,而要談論豫劇元素又必須放在舞臺的整體視聽風格來論,畢竟豫劇作為一套審美系統,其形制之特出,放在現代舞臺上必然出現濃濃的文化符號特殊性。(許仁豪)
6月
17
2019
1150
《龍袍》雖是老戲重演,但劇本在俚俗與傳統上進行新詮,且兩代演員各展長才、精準演繹下,使劇中人物的心緒變化得以呈現在舞台上。對於臺灣豫劇團而言,也從過往的一枝獨秀,逐步走向群芳爭艷。(蘇恆毅)
5月
21
2019
1107
張瑄庭運用其辣旦的特質表現出武則天登基時的意氣風發;蕭揚玲溫厚的唱腔表現出武則天在朝政與情感之間的選擇上,必須內斂壓抑的人物特性;最後在王海玲的飾演下,將壓抑的情緒以濃烈的唱詞推展至高峰,表達出女皇無奈的孤獨與傾訴。(蘇恆毅)
6月
20
2018
2264
楊金花在這一場戰役中已經圓滿達成任務,順利解了父帥受困之危,可以安心地換下戎裝;臺灣豫劇團在楊金花時期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也應該另闢新天地。該是為蕭揚玲量身設戲,打造臺灣豫劇新風華的時候了。(張啟豐)
12月
05
2013
1882
劇末保證精彩,然在這高潮之前的一兩個小時,盡是編劇對女人與戰爭的浮想聯翩。於是古今中外的名女人一一被點名評論,有些甚至說著說著就被演出來。然而人物與場次過於零碎,敘事觀點又太單一,有時竟覺乏味。(謝筱玫)
5月
02
2013
899
這是一齣「反寫」的劇作:巾幗不再英雄,華麗盡是蒼涼,一甲子危命立身,最終鎸刻於「惘惘威脅」之中,如此反寫,糅韌力道讓人一時心眼模糊,分不清是生之無奈,還是未來預言?(紀慧玲)
5月
01
2013
1333
臺灣豫劇團的改編,保留戲曲的溫柔敦厚精神,使得這齣莎劇有了屬於戲曲的情味。也看出編導仍保留了原劇對人性的揶揄。同時,《量‧度》也彰顯了原劇的喜劇元素,例如,向隅與劊子手的互動,將戲曲的雜技與劇情結合,做有機的發揮。(謝筱玫)
6月
12
2012
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