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我們追上夜的速度《聽!宜夏》
9月
25
2018
聽!宜夏(台南樂集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9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猶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樂團也會因帶領的藝術總監而呈現和他團不同的氣質,如高雄市國樂團予人一種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性格,像極了富有智慧的長者,其表演的每首樂曲都能細緻準確、有條不紊,為南部的國樂團體樹立了一道標竿。然而,相較於高雄市國樂團如大海般的寬廣,台南樂集像條仍在成長的小溪,不屈不撓的穿過山林間的阻礙,緩慢卻穩定的茁壯著。

台南樂集於2014年成立,雖僅成立短短四年,但卻累積近二十場的精彩表演,可見創辦人杜潔明的用心與努力。四年間,不僅每年固定舉辦年度音樂會,也有多場專題音樂會或邀知名演奏家來臺交流,且積極嘗試不同曲風的樂曲,並委託作曲家創作新曲,提供團員們切磋演出的機會。

此次音樂會曲目以古箏協奏曲《海鷗》、琵琶協奏曲《期待》及笛子協奏曲《夜的速度》、《西域之光》最是令人期待。在節目單詳細的解說下,觀眾能清楚知道每首樂曲的曲解及作者生平,也讓觀眾可以事先認識整首樂曲的架構,並在欣賞時相互連結,不得不說,是筆者見過眾多節目單中,簡單卻很是精巧的音樂會文宣。

古箏協奏曲《海鷗》是因作曲者鄭德淵偶讀《天地一沙鷗》有感而作成此曲,樂曲採用敘事音樂手法的單樂章協奏曲形式,描寫海鷗愛好自由,不怕艱難的橫渡大海,並飛遍九州的自強不息精神。此曲以傳統的五聲音階旋律貫穿全曲,在協奏者羅苡文的詮釋下,左手的吟揉按放,則展現古箏本身的美感,相較現代許多非調性樂曲,傳統的定調更能讓人接受與欣賞。然讓筆者感到可惜之處,便是古箏的收音問題,由於麥克風沒架設好,導致協奏者在演奏古箏時,不僅有雜音產生,也讓協奏者較為小心翼翼的彈奏著,於是不夠突出的主奏,就容易被樂團掩蓋過,而失去整體平衡。

《夜的速度》、《西域之光》皆為張詩樂作曲,兩者雖然曲風不同,但同樣融入了流行音樂的語彙,讓樂曲很是平易近人。在協奏者李樂的演奏下,《夜的速度》雖然樂曲節奏多變,且有許多連續的快速音群,但李樂仍游刃有餘的詮釋著,就像節目單所介紹:「速度,即是夜晚的代名詞,不知有多少人,在享受這個愉快的時刻,無時無刻在律動與搖擺中,完成著衝擊與對抗……」在協奏者的主動帶領下,台南樂集的團員只能更加專注,而在這相互影響的過程中,觀眾們自然投入其中,於是台上、台下形成一股共體一心的氛圍,筆者身為觀眾,既期待樂曲的走向,但又不捨樂曲就此結束。

每場音樂會皆是集結眾人之力而成,無論是演出者、後台工作人員、票務、文宣……等,都各司其職缺一不可。台南樂集雖是新銳樂團,但其企圖心與強大的執行力讓人很是敬佩,也盼台南樂集在未來能持續帶來好的作品與演出,為台南的表演藝術錦上添花之餘,並傳承至下一代的國樂莘莘學子。

《聽!宜夏》

演出|台南樂集
時間|2018/08/30 19:30
地點|臺南市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