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樂團也會因帶領的藝術總監而呈現和他團不同的氣質,如高雄市國樂團予人一種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性格,像極了富有智慧的長者,其表演的每首樂曲都能細緻準確、有條不紊,為南部的國樂團體樹立了一道標竿。然而,相較於高雄市國樂團如大海般的寬廣,台南樂集像條仍在成長的小溪,不屈不撓的穿過山林間的阻礙,緩慢卻穩定的茁壯著。
台南樂集於2014年成立,雖僅成立短短四年,但卻累積近二十場的精彩表演,可見創辦人杜潔明的用心與努力。四年間,不僅每年固定舉辦年度音樂會,也有多場專題音樂會或邀知名演奏家來臺交流,且積極嘗試不同曲風的樂曲,並委託作曲家創作新曲,提供團員們切磋演出的機會。
此次音樂會曲目以古箏協奏曲《海鷗》、琵琶協奏曲《期待》及笛子協奏曲《夜的速度》、《西域之光》最是令人期待。在節目單詳細的解說下,觀眾能清楚知道每首樂曲的曲解及作者生平,也讓觀眾可以事先認識整首樂曲的架構,並在欣賞時相互連結,不得不說,是筆者見過眾多節目單中,簡單卻很是精巧的音樂會文宣。
古箏協奏曲《海鷗》是因作曲者鄭德淵偶讀《天地一沙鷗》有感而作成此曲,樂曲採用敘事音樂手法的單樂章協奏曲形式,描寫海鷗愛好自由,不怕艱難的橫渡大海,並飛遍九州的自強不息精神。此曲以傳統的五聲音階旋律貫穿全曲,在協奏者羅苡文的詮釋下,左手的吟揉按放,則展現古箏本身的美感,相較現代許多非調性樂曲,傳統的定調更能讓人接受與欣賞。然讓筆者感到可惜之處,便是古箏的收音問題,由於麥克風沒架設好,導致協奏者在演奏古箏時,不僅有雜音產生,也讓協奏者較為小心翼翼的彈奏著,於是不夠突出的主奏,就容易被樂團掩蓋過,而失去整體平衡。
《夜的速度》、《西域之光》皆為張詩樂作曲,兩者雖然曲風不同,但同樣融入了流行音樂的語彙,讓樂曲很是平易近人。在協奏者李樂的演奏下,《夜的速度》雖然樂曲節奏多變,且有許多連續的快速音群,但李樂仍游刃有餘的詮釋著,就像節目單所介紹:「速度,即是夜晚的代名詞,不知有多少人,在享受這個愉快的時刻,無時無刻在律動與搖擺中,完成著衝擊與對抗……」在協奏者的主動帶領下,台南樂集的團員只能更加專注,而在這相互影響的過程中,觀眾們自然投入其中,於是台上、台下形成一股共體一心的氛圍,筆者身為觀眾,既期待樂曲的走向,但又不捨樂曲就此結束。
每場音樂會皆是集結眾人之力而成,無論是演出者、後台工作人員、票務、文宣……等,都各司其職缺一不可。台南樂集雖是新銳樂團,但其企圖心與強大的執行力讓人很是敬佩,也盼台南樂集在未來能持續帶來好的作品與演出,為台南的表演藝術錦上添花之餘,並傳承至下一代的國樂莘莘學子。
《聽!宜夏》
演出|台南樂集
時間|2018/08/30 19:30
地點|臺南市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