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物品的魔法《十二生肖得第一》
4月
09
2018
十二生肖得第一(偶偶偶劇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32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十二生肖得第一》是偶偶偶劇團初演於2009年的作品。幾年來巡演的版本,基本上故事情節與表演形式創意沒太多更改,只在演員人數上減少變動。演員人數少了,舞台調度和節奏反而需要更費心,以這次演出來說,三個演員要輪流不停變化各種動物出場,可是節奏銜接俐落流暢。不過,緊湊中難免也會有點小失誤,特別像這齣戲要用到許多物品組合成擬真的動物偶,一個人要雙手把持多個物品來操作,例如馬在演出時,替代馬頭的加油棒在動作迅捷運動下,不小心掉落,所幸演員不受影響,不慌不忙又趕快將其組合還原繼續演出。

這個看似出錯的場面又有些耐人尋味的觀點浮現。我們可以發現這齣戲,回歸戲劇本質的遊戲(play)精神,真的是在玩,且玩得饒有興味。整體感覺彷彿在看小孩玩扮家家酒,有類似的即興想像和樂趣,但這齣戲畢竟又是專業兒童劇場的製作,所以那扮家家酒般的即興想像和樂趣,又是被井然有序安排出來的,只是演員玩得很輕鬆開心,從容自在,自然不同許多兒童劇用力過度、嘶喊過度、吵鬧過度的表演模式。

《十二生肖得第一》屬於偶偶偶劇團「物品劇場」系列的作品之一,所謂物品劇場,就是運用各種物品做為媒介,呈現擬真的角色或形象,這也是偶戲的一種,當物品展現偶的生命力時,也讓人想到人類學裡「萬物有靈」的信仰論述。從事物品劇場創作,不也像把物品當成一種有靈性的存有信仰膜拜,然後得到靈感拿來創作呢!更有意思的如英國獸醫師James Herriot著的《萬物有靈且美》,他熱愛大自然與動物,才會寫出﹕「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須借助魔法,便能對我們述說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實面貌,比起詩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借用這裡說的「生命」,同樣適用於物品劇場中的任何物品,這也是物品劇場無窮的魅力所在。

看看這齣戲用了哪些物品,三個箱子打開,裡面竟然是一堆瓶罐、撈勺、鍋碗、瓢盆、背包、抱枕、小椅子、加油棒,甚至馬桶蓋等物品,演員刻意將所有物品一一放置在地上展示給觀眾看,此舉有重要的象徵意涵,彷彿魔法啟動的儀式,要讓觀眾相信見證接下來眼前所見的奇妙變幻,例如﹕水果盤加背包,在演員巧手操作下,一隻栩栩如生的猴子立刻變出來了。

這齣戲裡不只十二生肖十二種動物,還有鱷魚、烏龜與貓等角色,共同演繹了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十二生肖由來故事。少數如鱷魚只用一個物品(馬桶蓋),其餘動物都是幾個物品相加而成,物品的相加,如何創造出新的形象,正是想像力活生生被觀看實踐的過程,兒童劇的可貴,本應該著墨於此。

話說為了方便計年,玉皇大帝決定選出十二生肖輪流代表,所以舉辦動物賽跑競賽,但為何只選出前十二名,用意是要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種動物做為十二個屬相。知識層面的意義,需不需要在戲中完整交代見仁見智,但面對這個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我覺得有些敘事邏輯還未盡周詳,首先可以再補強的便是清楚交代所有動物在競賽過程中各自發生甚麼事,導致最後的排序結果,這齣戲中有些有說,有的省略不提不免可惜。幾乎所有流傳故事版本都提到小老鼠、貓與老牛本來一起同行,直到渡河時,小老鼠心生歹念,將貓推下水,因此得了第一。可是這第一名榮耀是有汙點的,欠缺公平正義精神,我們帶孩子欣賞時必要思辨慎思。其次再看角色心理與行為互動關係,小老鼠和貓原來是好朋友,只為了比賽第一的名次,小老鼠就突然不顧情義,將貓推下水,此情節實有必要再思考深化,小老鼠剎那錯誤的惡念,動機意志的形成,假如有更強化的理由,才能更說服我們牠的心理轉變。尤其是當下特別強調公平正義的年代,十二生肖舊有的故事,似乎也該對此探索開創新義。

《十二生肖得第一》

演出|偶偶偶劇團
時間|2018/03/24 14: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