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蹟下的大眾食堂《鰻魚安魂曲》
4月
22
2016
鰻魚安魂曲(阿伯樂戲工廠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90次瀏覽
林昱辰 (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鰻魚安魂曲》是阿伯樂戲工場在台南藝術節推出的作品,劇本來自去年剛得台灣文學劇本金典獎的新銳作家沈琬婷,內容講述一名少女受鬼魂牽引,穿越時空附身到天野幸惠──日治時期台南鶯料理亭【1】亭長的女兒──身上,而少女為了回到現代必須調查當晚失蹤的鰻魚去了哪裡,最終才發現就是天野幸惠自己偷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幸惠堅持正統的父親一嚐當地食材台灣鰻魚。

透過歷史建物鶯料理亭為入口,《鰻》劇帶領觀眾有了一場精采絕倫的冒險,演員的表演十分飽滿,豐富的肢體與互動成功創造色香味俱全的輕喜劇,讓觀眾與叛逆不羈的少女、老實忠厚的阿福、潑嗆勁辣的罔市、堅持正統的師傅、脫線糊塗的假護衛一同垂涎,品嘗那令人食指大動的うなぎ丼 (鰻魚飯)。《鰻》劇成功賦予歷史新故事,就像老闆最終同意使用台灣鰻魚一樣,讓刻板死氣的鶯料理亭有了新的口味。

《鰻》劇遊走於歷史真實與虛構之間,全體角色安插中台日三語並用。用了天野幸惠但沒了天野彥一郎【2】,用了裕仁皇太子但沒用裕仁皇太子獎勵發展台灣社會事業的歷史,沒有台南慈惠院,出現了聖光育幼院。透過正統師傅與台灣徒弟的角色安排,日本皇子與台灣藝妲共用晚餐的場景,避開歷史矛盾,建造了和睦共榮的日治光景。

《鰻》的主線講述台灣鰻魚與道地日本鰻魚的抉擇,然而除了「美不美味」、「食堂要為大眾還是菁英服務」外,並沒有深一步的對談。正統的日本師傅、老實的台灣學徒、在台灣孤兒院長大的二代女兒,三個角色間的心理與背景矛盾,有太多殖民衝突的對話可以創造,更可以相互交映父女對選用鰻魚的衝突,然而《鰻》劇未有隻字試圖描述矛盾。有了歷史,有了故事,但是看不見歷史故事之所以為歷史。

《鰻》劇另一比較被詬病的地方是,因為充斥誇大表演力的呈現,對於角色的建構少了一分細膩的呈現,諸如假護衛的脫線與大喇喇,直至劇情後端才使用紋章自曝皇子身分,不免欠缺一絲說服力,而讓人有機器神解決困境之感;而少女最終突如其來的自曝也欠缺鋪陳,少女的冒險中未嘗觸及自身的矛盾(不管是舌尖上的或內心上的),甚至除了當起忙碌的服務業外,少女在冒險「中」可說是毫無成長,只在最終品嘗鰻魚時自己頓然悟道,有了難忘的夜晚,讓人不免覺得那段講述失去姊姊與味覺的獨白是藉此言彼。

然而缺點不改鰻魚令人食指大動的吸引力,一如導演所述,我們常在「吃」上獲得慰藉,就像鶯料理亭的簡介一樣,多少複雜事故在此因美食、把酒言歡的快樂而有了圓滿結局,討喜新穎的輕喜劇才是台灣一家子最合宜的晚餐。

註釋

1、鶯料理亭是臺灣日治時期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的一間高級料亭,現僅存殘跡。該建築曾一度被列為市定古蹟,現改為開放式廣場。

2、天野彥一郎是鶯料理亭亭長天野久吉的長子,亦是鶯料理亭的二代亭長。

《鰻魚安魂曲》

演出|阿伯樂戲工場
時間|2016/04/17 19:30
地點|台南321藝術聚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九十分鐘冒險懸疑的篇幅直到最後,人鬼追憶彼此的過往,破除時空人鬼界線,共桌吃飯時方才舒緩些,鰻魚飯的香氣從日式建築傳到庭院樹間的觀眾席,可說是本劇刻意在環境中營造的感官氛圍高潮。(陳元棠)
4月
20
2016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