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政治的宣訴機器:有人在穆斯林律法的投影下跳舞《Can We Talk About This?》
4月
17
2012
Can We Talk About This? (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1次瀏覽
龔卓軍

洛伊.紐森的DV8,這次給了我們一具回歸身體政治性的「宣訴機器」(machine of enunciation)。

我們看到魏淑美在《當代歐洲新舞蹈-表演:非舞蹈、反身體》一書中所謂的「新舞蹈-表演」,以其低調、貼近生活現實動作的反擴張性、反奇觀性、反非本質性的編舞思考取向,進行「肢體劇場」的操演,我們彷彿在觀看一個談話性節目、一個公共論壇、一個歐洲式全民開講的亞洲實映,或者是一個身體政治的「引錄」(verbatim)報告劇場。

用身體政治性的「宣訴機器」來界定這次在高雄演出的最新作品《我們可以談論這事嗎?》(Can We Talk About This?)的特色,主要是「肢體劇場」用身體來做身體政治的鬥爭報告,進行哲學倫理學上的論辯,跳脫出物理運動身體獨自表達的本位思考,讓說話中的身體、對話中的身體、談論中的身體、影像中的身體,甚至爭論中的身體,在談論事情之作用力中鑄造其自身。

而且,觀看這個表演的同時,暴力的問題如影隨形,如同洛伊.紐森在現身說法座談回答觀眾問題時,呈現了某種暴力陰影:「我的生命受威脅,其實微不足道,在這個表演的同時,英國有好幾千個這樣的(強迫婚姻、榮譽濫用、近親結婚、宗教律法暴力、言論自由、穆斯林同性戀)案例,他們的生命受到的威脅遠比我來得真實而恐怖。」《我們可以談論這事嗎?》做為一具「宣訴機器」,就是要把這個被噤聲的暴力問題掀出檯面。

「宣訴機器」把說話中的宣訴者肢體所具有的音樂性、力度、腔調、情緒、表情、姿勢,透過「引錄」引用的方式,與說話者的職業、膚色、宗教、性別、文化、身體政治立場,做了多向度的表演組裝,展演了一個台灣觀眾不熟悉的哲學議題:當文化多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變成無限上綱的政策,用以掩飾英國對其帝國時期的殖民罪疚感之後,穆斯林在英國的85個伊斯蘭教教法議會--「法律機器」,有可能已成為某種過度被文化多元主義包裝與縱容下的「暴力機器」。

於是,以田野調查和口頭「引錄」為基礎,透過肢體劇場的碎形節奏(如以脊椎為中軸的左右搖擺)、斷句念白的音樂性和力度、對質場景的腔調和情緒、自訴時的聲音身體表情與姿勢,構成了我所謂的「宣訴機器」。

如果當代舞蹈可以不再進行傳統客體的再現,不再做為宗教儀式與宮廷裝飾的配件,也不再進行現代主體的表現,不再指向內在的人文情感與激情,記憶、想像與夢幻,它還可以做些什麼?在士林文林苑強拆事件發生不到一個月的此時,我們注意到,都市更新也是運用「法律機器」與「暴力機器」遂行其意志,那麼,我們的舞蹈觀眾與舞蹈空間,是否亦潛在地等待著某種強而有力的「宣訴機器」抗拒之?《我們可以談論這事嗎?》的力道恰恰在於它如此貼近真實:它是少數人的肢體、少數人的顫慄之舞、少數人的現實政治處境與夢魘,它傳達著少數人宣訴之尖銳叫喊,與赤裸裸的暴力之聲。

《Can We Talk About This?》

演出|英國DV8肢體劇場
時間|2012/04/15 14: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西方媒體對於伊斯蘭教義與先知的批判或嘲諷,以及所引發的激烈反應,卻必須放在當今世界政治中,英美各國仍以國家機器與利益團體的結合體,假正義之名在伊斯蘭世界行窮兵黷武之實的背景來理解。或許當歐美社會也能以其「言論自由」改變國家政策,並打破批判以色列與猶太人的禁忌時,這樣的衝突才有化解的一天。(陳雅萍)
4月
18
2012
即便討論的是女性面對著頃刻危急的人身迫害,她仍然冷靜,一副端著骨瓷杯喝著下午茶的從容模樣,一派優雅地在男性表演者身上高高低低地舞著。在這裡,Ann的(或者說殖民者帶著愧疚歉意的)從容,也意外成為編舞家所責難的偽善的幫兇。(陳品秀)
4月
17
2012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