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需要的劇場《Can We Talk About This?》
4月
18
2012
Can We Talk About This? (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81次瀏覽
陳雅萍

自1986年創團以來,DV8的創作總是直探禁忌話題的核心、碰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的框架。但即使以它自己的標準來看,這次在高雄演出的最新作品《Can We Talk About This?》(我們能否討論此議題?)仍舊讓熟悉該團歷史與風格的觀眾,為藝術總監暨編導Lloyd Newson的直言不諱捏把冷汗。它大量使用語言,直接引錄(verbatim)數十個訪談以及過去於媒體上出現的重要對話為文本,藉這些意義鮮明的話語,交錯出關於伊斯蘭教義、言論自由、當前西方社會的多元文化主義之間,錯綜複雜的信仰、種族、性別、個體自由、族群意識等尖銳議題。

不同於數年前曾在台北上演的《Just for Show》,以炫人耳目的聲光效果和肢體技巧為表達媒介,此次的舞台以近乎「貧窮劇場」的方式,讓現實中的事件透過當事人的話語成為舞作的核心。舞者們以聲音進入真實人物的角色位置,而同時她(他)們的身體則以口語發聲的韻律、速度、精力曲線為依歸,做出多半是重複且高度控制的動作。相較於舞台牆面上,三個投影幕中,不斷出現的紀錄片裡示威抗議者激烈的身體,舞者們精準而壓抑的肢體所營造的身體意象,或許正隱喻著Newson急切要傳達的,在自由主義高度發展的二十一世紀西方社會內部,被文化多元主義與文化相對論所合理化的,新一波性別剝削與言論自我箝制的人權問題--英國社會中伊斯蘭女性仍舊面對的強迫婚姻、以家族或宗教榮譽之名所進行的謀殺與凌虐;因為批判或嘲諷伊斯蘭教義與先知默罕默德所引發的謀殺或死亡威脅,以及隨之而來的寒蟬效應。

《Can We Talk About This?》所映照出的,正是當今歐洲社會肌理中,交纏著殖民歷史恩怨、基督教與回教間千年來彼此爭戰殺戮的記憶、以及西方社會所自豪的自由民主等現代價值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而讓情勢更加複雜的是,在當今所謂「後殖民」時代,自前殖民地(如巴基斯坦)大量遷入前殖民國(如英國)的移民浪潮下,過去的被殖民者或宗教世仇如今已成為西方人手足同胞的社會現實。

Newson所引述的社會事件其實在本質上並非全然一致。西方社會的伊斯蘭女性在家族與宗教中所遭受的迫害,其實是文化多元主義如今在西方社會已成為表面正義,但卻失去其尊重不同主體(包含種族、性別、個人等)之間平等自由之初衷的結果,因為任何的宗教與族群價值都不能以犧牲其中弱勢者的生命或權益為依歸,這是最根本的人權問題。但西方媒體對於伊斯蘭教義與先知的批判或嘲諷,以及所引發的激烈反應,卻必須放在當今世界政治中,英美各國仍以國家機器與利益團體的結合體,假正義之名在伊斯蘭世界行窮兵黷武之實的背景來理解。或許當歐美社會也能以其「言論自由」改變國家政策,並打破批判以色列與猶太人的禁忌時,這樣的衝突才有化解的一天。

不論我們是否全然擁抱Newson的觀點,我們都必須佩服他以劇場直接衝撞社會禁忌的勇氣,以及以身體、語言和其他元素論證複雜的政治、社會議題的能力。在國內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已綜藝化的現在,DV8的創作提醒了我們藝術在當今世界可以發揮的更大功能與責任。

《Can We Talk About This?》

演出|英國DV8肢體劇場
時間|2012/04/14 19:30
地點|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士林文林苑強拆事件發生不到一個月的此時,我們注意到,都市更新也是運用「法律機器」與「暴力機器」遂行其意志,那麼,我們的舞蹈觀眾與舞蹈空間,是否亦潛在地等待著某種強而有力的「宣訴機器」抗拒之?《我們可以談論這事嗎?》的力道恰恰在於它如此貼近真實:它是少數人的肢體、少數人的顫慄之舞、少數人的現實政治處境與夢魘,它傳達著少數人宣訴之尖銳叫喊,與赤裸裸的暴力之聲。( 龔卓軍)
4月
17
2012
即便討論的是女性面對著頃刻危急的人身迫害,她仍然冷靜,一副端著骨瓷杯喝著下午茶的從容模樣,一派優雅地在男性表演者身上高高低低地舞著。在這裡,Ann的(或者說殖民者帶著愧疚歉意的)從容,也意外成為編舞家所責難的偽善的幫兇。(陳品秀)
4月
17
2012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波》是一種超現實的顯現,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無限的一釐米,創作者恐怕必須給我們一個結論,若否,我們與數位肉身的距離,便是永遠的九分之十,屬於這個時代難解的阿基里斯悖論也未可知。
10月
27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