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時性的偶然與巧合《我並不哀傷,是因為你離我很遠》
10月
08
2018
我並不哀傷,是因為你離我很遠(臺北藝術節提供/攝影登曼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1次瀏覽
葉根泉(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世界每個角落都不斷上演悲劇,現實生活發生的事情,總是比劇場內所呈現的來得快速無常。才在《我並不哀傷,是因為你離我很遠》演出期間,9月28日下午印尼蘇拉威西島(Sulawesi)遭規模7.5強震襲擊,進而引發最高達6公尺的巨大海嘯,死亡人數攀升到上千人。這樣的悲劇不斷地重演,日本導演柴幸男的作品《我並不哀傷,是因為你離我很遠》,劇名就是一句反話:因為這些悲劇的發生離我們很遙遠,所以不必感到哀傷?我們旁觀他人的痛苦,會因距離的疏離,或因媒體的傳播太過於習以為常而麻痺,仿若只要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照樣過著我們的日常?這是柴幸男藉由這個作品,所拋出來讓觀眾思索的問題,這樣大哉問亦是面對自我,該讓自己對應外在世界瞬息萬變,如何生存下去的課題。

此次由東京藝術節與臺北藝術節共同製作「台北東京距離計畫」,繼在日本東京演出後,柴幸男返回台灣,選擇在臺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的戲劇廳和舞蹈廳兩個場地共時性(synchronic)演出兩齣戲,卻在這樣的平行世界內,找尋彼此相遇的偶然與巧合。創作形式上試圖以有機、機遇、偶發的相互碰撞,兩齣戲可以獨立分開來觀看,亦可聯結合併一起,看到彼此之間相互指涉的關係。這樣的形式令人聯想到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同樣以兩個平行的世界「世界末日」、「冷酷異境」交替敘述,讀者剛開始以為這是兩個獨立的故事,直至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兩處世界實為一體,彼此關聯,相互對應,實質上是同一位主角在同一事件中的同一行動。柴幸男運用相隔不遠的兩處表演場域,上演不同的故事,實則是將一齣完整的戲分割裁切,再藉由兩齣場地的演員,看不見彼此,卻可以同步聽到對方的聲音(並非事先預錄的台詞)而互動交談。較耐人尋味是導演在演後座談,表明並不限定觀眾一定要分不同場次順序、或輪流到不同場所看完兩齣戲才算完整。觀眾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沒有看到什麼也就沒看到什麼。如此具現劇場內可見性(visible)/不可見性(invisible)的辯證關係,亦如柴幸男指出在現實生活中互聯網(social media)資訊的發達與爆炸,但實際上你看到就是如此,看不到的部分就是看不到,實質展現在這齣戲裡面,即觀眾眼前所能看到的,究竟是現實的再現?抑是未所見到事實的反證?觀眾坐在表演廳內,揣想另一處所演出內容是什麼,在觀看的同時,又對另一處內容到底如何無從想像(當然,如果先看過其中一場,即可作為聯結),那樣的空缺反成為此齣戲劇行動(action)的催化,令觀眾進一步思索潛伏在人物、情節、對話底下,是否才是內在盤根錯節更多的聯結。

兩齣戲同時上演兩位女性成長的戲,自由穿梭於兩處的郵差(Fa飾演)藉由傳遞信息串聯起來。舞蹈廳以線性故事的敘述方式,由三位代表不同生命階段的女性(分別由陳以恩、蔡亘晏、黃采儀飾演),表現「小我」(長大後改叫「小愛」),從誕生、成長、為人母到生命終結的歷程;另一邊則是「小逝」(施宣卉飾演)在劇場內,不斷搬演從天上掉下來的悲劇劇本,舞台一隅堆積如山的劇本,意味著她孤獨一人所要執行的使命與磨難,陪伴她的是另一角落擬人化的Guitar抱著吉他坐著。一邊有其時間脈絡,可以讓觀眾看見每一生命階段的改變與體悟;另一邊則是意象性由小逝去演繹「世界上不斷有悲劇上演」的概念,直接在搭建出來的舞台上,具體將「悲劇」表演出來。這樣無止盡漫長有如薛西弗斯(Sisyphus)不斷重複將巨石從山下推至陡峭的山上,快到山頂,石頭即滾落下來,一再重新開始的折磨過程中,突然可以連接到另一邊在子宮內即將誕生的小我,小逝以自身的經驗與感受,勉勵小我:「不要把視線逃離世上所發生的悲劇」。面對悲劇的痛苦與煎熬,讓我們選擇遺忘,透過小逝這樣無窮無止盡只能上演悲劇,卻無法阻止悲劇產生,口中說出的話,卻在絕望中透著一點光明與希望。

這是柴幸男編導與其他文藝青年容易淪為自我呢喃、抒情感傷(sentimental)最大不同的地方:他不僅只關心「小我」──把目光聚焦放在個人主體成長的追尋,同時更宏觀去看到周遭身處的世界,我們究竟能否盡一己之力,即使是如此渺小與無可奈何,但如果不去做,又怎麼能去改變什麼?因此,即使這齣劇仍存在著有時過於勵志一廂情願的文藝台詞,或是轉譯過來經演員詮釋,過於舞台腔的唸白,但仍能在關鍵之處,發散並傳遞出其內在誠摯相信的信念與心志,不會因身處的世界天災人禍頻傳而有所改異。村上春樹小說讓「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如何打通主角身處相異時空卻是平行世界的隔閡,用了Danny Boy這首歌,作為通關的密碼,柴幸男也安排了兩處演員都會拿出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這本書,並演唱裡面的《巡星之歌》。《銀河鐵道之夜》的童話,藉由貧困家庭的喬凡尼,與他好友家境富裕的卡帕內拉,兩人真摯的情誼,打破彼此的階級與界線,直接或間接去對比柴幸男劇中兩位女性的遭遇,而喬凡尼夢見他和卡帕內拉乘坐一輛往星際銀河軌道行駛的列車,最後醒來,才悵然意識到所謂的「銀河鐵道」,是帶領死者亡靈回歸天國的列車。然而,彼此擁有的共同記憶,彷彿在生命裡被遺忘了,但事實上並未從此消失,僅是一時沒有被記起來。當兩處的演員唱起《巡星之歌》的時候,正是此劇召喚全部記憶,並將觀眾也拉進到整體氛圍的當下,成為全體共時的回憶與銘記的情感。

這是柴幸男所帶給觀眾的劇場時刻,這一刻發生的當下,我們才能重返有如重新誕生的初心,超越時間、空間、彼我的距離,真實的存在。

《我並不哀傷,是因為你離我很遠》

演出|柴幸男、莎妹工作室、再現劇團
時間|2018/9/28 20:00、2018/9/29 20:0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舞蹈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遺忘,幾乎可說是柴幸男創作的巨大命題:一直被惦記的死者算不算死去?遭眾人遺忘的生者算不算活著?只在乎自己而遺忘世界的人、或者只在乎世界而不關心自己的人,我們到底要把心放在哪個位置,才算是活著呢?(郝妮爾)
10月
08
2018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