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出發《Tears of the Human Soul 》
1月
10
2012
Tears of the Human Soul(樓閣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9次瀏覽
陳品秀

不曉得你有沒有胸口絞痛的經驗:你感到驚恐,身體卻動彈不得,胸口太痛,以致於無法擠出肺部的空氣發聲求救;你懷疑死神將臨,沒有人意識到你可能下一秒就撒手人世…

普通人遇到這樣的「心絞痛」會求醫診治,36歲的編舞者石志如除了就診,還將這段經歷以藝術家的敏銳感受,發展出樓閣舞蹈劇場的創團之作《Tears of the Human Soul 軀:一段竭盡毀滅的告白》。石志如把人切分為精神與肉體兩個面向,透過「我」、「身軀」、「靈魂」等角色的抗爭與對話,來提醒觀眾應對現代人的文明病「身心症」多加重視,切莫因為忙碌追逐、忽略身體無聲的警訊,而枉喪寶貴的生命。

《軀》選在烏梅酒場演出。諾大長方形倉庫的一隅,牆角正好是觀眾視線的焦點中心,兩邊約莫十公尺的牆面和觀眾席圍出來的區域,就是水泥地的舞台。長達五十分鐘的演出,分成六段演繹。

一開場的〈黑暗恐懼敲打〉,三位舞者排成一直列,從觀眾席往舞台中心前進。三人的動作從一致演變出三種各自的節奏,清楚表示了身心分離的狀態。在〈分身與獨白〉,飾演「身軀」的男舞者吳柏翰,在場邊演出者眾聲喧囂,尖銳、鬼怪的囈語脅迫下,這個「身軀」彷彿被欲望驅趕獵補的鼠,在晦暗的光線下,逐漸逼入牆角,終究失去行動的能力…

〈不停旋轉的人生…〉和〈無言吶喊〉則是兩段的群舞。穿上外套的舞者們,用多稜角、快速的齊作,分組配對,跳出現代人機械式忙碌與盲目,以及消耗至無力倒地的頹喪與抗議。在〈瘡疤〉這段,由石志如演出的「我」,穿起舞者們在前一段的混亂中掙脫的外套。她一件又一件地反穿,看起來就像精神病人的約束衣,踉蹌地邁著步,暗喻著工作等欲望對人們的箝制。她又一件件掙脫,在牆角猛烈拍打鐵門,做出激烈的抗爭。

最後一段的〈我們從來不曾遠離〉,則在溫柔的提琴撥弦聲的提示下,疲憊的「我」向上伸出手來,渴望企及牆上巨大的影子手以獲得解救。直到她握住這隻影子手、到走向這個影子的主人,握住她的手,「我」才彷彿得到身與心的和解。所有人圍成一圈,時而仰望、時而高高舉起手臂,迎接生命的陽光似的...

以創團首作來衡量,《軀》雖然僅用了簡單的服裝、燈光(手持手電筒),也有些技術上的瑕疵,或一些沒必要出現的元素(比方少量的投影),但無論敘事架構或動作的技法,都已頗具專業水準。難得的是,雖然七位演出者當中有四位是戲劇訓練出身,但在石志如的肢體訓練、以及為找到合適他們表演能力的動作之後,他們的也足以撐起全場;〈分身與獨白〉的即興聲音的表現能力更非一般舞者所能企及。

然而《軀》也缺少一些讓這個作品亮眼的特質。不管是身心症,或其他痛苦糾纏人類千古不變的共同經驗主題,在藝術的表達上,仍然要有足夠特出的觀點和表現手法來凸顯,才能顯現出作品的銳利與獨特。否則作品很難在觀者的心裡留下深刻印記,或達到創作者想要的,「重視身體無聲警訊」理念的推行。

這種銳利與獨特,就像心絞痛發作的痛一樣。像鐵鉤穿過心臟,真正讓人「痛徹心扉」,餘悸猶存...

《Tears of the Human Soul 》

演出|樓閣舞蹈劇場
時間|2012/1/7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東三館 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