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出發《Tears of the Human Soul 》
1月
10
2012
Tears of the Human Soul(樓閣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8次瀏覽
陳品秀

不曉得你有沒有胸口絞痛的經驗:你感到驚恐,身體卻動彈不得,胸口太痛,以致於無法擠出肺部的空氣發聲求救;你懷疑死神將臨,沒有人意識到你可能下一秒就撒手人世…

普通人遇到這樣的「心絞痛」會求醫診治,36歲的編舞者石志如除了就診,還將這段經歷以藝術家的敏銳感受,發展出樓閣舞蹈劇場的創團之作《Tears of the Human Soul 軀:一段竭盡毀滅的告白》。石志如把人切分為精神與肉體兩個面向,透過「我」、「身軀」、「靈魂」等角色的抗爭與對話,來提醒觀眾應對現代人的文明病「身心症」多加重視,切莫因為忙碌追逐、忽略身體無聲的警訊,而枉喪寶貴的生命。

《軀》選在烏梅酒場演出。諾大長方形倉庫的一隅,牆角正好是觀眾視線的焦點中心,兩邊約莫十公尺的牆面和觀眾席圍出來的區域,就是水泥地的舞台。長達五十分鐘的演出,分成六段演繹。

一開場的〈黑暗恐懼敲打〉,三位舞者排成一直列,從觀眾席往舞台中心前進。三人的動作從一致演變出三種各自的節奏,清楚表示了身心分離的狀態。在〈分身與獨白〉,飾演「身軀」的男舞者吳柏翰,在場邊演出者眾聲喧囂,尖銳、鬼怪的囈語脅迫下,這個「身軀」彷彿被欲望驅趕獵補的鼠,在晦暗的光線下,逐漸逼入牆角,終究失去行動的能力…

〈不停旋轉的人生…〉和〈無言吶喊〉則是兩段的群舞。穿上外套的舞者們,用多稜角、快速的齊作,分組配對,跳出現代人機械式忙碌與盲目,以及消耗至無力倒地的頹喪與抗議。在〈瘡疤〉這段,由石志如演出的「我」,穿起舞者們在前一段的混亂中掙脫的外套。她一件又一件地反穿,看起來就像精神病人的約束衣,踉蹌地邁著步,暗喻著工作等欲望對人們的箝制。她又一件件掙脫,在牆角猛烈拍打鐵門,做出激烈的抗爭。

最後一段的〈我們從來不曾遠離〉,則在溫柔的提琴撥弦聲的提示下,疲憊的「我」向上伸出手來,渴望企及牆上巨大的影子手以獲得解救。直到她握住這隻影子手、到走向這個影子的主人,握住她的手,「我」才彷彿得到身與心的和解。所有人圍成一圈,時而仰望、時而高高舉起手臂,迎接生命的陽光似的...

以創團首作來衡量,《軀》雖然僅用了簡單的服裝、燈光(手持手電筒),也有些技術上的瑕疵,或一些沒必要出現的元素(比方少量的投影),但無論敘事架構或動作的技法,都已頗具專業水準。難得的是,雖然七位演出者當中有四位是戲劇訓練出身,但在石志如的肢體訓練、以及為找到合適他們表演能力的動作之後,他們的也足以撐起全場;〈分身與獨白〉的即興聲音的表現能力更非一般舞者所能企及。

然而《軀》也缺少一些讓這個作品亮眼的特質。不管是身心症,或其他痛苦糾纏人類千古不變的共同經驗主題,在藝術的表達上,仍然要有足夠特出的觀點和表現手法來凸顯,才能顯現出作品的銳利與獨特。否則作品很難在觀者的心裡留下深刻印記,或達到創作者想要的,「重視身體無聲警訊」理念的推行。

這種銳利與獨特,就像心絞痛發作的痛一樣。像鐵鉤穿過心臟,真正讓人「痛徹心扉」,餘悸猶存...

《Tears of the Human Soul 》

演出|樓閣舞蹈劇場
時間|2012/1/7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東三館 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