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色盤與派《紅》
3月
16
2015
紅(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9次瀏覽
樊香君(專案評論人)

人坐在山中注視著流水,並不需要語言,但是,沒有語言的注視總是盼著語言將之說出;在沒有語言的注視,生命與奧祕同時存在,也隨著生命消逝;於是,注視的眼睛開始咿呀學語,語言不能代替注視,而是一種相依偎,與任何身體的感受在一起,而不是互相取代。

——節錄自余德慧《生命史學》

當身體強烈存在、自成世界,語言或文字的介入顯然是多餘。留戀於舞蹈大約出自某種隱隱期盼,盼著透過身體在空間中的行動,如喧鬧、碰撞、搏鬥、顫動、喘息,或只是靜默的存在著,回到生命與世界的初次交合處。初看《紅》給出的火紅主視覺及其關鍵字:慾望、控制、愛,以及延伸出的強烈情緒性詞彙,如悲傷、失望、痛苦、孤獨、歡樂等,在這個資訊龐雜、感官刺激看似繁多實則貧乏、文字語言常澆熄相依偎的身體感受的環境中,編舞者安.范登.布魯克(Ann Van den Broek)如何在七十分鐘的舞作中激起一絲微熱,是我好奇的。

都說表演藝術是時間的藝術,要意識到這件事並不難,不過敢真正在時間上下賭注、拚下去的卻不多,布魯克大抵持著這樣堅定的決心。在時間上下工夫有各種方法,她堅持,卻不完全直接挑戰觀眾的耐心,所以厚重的視覺刺激成為hold住觀眾注意力的第一道工。《紅》的黑盒子,首先在視覺上狠砸了一片沾滿紅與白的調色盤過來。說是調色盤,因為還沒有滋味。解開相互依偎、蜷縮的縛繩後,身著具設計感、紅白參差服裝的舞者步伐規矩與節奏齊一,從容自若地圍繞舞台正中央的紅色矮桌,雖精神奕奕、乾淨俐落,卻似乎因節奏的平穩單一而顯得有些無趣。大概像是壓克力顏料或塑膠材質的模型食物,擺在櫥窗內,隔著一層,乍看美味可口,卻無法喚起任何唾液的分泌。時間就麼隨著節奏擺著、流著。

所幸段落銜接處以舞者換裝作為視覺的呼吸,尤其每一套服裝都具時尚水準般吸睛。又如一位女舞者在慾望之紅高漲的燈光氛圍下,機械式的不斷驅動骨盆,油門催升的當下,燈光瞬間轉藍,彷彿慾火瞬間冷卻。看似豐富且明快的視覺節奏感,不斷給出變化與刺激,以為搶戲,卻實際走三步退兩步,將舞者累積的動能三番兩次打掉重練,這樣的節奏感是否在資訊快速流動的現實世界中滿熟悉的?常常以為自己得到了很多,卻其實扁平的可憐,更可憐的是,稍不留心便將這樣的感知習慣納入常態。

殊不知,重頭戲即初始被我既定感知習慣誤以為平淡無趣卻隨著時間默默醞釀的節奏,說得更清楚點,是透過節奏所累積的動的慾望。從舞作一開始在節奏內(或說規範)平淡鋪陳步伐與身體態度;接著,當節奏(規範)內化至身體中,瑣碎而壓迫,控制或被控制者之間、我與他者之間,似乎也只是一體兩面,都成了沒有意識的被驅動者,乍看控制者處於上風,實際上則與被控制者一樣,最後落的悲慘哭泣。只要呼吸還在的一天,時間、節奏、規範與限制就都在,何不如最後那紅衣男子敞開雙臂,踏著碎步與節奏同行甚至超越節奏,如同穿著紅舞鞋的雙腳催促疾行,即便汗水淋漓、內臟翻攪,臉上仍掛著一抹滿足的微笑,帶著身與心投向超越身體極限所拉開的時空縫隙。此刻,初始無味的調色盤,突然成了五味雜陳的派,不見得美味,卻別具滋味,看舞的身體也跟著脹熱了起來。難說身體共感究竟何時開始醞釀,只能說,到了也假不了,與時間有關的藝術,其魅力即在於此。

再回頭想想《紅》的文字:慾望、控制、愛、悲傷、失望、痛苦、孤獨、歡樂,舞作竟反向為文字添上了具身體感的色彩。透過《紅》的身體在空間中展開的一切行動,將我們拉回了意義誕生之初,身體與世界的交遇處,文字語言本該有的豐厚底蘊因此意外鮮明,甚至驚喜地溢出了字面能夠捕捉的其他可能。

《紅》

演出|沃德舞團
時間|2015/02/27 19:30
地點|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女性裸體的展示,究竟是一種解放的肉體還是物化的肉塊?在《紅》這個作品中,自編自導自演的創作者,大膽而直白地將女性的裸體在暗紅色的燈光下展示無遺,從肢體表演、角色自述、割禮到生產,展現女性在身體的、心理的與社會性的「裸」。(楊禮榕)
6月
24
2019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