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愛情的練習題《分手快樂》
4月
01
2020
分手快樂(製作循環工作室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7次瀏覽
李淑玲(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跨領域研究所碩士生)

《分手快樂》是由近期新興團隊「製作循環工作室」所創作,整齣戲以明亮、新穎與快節奏的音樂劇模式,闡述新興時代下快速、繁雜、多元化的愛情觀。開演前的舞台陳設以簡約工業風,並由米、黑、白色系塑造而成,許多打包箱子,似乎在訴說這些即將被塵封、打包、出清、拋開抑或可被重新開起的記憶。

故事一開端,序曲由慢而快、沈重轉向陽光的爵士混搭R&B曲調,開門見山的陳述「分手快樂事務所」推銷商品為何?這家事務所專門讓分手過後的情侶,能夠藉由植入晶片將核心記憶取出,忘卻一切過往記憶,痛苦也隨之結束。如同新時代科技領航的新世界,一切都是要如此的快狠準。故事中三種戀愛的型態,簡單愛、不敢愛、速食愛、抑或根本沒有愛……多種面向揭露愛情中,永遠無法預測卻又逃不開的練習題。

歌曲〈一件小事〉道盡一對情侶為了再平凡不過的生活小事發生爭執,Lily(王意萱飾)在不期待情人節有任何的驚喜中,從男友Kevin(周家寬飾)突然深情的告白,再次燃起希望,以為即將踏上婚姻旅程;卻在穿上那隻鞋後,一切幻滅,期望也跌落谷底。生活小事被理所當然的忘卻、忽視,諸多失望的小事堆疊在生活裡,爆發今日的分手主因。劇中寫實呈現,愛情在共同生活、習慣彼此,曾被視為貼心的小事,在濃情蜜意轉向平淡無奇的戀情,「貼心小事」則成為不重要的「一件小事」。至於,陳俊(于浩威飾)與Helen(李曼飾)這對過往情侶,則是對愛情仍有期待,〈我曾經在那裡〉這首歌訴說他們曾經對愛的渴望、愛的經歷,心中仍期待能找回愛的感覺,而這便是另一種勇敢面對的模式──機會不就是掌握在自己的面對與追求。而在韋翰(蔡邵桓飾)與Grace(鍾琪飾)的速食愛情裡,帶出新世代交友軟體盛行的主因,不需要天長地久、打破童話故事裡的夢幻情境,只要激情、兩人相談甚歡有何不可?然而這背後,卻又是另一種逃避、撫慰心靈的麻痺方式之一。從曾經相信愛情,到質疑自己在愛情的位置,最後是拋開一切只在乎當下的開心享樂。人因膽怯的面對,放棄曾經相信的愛情,選擇用速食的愛情模式來安慰自己。有趣的是,劇中的Grace,仍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對方(Kevin),愛情不需要委曲求全,當適合的愛情來臨,不要放棄。三段不一樣的愛情觀,在在訴說愛情的不確定性,不如想像中如此簡單、可控制。

編劇在文本處理上,流暢又新穎。雖是陳腔濫調的愛情主題,卻能引出充滿現代觀點的共鳴,在於他運用不同角度切入,以及搭配創作手法的重新組合,引領觀眾重新思索,「完美愛情」是否存在。同時,我們是否能控制、計畫、分析愛情,也許沒有答案,也許是對於「完美」太過苛求,兩人只要真心相悅,有共鳴的默契,即使平淡何嘗不是一種「完美」愛情呢?沒有太多贅述的過程,卻又能將重點事件點的恰到好處。在無中場休息的狀況下,卻無任何疲態出現,《分手快樂》的戲劇節奏成功牽引觀眾融入劇情。

舞台場面調度也別具巧思,將水源劇場的空間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主舞台運用,到上舞台的櫥窗區,甚至觀眾席的電影席,在不同的劇情時間、空間交錯靈活運用,卻又不顯凌亂。相較於大型演出,中小劇場形式、極簡舞台在成功運用舞台調度來豐富畫面,仍可將演出氣勢烘托出來。此外,演員的表現也可見新一代演員的潛能,聲線與劇情合一,除歌唱表現頗佳,搭配舞蹈亦不疾不徐、控制得宜,即使有小失誤仍不傷演出品質。部分演員在詮釋多角上,得到更大發揮空間,如Helen在陳述歷任男友過程,運用三位演員穿著黑衣,更換不同配件、服飾來代表,深具創意巧思。

不過,服裝設計部分則略顯可惜。服裝是協助角色更立體,也與整體演出調性合一,但卻見其衝突性,如Grace角色個性屬於狂放型,服裝色調雖挑選明亮色系,但樣式質地卻是柔性、氣質型,也許再挑選豪放俐落,可更凸顯角色個性。其餘服裝樣式也可再仔細,如Lily詮釋現代女性但偶有小女人的期待,披巾與服裝樣式則不見其特性。

整體來說,《分手快樂》這齣音樂劇讓觀眾體會到臺灣音樂劇演出的企圖心。雖然國內音樂劇創作培訓資源相對匱乏,但創作者仍試著開鑿新的表演素材,累足成步,即使沒有豪華的背景、場地,小巧清新的作品仍可深得人心。

《分手快樂》

演出|2020/03/21 19:30
時間|製作循環工作室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然,主題不變,仍然是在探討當代(或甚至近未來)人的愛情觀,感覺戲裡強調了愛情的條件論,戀愛的時間、空間、方式,感情的能量程度,都是要精打細算的估量過;同時,也強調戀情的盡頭,要講求無感無傷的分手快樂。條件、效率、計算、停損、愉悅等原則,儼然是一門可以經營的人際關係生意。(于善祿)
3月
30
2020
音樂劇創作總需要好幾年時間,將詞、曲、劇本修整磨練,好幾次面對觀眾,站上檯面,然而這也是台灣音樂劇面臨的最大侷限。《分手快樂》從2019年走到這邊,但願下次相見時,有更多時間也有更多資源。(白斐嵐)
3月
20
2020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