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愛情的練習題《分手快樂》
4月
01
2020
分手快樂(製作循環工作室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3次瀏覽
李淑玲(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跨領域研究所碩士生)

《分手快樂》是由近期新興團隊「製作循環工作室」所創作,整齣戲以明亮、新穎與快節奏的音樂劇模式,闡述新興時代下快速、繁雜、多元化的愛情觀。開演前的舞台陳設以簡約工業風,並由米、黑、白色系塑造而成,許多打包箱子,似乎在訴說這些即將被塵封、打包、出清、拋開抑或可被重新開起的記憶。

故事一開端,序曲由慢而快、沈重轉向陽光的爵士混搭R&B曲調,開門見山的陳述「分手快樂事務所」推銷商品為何?這家事務所專門讓分手過後的情侶,能夠藉由植入晶片將核心記憶取出,忘卻一切過往記憶,痛苦也隨之結束。如同新時代科技領航的新世界,一切都是要如此的快狠準。故事中三種戀愛的型態,簡單愛、不敢愛、速食愛、抑或根本沒有愛……多種面向揭露愛情中,永遠無法預測卻又逃不開的練習題。

歌曲〈一件小事〉道盡一對情侶為了再平凡不過的生活小事發生爭執,Lily(王意萱飾)在不期待情人節有任何的驚喜中,從男友Kevin(周家寬飾)突然深情的告白,再次燃起希望,以為即將踏上婚姻旅程;卻在穿上那隻鞋後,一切幻滅,期望也跌落谷底。生活小事被理所當然的忘卻、忽視,諸多失望的小事堆疊在生活裡,爆發今日的分手主因。劇中寫實呈現,愛情在共同生活、習慣彼此,曾被視為貼心的小事,在濃情蜜意轉向平淡無奇的戀情,「貼心小事」則成為不重要的「一件小事」。至於,陳俊(于浩威飾)與Helen(李曼飾)這對過往情侶,則是對愛情仍有期待,〈我曾經在那裡〉這首歌訴說他們曾經對愛的渴望、愛的經歷,心中仍期待能找回愛的感覺,而這便是另一種勇敢面對的模式──機會不就是掌握在自己的面對與追求。而在韋翰(蔡邵桓飾)與Grace(鍾琪飾)的速食愛情裡,帶出新世代交友軟體盛行的主因,不需要天長地久、打破童話故事裡的夢幻情境,只要激情、兩人相談甚歡有何不可?然而這背後,卻又是另一種逃避、撫慰心靈的麻痺方式之一。從曾經相信愛情,到質疑自己在愛情的位置,最後是拋開一切只在乎當下的開心享樂。人因膽怯的面對,放棄曾經相信的愛情,選擇用速食的愛情模式來安慰自己。有趣的是,劇中的Grace,仍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對方(Kevin),愛情不需要委曲求全,當適合的愛情來臨,不要放棄。三段不一樣的愛情觀,在在訴說愛情的不確定性,不如想像中如此簡單、可控制。

編劇在文本處理上,流暢又新穎。雖是陳腔濫調的愛情主題,卻能引出充滿現代觀點的共鳴,在於他運用不同角度切入,以及搭配創作手法的重新組合,引領觀眾重新思索,「完美愛情」是否存在。同時,我們是否能控制、計畫、分析愛情,也許沒有答案,也許是對於「完美」太過苛求,兩人只要真心相悅,有共鳴的默契,即使平淡何嘗不是一種「完美」愛情呢?沒有太多贅述的過程,卻又能將重點事件點的恰到好處。在無中場休息的狀況下,卻無任何疲態出現,《分手快樂》的戲劇節奏成功牽引觀眾融入劇情。

舞台場面調度也別具巧思,將水源劇場的空間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主舞台運用,到上舞台的櫥窗區,甚至觀眾席的電影席,在不同的劇情時間、空間交錯靈活運用,卻又不顯凌亂。相較於大型演出,中小劇場形式、極簡舞台在成功運用舞台調度來豐富畫面,仍可將演出氣勢烘托出來。此外,演員的表現也可見新一代演員的潛能,聲線與劇情合一,除歌唱表現頗佳,搭配舞蹈亦不疾不徐、控制得宜,即使有小失誤仍不傷演出品質。部分演員在詮釋多角上,得到更大發揮空間,如Helen在陳述歷任男友過程,運用三位演員穿著黑衣,更換不同配件、服飾來代表,深具創意巧思。

不過,服裝設計部分則略顯可惜。服裝是協助角色更立體,也與整體演出調性合一,但卻見其衝突性,如Grace角色個性屬於狂放型,服裝色調雖挑選明亮色系,但樣式質地卻是柔性、氣質型,也許再挑選豪放俐落,可更凸顯角色個性。其餘服裝樣式也可再仔細,如Lily詮釋現代女性但偶有小女人的期待,披巾與服裝樣式則不見其特性。

整體來說,《分手快樂》這齣音樂劇讓觀眾體會到臺灣音樂劇演出的企圖心。雖然國內音樂劇創作培訓資源相對匱乏,但創作者仍試著開鑿新的表演素材,累足成步,即使沒有豪華的背景、場地,小巧清新的作品仍可深得人心。

《分手快樂》

演出|2020/03/21 19:30
時間|製作循環工作室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然,主題不變,仍然是在探討當代(或甚至近未來)人的愛情觀,感覺戲裡強調了愛情的條件論,戀愛的時間、空間、方式,感情的能量程度,都是要精打細算的估量過;同時,也強調戀情的盡頭,要講求無感無傷的分手快樂。條件、效率、計算、停損、愉悅等原則,儼然是一門可以經營的人際關係生意。(于善祿)
3月
30
2020
音樂劇創作總需要好幾年時間,將詞、曲、劇本修整磨練,好幾次面對觀眾,站上檯面,然而這也是台灣音樂劇面臨的最大侷限。《分手快樂》從2019年走到這邊,但願下次相見時,有更多時間也有更多資源。(白斐嵐)
3月
20
2020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