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是一些小事《分手快樂》
3月
20
2020
分手快樂(製作循環工作室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26次瀏覽

白斐嵐(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瘟疫四面八方朝著島嶼襲來,春節後本應密密麻麻的看戲行事曆,如今顯得落寞且黯然。水源劇場由新銳作曲家王絲涵、編劇汪鈞翌、編曲殷陽與導演陳侑汝合作推出的《分手快樂》音樂劇成為少數「still goes on」的演出。非常時期與非必要的藝文活動,兩者是否非得擇其一?看著稍早百老匯宣布停演的新聞,讓我想起美國經濟大蕭條的1930年代,竟也與百老匯音樂劇黃金年代(golden age)重疊了一段時期,或許是巧合吧,當時盛行的也恰如《分手快樂》這種輕鬆浪漫的愛情喜劇。

《分手快樂》雖有著愛情浪漫喜劇的氣氛,卻不停留在偶像劇的格局,劇情(不知出於有意或無意)借用了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知名電影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請容我不使用這部片的中文譯名)設定,以一間分手快樂事務所為核心,在舞台大大的「Start Over」字樣下替分手情侶植入晶片,搜尋記憶藍圖,讓失戀的人能快速變得「無感」。可想而知,事務所除了處理客戶需求,也連帶牽扯出員工的愛情故事與戀愛觀。三對男女試圖涵蓋如交友軟體、快速約會、想婚不想婚、無法長久交往、分手後如何忘懷等種種現代社會的愛情關係,人物刻畫鮮明且不落俗套,許多略帶嘲諷的幽默叫人會心一笑。七名演員聲音表現各有亮眼之處,讓聽覺畫面為固定舞台場景增色不少。王絲涵音樂創作之多變節拍(特別是幾首三拍子歌曲)、速度切換,搭配整體表演的節奏感,更是靈活巧妙。如開頭史詩般的神聖壯闊,忽轉換為帶點爵士節奏的輕快曲風,諸如此類的時刻讓整齣戲充滿驚喜點綴。雖隱約可見(外)百老匯愛情音樂劇如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Legally Blonde幾首膾炙人口歌曲的影子,【1】但在旋律線上更加貼近中文音韻,也充分表現出日常生活小情小愛的戲劇張力。

分手快樂(製作循環工作室提供)

劇中有一首很精采的歌曲《一起逃跑吧》(由鍾琪與蔡邵桓演唱),以午夜前就要回家的灰姑娘,暗示交友軟體的速食愛情,要趕在愛情的魔法消失前,畫下美好的句點。然而,我認為引用灰姑娘童話真正帶出的,其實是「玻璃鞋」的暗喻──「鞋子」(尺寸)這件小事成了女性角色面對關係、面對自我(或同時面對關係與自我)很重要的衡量標準,也因此讓這齣戲的女性觀點更深入;或說,更偏向女性觀點來討論感情關係。我們都知道逃離舞會的灰姑娘只留下一隻玻璃鞋,於是王子開始四處尋找合腳的人。但話說回來,究竟是鞋合腳,還是腳合鞋?在現在這個時代,鞋子各種款式五花八門,卻不會有哪一雙真正貼合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腳,只能尋找最接近的版型再來委曲求全。灰姑娘的姊姊寧可削足適履,而《分手快樂》劇中既有情侶(周家寬飾演的Kevin與王意萱飾演的Lily)糾結於鞋子的尺寸,有分手多年的男子念念不忘前女友因為腳窄而穿了小一號的鞋子(于浩威飾演的陳俊與李曼飾演的Helen),又或是有逃了婚的女子再也不想穿上高跟鞋(鍾琪飾演的Grace)。鞋子不只是鞋子,沒有了童話裡神仙教母的量身訂做,在穿與不穿之間,忍著磨腳的傷疤,成了文明時代女子的寫照。

若要說此劇令人稍感可惜之處,應會是音樂上多線敘事的處理,少了點如劇本般多重時空變化的可能性。聽起來很玄,但這麼說吧:在《分手快樂》演出前幾週,作曲王絲涵與幾位演員(鍾琪、周家寬、李曼與未參加音樂劇演出的李玲葦和宮能安)曾於「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舉辦了一場小型音樂會《分手前聽他們說愛情》,並演唱了Kevin和Lily向分手事務所專員描述分手過程的歌曲,【2】兩人在同一舞台不同空間交錯述說,來回跳躍於當下此刻與回憶追溯間,甚是精彩。當晚王絲涵也表示此版本為先前tryout歌曲,並未出現在《分手快樂》水源劇場演出的版本中。而後來在音樂劇中聽到的同段場景,改以平鋪直敘手法重新演繹情人節分手的回憶──正如此劇大部分歌曲,皆由角色/情侶向外開展一段故事,雖因此增添了情節的豐富性,也以聽覺營造生動畫面,卻少有七個角色(除上述三對情侶外,還有許照慈飾演的Amy,即分手事務所負責人)之間故事線可能的串聯,透過音樂的縝密結構,將這幾條外展的線反向收束在一起。考量到這其實是一齣有關「時間」的戲──關於人們如何回溯過往回憶,以往事映照當下;也關於人們如何壓縮時間,以外力快速走出一段感情的傷痛──音樂上連貫的即時(real-time)時間感,理應可以與劇情不斷擺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所謂戲劇的時間、回憶裡的時間與被晶片操控的時間,產生更超現實的交疊。畢竟,劇裡一再提及的「一件小事」,最後都成了感情裡的巨大衝擊;幾首「小歌曲」,或許也可以產生如此骨牌效應。

與海嘯般的世界局勢相比的一齣愛情音樂劇,似乎也只像是一件小事而已,但總希望它能繼續唱下去。音樂劇創作總需要好幾年時間,將詞、曲、劇本修整磨練,好幾次面對觀眾,站上檯面,然而這也是台灣音樂劇面臨的最大侷限。《分手快樂》從2019年走到這邊,但願下次相見時,有更多時間也有更多資源──最好再加上現場樂手取代扁平僵硬的midi音色,才不枉這齣戲的慧黠靈動。


註釋

1、特別是男女對唱曲,又或者是文中提到開場曲的風格轉換,也令人聯想到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序曲的設定。

2、當時是由周家寬與鍾琪演出。

《分手快樂》

演出|製作循環工作室
時間|2020/03/14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來說,《分手快樂》這齣音樂劇讓觀眾體會到臺灣音樂劇演出的企圖心。雖然國內音樂劇創作培訓資源相對匱乏,但創作者仍試著開鑿新的表演素材,累足成步,即使沒有豪華的背景、場地,小巧清新的作品仍可深得人心。(李淑玲)
4月
01
2020
當然,主題不變,仍然是在探討當代(或甚至近未來)人的愛情觀,感覺戲裡強調了愛情的條件論,戀愛的時間、空間、方式,感情的能量程度,都是要精打細算的估量過;同時,也強調戀情的盡頭,要講求無感無傷的分手快樂。條件、效率、計算、停損、愉悅等原則,儼然是一門可以經營的人際關係生意。(于善祿)
3月
30
2020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