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本來就是需要經營的《分手快樂》
3月
30
2020
分手快樂(製作循環工作室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12次瀏覽

于善祿(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一家專門為客戶處理戀愛分手並重獲快樂的事務所,宣稱可以透過記憶藍圖的分析,找出客戶戀愛記憶的痛點,並將其處理乾淨,客戶就可以遺忘核心記憶,無感無傷,分手而快樂。事務所除了承接客戶個案之外,裡頭也有三名員工,分別為一姊Amy(許照慈飾)、老鳥韋翰(蔡邵桓飾)、菜鳥陳俊(于浩威飾),不論是客戶或是員工,在編劇汪鈞翌的安排底下,形塑了幾個戀愛模組,整齣戲就在音樂與戀愛的交纏敘事中,體現了戀愛經濟學的考量面向,浪漫愛情與完美約會的背後免不了現實的介入。

其實在戲開場之後,事務所便接到了兩個案子,客戶分別為Kevin(周家寬飾)和Lily(王意萱飾),前者對於婚姻抱持著不婚主義(不想被婚姻綁住),而後者則是抱怨戀愛七年但男友卻仍記不住她的鞋子尺寸;巧合的是,這兩個案子其實是同一對戀人,只是兩人對於戀愛與婚姻的認知不一而欲鬧分手,於是分別找上了事務所,希望可以分手快樂。

 

分手快樂(製作循環工作室提供)

從記憶藍圖的分析裡頭,事務所找到了他們戀情邂逅的開端──他們都很喜歡看電影,喜歡坐固定的座位,原本是個別獨自地看,因為某次的巧遇之後,兩人從彼此嫌惡、排斥,到吐露鬱悶心情,到心生情愫,到牽手相戀。這段展現純真愛情的表演,戀愛的羞澀、心動、酸甜滋味,兩人表現得非常具有說服力,博得觀眾的許多喜愛。兩人為了分手而分別尋求事務所的協助,在大賣場工作的Kevin無意間聽了Grace(鍾琪飾)分享的一個逃婚故事之後,恍然大悟,他仍然是深愛著Lily的,立馬衝回事務所,希望能夠撤銷委託,挽回這份愛情,然而似乎遲了一步,因為Lily的記憶藍圖已經被清除過了;不過編劇好像沒有把這兩人的結局寫死,留有伏筆,只是那已在這個故事之外了。

這個戀愛模組涉及了戀愛時間(七年)與時間差(對於真愛的認定),前者可能導致兩人的關係「習慣成自然」,不拘小節,不重細節,「因記不住女友鞋子尺寸而鬧分手」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後者則經常造成失去愛情的悔憾。

話說回來,以「分手快樂」之名開設事務所,某種程度也代表了事務所裡頭的專員,應該是面對與處理戀愛/分手的有經驗者或專家。老鳥韋翰比較玩世不恭,把愛情當遊戲,想要透過交友軟體尋求真愛;接受挑戰條件的Grace,則同意和韋翰進行一場四十八小時限時戀愛、完美約會戀人的實驗計畫,看電影、享用美食、逛街購物(就是在逛鞋店時,Grace遇到了店員Kevin,而跟他分享了一個逃婚的故事,聽起來似乎是Grace自己的故事),看起來華麗、浪漫,但每一個活動都極度限時,等於是一般正常約會、戀愛的縮時版,但真要論及這樣會產生甚麼樣的愛情,實在啟人疑竇。

另外,事務所菜鳥陳俊則是一直陷溺在「前女友症候群」中,不時地想起前女友Helen(李曼飾),在劇場的表現上,甚至還將這「想」的意識行動擬人化,仍由李曼飾演這個意識體,就像黏皮糖似地攀附在陳俊身上。而「不請自來」的前女友也曾經在事務所裡做過記憶藍圖的分析,她對前幾任男友都不甚滿意,有的男友具有暴力傾向,有的則很幼稚,等於是藉此納進更多不同的戀愛模組,擴增故事的普世性。繞了一圈,陳俊還是將對於前女友的念念不忘,化為行動,想要與她復合,編劇同樣沒將此故事線寫死,又是留下了可能繼續發展的伏筆。

在這三對主要的戀愛模組(Kevin與Lily,韋翰與Grace,陳俊與Helen)之外,事務所裡頭的一姊Amy,則是一個比較功能性的角色,除了分析記憶藍圖、有潔癖,故事並沒有交代她的戀愛經驗(沒經驗?單身主義?不想提?皆不得而知),也因此這個角色沒有太多的過去可供揭露,呈現比較扁平的樣貌,也像是個參照的座標吧。

這齣音樂劇曾榮獲廣藝基金會2018年獎助創作作品的首獎,並在屏東風潮藝術節中,以「W Production壹加貳製作」的名義製作演出。我曾經南下至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觀賞該演出(2018/09/07),那個黑盒劇場的演出空間不大,印象中演員在載歌載舞的表演之餘,還得在換場時變換桌椅及道具,但仍覺音樂清新,故事引人。一年半後,這個作品有了另一個製作演出的機會,製作團隊、演員、演出規模都完全不一樣了,對我而言,清新感不再,反倒是多了幾許都會感,故事與戲劇節奏似乎比較緊湊,演出時間較短一些;稍微礙眼的就是,演員的臉妝多半過重,甚至色彩暗沉,少了戀愛的甜蜜與青春,多了妝容油膩與老氣。

當然,主題不變,仍然是在探討當代(或甚至近未來)人的愛情觀,感覺戲裡強調了愛情的條件論,戀愛的時間、空間、方式,感情的能量程度,都是要精打細算的估量過;同時,也強調戀情的盡頭,要講求無感無傷的分手快樂。條件、效率、計算、停損、愉悅等原則,儼然是一門可以經營的人際關係生意。其實說到底,愛情本來就是需要經營的;倘若經營不善,導致破產或拆夥,誰都希望別賠得太多,即使分手,也要快樂。

《分手快樂》

演出|製作循環工作室
時間|2020/03/19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來說,《分手快樂》這齣音樂劇讓觀眾體會到臺灣音樂劇演出的企圖心。雖然國內音樂劇創作培訓資源相對匱乏,但創作者仍試著開鑿新的表演素材,累足成步,即使沒有豪華的背景、場地,小巧清新的作品仍可深得人心。(李淑玲)
4月
01
2020
音樂劇創作總需要好幾年時間,將詞、曲、劇本修整磨練,好幾次面對觀眾,站上檯面,然而這也是台灣音樂劇面臨的最大侷限。《分手快樂》從2019年走到這邊,但願下次相見時,有更多時間也有更多資源。(白斐嵐)
3月
20
2020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