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複製的困獸之鬥《五斗米靠腰》
9月
24
2014
五斗米靠腰(李欣哲 攝,果陀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2次瀏覽
湯欣曄(臺灣大學戲劇所學生)

七年級生為了五斗米溫飽生活,為了所謂的理想或夢想,可以在「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的職場上生存多久?怎麼生存?這樣一齣為當今七年級生量身打造的辦公室喜劇非常貼切地呈現了那些剝削、壓榨和忍氣吞聲的荒謬生活。輕鬆搞笑是這部劇的基調,而這似乎也是商業劇場能夠成功吸引觀眾的法門之一。

這樣的一個商業劇場,它的定位究竟是什麼?七年級生的職場生死鬥,其實和過往的辦公室生存有何不同?透過一種娛樂性的展現,最後的結局顯示的是七年級生要繼續在這種無間地獄無限迴圈,還是在那些磨練之後,他會成為與前輩一樣油條的傢伙?在各種笑鬧過後,年輕人在這個世代好像還是做著困獸之鬥,就像主角永遠走不出那座電梯一樣。

商業劇場的最大特色在於其迎合市場口味而做,而這個特色似乎困住了編導們的新意發揮。以娛樂為前提,我們再無法以「劇場批判社會」的要求,或是透過劇場可以有所思考、啟發等觀念去期待商業劇場。這樣一種題材在舞台的呈現上還能玩出什麼新花樣,又或者在這個世代議題已經發展多時的情況下,編導還能有什麼更尖銳的觀察等等,在如此的操作模式裡已難有驚喜與期待,我們幾乎在走進劇場之前就可以知道整個表演的走向與發展,演員只能就樣板角色發揮,然後在一陣陣的笑聲中感到無所改變的空虛。

在劇情設計的細節上,我們當然是可以看到編導的用心,在台詞裡使用了不少七年級生的經歷與集體回憶,以及現在時下流行的話題。這更讓我確定這部戲劇的主要對象是做給七年級生看的,而從與我同場的觀眾反應來觀察,編導的設計確實引發不少共鳴,在這點上是無庸置疑的。但我們不甚樂觀地發現,這齣戲劇只是供我們投射自身經驗以及發洩情緒而已,樣板角色無法顛覆任何現有的階級壓迫,甚至是那些「負心了」七年級生的老闆前輩們,還是持續地被汙名化,這種題材如果除去了可辨識的世代標籤,會不會永遠只是換湯不換藥的演出呢?

最後是故事呈現的問題,由於這個故事來自圖文部落客馬克,所以我們可以檢視一下將圖文故事搬上舞台的效果。馬克的圖文之所以受到歡迎,在於漫畫式人物的質感強化了文字的諷刺性,兩者相輔相成,進而使得千篇一律的上班族辛酸故事變得極有趣味且相當有特色。但是當創作團隊只是將內容搬上舞台而不取其「形」,甚至也沒有辦法在視覺上呈現同等於漫畫或超越原著的形式特色,則戲劇作品所表達出的意象就顯得索然無味;馬克在文字上的幽默以及習慣性的「靠腰」用語,基本上也沒有在戲劇上展現出來。「雖然一般公認形式與內容的關係是內容支配了形式,因果關係為先內容而後形式,但我們卻不能忽視形式,表達也凸顯了內容,具有加乘與肯定的效果。」[1]如此尋常題材若能結合新穎的形式,才有可能將冷飯再度熱炒,在藝術上有更高的發揮。

在《五斗米靠腰》的舞台上,我們尚無法看到商業劇場的突破性,只看到現實裡悲慘的笑料不斷被消費,也許這是目前劇場先能吸引觀眾的有效方式,但我仍希望這是一時的,我相信在未來的商業劇場裡,也能夠看到更具深度與共鳴之作。

註釋

1、曾肅良《藝術概論》

《五斗米靠腰》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14/09/20 14: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戲劇演出中,演員與角色、角色與觀眾過分投入而缺乏合適的距離,在場觀眾的「笑」聲便淪為戲謔,戲謔劇中人的慘澹、笑出真實世界的荒唐。當劇情無明確提供反思的觀點,回歸小人物面對大環境的嘆息或自嘲後仍屬「無解」。(邱書凱)
8月
13
2015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