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經典,再創「薪」意《望鄉之夜》
5月
05
2021
望鄉之夜(薪傳歌仔戲劇團提供/攝影陳少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21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薪傳歌仔戲劇團上一齣大戲《昭君.丹青怨》是整理廖瓊枝內台時期的拿手好戲,此次則是她在廣播時期的經典戲——《望鄉之夜》。此為台灣五○年代左右內台經常上演的胡撇仔戲,在廣播電台時期也轟動一時,經過重新整理修編再次搬上舞台不僅是緬懷過往,在保存劇目方面也具有積極意義。

觀覽薪傳近幾年製作的大戲,除了延續以往經典劇目的傳承意義外,也積極開拓新局,如2018年的《夢斷黑水溝》是面向台灣、開拓本土化的意義,而《昭君.丹青怨》與《望鄉之夜》則有意識地傳承廖瓊枝的經典戲齣外,也對內台時期與廣播時期的劇本進行重新整理。學界雖曾編寫四大冊《歌仔戲劇本整理計劃報告書》,傳藝中心也整理及紀錄內台歌仔戲口述劇本,卻仍有許多未竟之處,經過時間的散逸與老藝人的凋零,如何銜接那段逐漸淡去的過往,或許也是薪傳選擇「老戲新作」的意念取向。

《望鄉之夜》是齣奇情三角戀,祝賢宗與韓麗美為青梅竹馬戀人,可惜祝賢宗被迫娶郡主趙芙蓉為妻。郡主不甘被冷落,聽聞韓麗美為其心頭刺,便派出自家女殺手玉嬌殺害韓麗美之母,並活埋韓麗美。韓麗美為師父所救,訓練其武藝,並要其改扮男裝,取名藐塵。韓麗美之弟韓志保則在那場打鬥中為大理國胭脂公主所救,為報母仇,其入贅為大理國駙馬準備出兵白馬城。藐塵隱藏真實身份助祝賢宗打邊疆戰役,並向韓志保揭露身份,希望將仇恨轉向趙王爺與郡主。趙王爺為保其女兩方打鬥,韓家殺玉嬌與郡主順利報母仇。祝賢宗知藐塵身份後,藐塵決意離開。

《望鄉之夜》與《昭君.丹青怨》相同,都是從連台本戲剪裁精鍊而出,勢必得刪去許多枝蔓以符合現代人的觀戲習慣。《歌仔戲劇本整理計劃報告書》收錄1959年汪思鳴廣播劇團的劇本僅有兩場,講述韓麗美與其弟韓至保失散,韓麗美至廖老闆家為奴,廖老闆覬覦其美色,為祝賢宗所救。而2000年薪傳曾於保安宮演出的外台版本【1】因未見相關演出資訊,筆者無法判斷其早期版本為何,然而從相關資料來看,2008年保安宮家姓戲的演出紀錄,與此次薪傳演出的版本接近,差異或在結局與細部人物的處理,【2】薪傳新版的《望鄉之夜》祝賢宗與韓麗美並未走向圓滿結果,以悲劇收場增添一絲惆悵與遺憾。

在細部的情節精煉之外,此次演出更重要的是加入廣播歌仔戲的概念以及舞台的運用。左側舞台前方設置了廣播電台,由廖瓊枝與趙美齡唱廣播版本《望鄉之夜》,投影幕後,三名主要演員張孟逸、古翊汎與江亭瑩分飾劇中角色上場,前、後場聲音交錯往來或疊合共唱同一角色。廣播舞台的設置大約出現在上下半場的開頭與結尾,偶爾以畫外音方面補充劇情發展,因此廣播聲音與劇場演出關係相得益彰,不過度干擾演出節奏。從廣播劇的角度來看,劇場映現了聽眾想像的畫面,由聲音推動劇情與人物行為,也可以簡要的交待劇情走向;從劇團的角度來看,聲音的承接也象徵一種傳承。

主舞台上,則有月牙形旋轉舞台作為場景空間的運用,月牙一方面呼應了「望鄉之夜」的意象——月是故鄉圓,可惜韓麗美因身陷情感糾葛而害了母親與親弟,故鄉的月不圓,人也無法團圓,月的陰晴圓缺也呼應了韓麗美與祝賢宗「但願人長久」信念的落空。因此,不圓之月定調了此劇不圓滿的悲劇性質。在舞台的運用上也頗為靈活,例如第三場〈錯愛〉為祝賢宗與郡主完婚,韓麗美成了婚姻的第三者,這場三角關係上,祝賢宗與郡主分別從月牙兩側步上形成交集,而韓麗美則從月牙舞台中間走下,視覺畫面正好構成一個三角關係,具有簡練的視覺美感。

旋轉的舞台也類似跑圓場的概念,演員隨著舞台旋轉起落,使畫面更具流動感,但是略帶傾斜的舞台也不禁替演員捏一把冷汗,要行走於動態的舞台上,又要同時兼顧身段與唱腔,看起來相當不容易,幸好演員們都能穩當地完成各種動作。

這個凝煉的舞台設計使空間看起來簡潔又富有動感,也呼應了這部戲既抒情又兼具武打場面的平衡。以往薪傳的戲大多以抒情為濃墨重彩處,戲的步調相對較為悠緩。而《望鄉之夜》原為胡撇仔戲,在劇情的表現上應較為緊湊明快,薪傳的版本不使用機關佈景來增添緊張刺激的效果,它集中訴說一個愛情與親情的故事,而各場次連結緊湊,並不讓人感到拖沓,輔以幾場武戲場面,調劑了冷熱平衡。而張孟逸一趕二別具看頭,上半場以旦角飾演韓麗美,下半場則以生角應藐塵,張初習生角,而後改習旦角,因此即使從旦角跨到生角亦不生疏,舉手投足間帶有溫文儒雅的小生氣質。

《望鄉之夜》可說在敘事與抒情之間取得靈動的平衡,它不以刀光劍影的機關佈景為噱頭,而是試圖凝煉情感與情節,使結構更為精實,加上舞台形式的簡練與流動感,以及廣播電台的現代劇場手法的引入,讓這齣內台時期的連台本戲,以及廣播時期的熱門戲齣擁有新生命。因此,《望鄉之夜》不僅是對過往戲齣的回望,也是「薪⁄新傳」概念的再延續,不只薪傳也傳新。


註釋

1、參考節目冊所述。

2、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紀錄,韓麗美與祝賢宗為一家團圓的喜劇收場(網址: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2509)而「2008保安帝文化季—望鄉之夜」則收尾在韓至保報母仇殺郡主,未提及韓麗美與祝賢宗結果如何(網址:https://reurl.cc/DvVQ9E)。

《望鄉之夜》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21/04/17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