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革命的預演,或終將是失敗的重演?《請問,有沒有便當?》
4月
09
2021
請問,有沒有便當?(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69次瀏覽

簡韋樵(專案評論人)


《請問,有沒有便當?》,是由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主辦,並由劇場工作者,包括張瘠米、李晉杰、黃馨儀、何岡娗設計及操作關於「劇場工作者的勞權議題」之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在藝術產業裡,尤其是表演藝術圈,常處於被生活窘迫、自我剝削的狀態,甘願在薪資低廉、無合約規範、工作分配不均等拮据困頓的窘況下,還抱著以藝術當作實踐理想的工具,內心不斷的自我叩問:「為什麼還要繼續在劇場工作?」像劇中李晉杰發表的美好宣言,他想要做一齣令身邊的人刮目相看之作;何岡娗則是想當一名演員和觀眾進行深度的交流;而張瘠米也誇誇其談似的,想以劇場來改變階級與社會,卻遭到其他演員的嘲笑。既是自我嘲諷,頓時又出現了我們都不想面對的事實,在談「夢想」前,首先該談談此職業的實際狀況吧!

在黃馨儀擔任的丑客(Joker,也被譯作論壇的「引領者」)替觀眾報告了殘酷的事實:「百分之四十八的藝術工作者一個月薪資低於三萬,而這裡頭又有百分之七十八是劇場工作者。」【1】許多藝術工作者投入的工時高於台灣勞工的平均值,薪水卻低廉許多。難道這是藝術圈無可奈何的常態或病態,必然要迫使相關從業人員全然接受,還是它其實有被改變的契機?我們看到職業工會的企圖,其欲以論壇劇場的形式展開「改造」的可能性,觀眾在場域的邂逅之中,建立批判意識,並從各自生命經驗與觀點來往的承接及碰撞,反覆地尋求解決之道。然而,《請問,有沒有便當?》替我們上了一門「公民教育課」之餘,我們真的能夠透過這樣的「預演」,應用於社會的體制?尤其在這樣如此依賴人脈,又不能得罪「前輩」的圈子裡;每一次的生產背後,關係不平等的壓力與「共體時艱」的情緒勒索無所不在。

回溯巴西導演波瓦(Augusto Boal)發展的「論壇劇場」慣有形式,簡而言之,如同鍾喬所言是「以論壇作為對話機制的劇場」。【2】對話機制的建構,除了由丑客協領觀眾相互進行討論之餘,觀眾亦能在特定狀態下取代演員,發揮主觀的能動性而改變劇情,替受壓迫者行動與發聲,扭轉難以撼動的現況與兩難。團隊首先貼心地在正式展開討論之前,替觀眾安排了一齣在公車上的性騷擾情境劇,作為正戲之前的示範。觀眾對於這樣的情境而在一定程度了解下,便能夠取代受害者進而向壓迫者勇敢地抵制角色的不悅感。

進入正題,此戲編排了三幕劇,展現結構性壓迫的層層剝削問題。分別是資深導演高亞倪(張瘠米飾演)對年輕劇場人李康(李晉杰飾演)的軟性勸誘;李康不顧「非科班」女演員黃曉悅(何岡娗飾演),平常還要兼顧正職之難處,增加工作量和排練時段;最後卻是在疫情不可抗力情況下,慘澹的票房迫使高亞倪宣布停演,三人損失慘重,李康代墊的道具採購金拿不回來,就連劇場週的便當都要自己出錢,一切努力化為泡影。當然,這樣的例子看似極端,但當丑客向觀眾問到故事裡的寫實程度,一些在藝術工作的觀眾們是能夠感同身受,彼此同聲相應。

具體的搬演,將種種職業問題赤裸地呈現在眼前。爾後,論壇活動進入到觀眾分組討論的環節,在此場演出三十多名觀眾中分成六組,齊力捉出不合理的癥結點來論辯,提出多點解決方案,為台上的演員分擔著角色煩惱處。筆者聽到各組的認知分享,皆是將高亞倪視為絕對的壓迫者,其以承攬或者短期合作關係躲避制式合約的規範,以及抽剝勞動基本權益,過分的要求年輕的工作者身兼多職。再者,演出製作習慣性依賴國家補助案的資源挹注,又被動地等待票房利潤;當停演後,所出現的嚴重資金缺口,讓其餘合作夥伴拿不到半毛錢。在觀眾的取代角色後,我們能夠在這樣的「安全場域」裡,打造有利於弱勢發言的基本條件,解放現實生活被遏制的情緒;在堅持雙方是處於平等地位的協商、對話原則下,自由地實現個人潛能改善被異化的主體,破除舊思維的禁錮,演員(觀眾們飾演)不和諧運動保持了一種革命的姿態。

總的而言,筆者同意「藝術的工作必須使人覺醒」前,自我勞權意識的反省示意要的。常常我們想盡辦法地對他者的窘境有著深刻關懷,抱有保衛弱者的決心,卻忘了體制加諸於身上的不正義。團隊誠心地為他們自身和觀眾們騰出了發言位置,在劇場內進行了被壓迫者政治行動。其實我們都知道平時在崗位上的緘默總是因為強大的權力的勒索,去相信、依賴壓迫世界的美好神話,被迫抑制個人被賦權的開發的可能性。

然而,在享受了一段發洩過程,走出表演場域,我們真的敢說嗎?


註釋

1、2019年,由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發起,偕同12個藝文團體體完成了〈「台灣藝術工作者勞動情況調查」協力團體報告書〉。從1,525份問卷調查統計數據中整理出藝術從業人員的勞動環境、生活狀態及就業狀況,為往後的藝術工作者的生存權及工作權研議出更好的辦法。

2、引自鍾喬:〈戲劇劇場作為一種論壇──思與作的辯證《尋找露西亞》〉,表演藝術評論台。

《請問,有沒有便當?》

演出|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時間|2021/03/27 15:00
地點|臺北國際藝術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藉著《便當》論壇劇場中的討論與行動,除了開啟諸多思考,也讓許多非藝文相關產業的群眾了解這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期待能藉著《便當》的持續演出,撐開生態的洞隙,讓更多人看見藝文產業的困境,看見了才有機會改善,也才有機會讓更多人的夢想可以當飯吃。(戴宇恆)
4月
12
2021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
這齣音樂劇流暢的演出,不難想像在前置選曲和樂團編制中耗費的心力,它在歌詞和台詞之間相互呼應,以音樂演唱和戲劇表演推進情感
12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