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的思念——《浪潮花》​-天際線下 ‧ 安平情事
11月
24
2022
靈龍舞蹈團提供/攝影劉人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06次瀏覽

靈龍舞蹈團以台南在地傳唱多年的《安平追想曲》為主題發想,以故事中「安平金小姐」為主角,結合天文學家林錫田以一年時間所拍攝的太陽「8」字日行跡,試圖以現代舞重新敘說這一段母女兩代的異國戀曲。並且由於故事中的金小姐為金髮混血兒,舞團為了符合故事的角色人物形象,特地邀請曾參與許芳宜《我心我行》舞蹈電影的外籍舞者 Chelsea M Davis 橋希雅小姐飾演金小姐一角。


從舞劇般的情感再現,到抽象肢體的情感意象

整部作品主要分為四幕,上半場以女兒金小姐為主,下半場以母親珍珠為主。第一幕:序-安平、天際、海洋與女子、第二幕:薔薇、第三幕:珍珠、第四幕:浪潮花。

作品的上半場以情緒飽滿,且帶著戲劇性的肢體表現手法,加上佈景道具,彷彿舞劇般將此傳說故事如實地演繹出來。以復古風的碎花洋裝為女舞者造型,搭配復古的枱燈、木桌、沙發營造故事情境。當八字型日軌跡投影在地,搭配帶有海潮聲的音樂,金小姐孤身一人走在其中,孤寂且充滿思念的舞姿,就彷彿是百年前傳說中的人物。

下半場則選擇以較為抽象性的肢體為主要的表現手法,讓人比較好奇的是,如此選擇,當中的創作邏輯為何,似乎有些模糊的。第四幕以浪潮做為主要意象,運用投影與人物間的來來往往,營造不斷地流動、往復的景像,亦呼應第一幕裡安平、海洋的主題。


靈龍舞蹈團提供/攝影林修平


靈龍舞蹈團提供/攝影劉人豪

以太陽的8字型日行軌跡結合在地的傳說故事,其實是有創意的。8字型日軌跡在此已不只僅僅是天文景觀的意象,那沒有開始亦沒有結尾的路徑圖像,似乎也象徵著金小姐母女兩代人,在情感這一條路上輪迴重覆的相似命運與相同的軌跡。然而,8字型日軌跡的出現,只在上半場第二幕時以投影的方式,將之投影在地面上,成為橋希雅的舞蹈步伐路徑,此意象重現較少,是較為可惜的地方。這當中,編創者似乎沒有更進一步地去發揮和探究這個特殊軌跡更多可能的使用契機。畢竟,這是此製作最特別的想法,亦是宣傳著力最多的地方。


過往與當下,思念的共想

《安平追想曲》歌詞中所描繪的安平,是個商港船運繁盛、外國傳教士出入頻仍的黃金年代,異國戀曲在當時保守的社會氛圍下已不容易,何況是未婚生子與混血兒成長歷程所需面對的壓力?只是,在現今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裡,當社會風氣已開的情境,除了重看與重述這個動人的安平情事之外,或許也想思索與探問身處當代的觀眾,在這個時間點我們為什麼要重看這個故事?


靈龍舞蹈團提供/攝影趙傳安

其實,故事裡面對著大海,看著浪潮日復一日地拍打,思念/期盼著遠方的愛人的心境,對於已經歷將近三年疫情時代的觀眾,是會有著強烈的心情感受的。疫情之下,人身行動的自由遭受封鎖,國境封閉阻絕來往,國際間各項交流中斷,旅外遊子無法回家與家人見面,異國戀人被迫分隔兩地等等,這當中,思念與盼望是人心共同所想、所願,也是穿透世代、跨越不同種族的情感。可惜,在此作品中並無看到對此的連結與探問。

《浪潮花》

演出|靈龍舞蹈團
時間|2022/10/16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林麗珍與無垢的舞者們在《潮》中,讓「觀看」本身成為一場修行。這部作品不是舞,而是一場被拉長至極限的儀式;不是隔岸觀「潮」,而是自身與萬物的一場深度對話。
11月
06
2025
在被聲音主導的身體中,舞者的主動性是否仍存在?下半場雖清晰呈現概念,但也稀釋了上半場聲音牽動身體時的未定能量。然而,這提醒觀者:聲音並非單向施力,而是一個與舞者互動、需解讀與回應的活體。這種動態平衡既是作品魅力,也揭示了聲音作為藝術媒介的深度——既能統合,也能挑戰舞者與觀眾的感知邊界。
10月
30
2025
在《關不掉的耳朵》好似「聽見」這件事只剩幽微,甚至憂鬱的狀態詮釋,但聽覺何曾不為人帶來喜悅呢?故這成了整部舞作我最大的疑惑。
10月
30
2025
在此,每一個舞者既是一個獨特的 tiaen——承載著各自的生命經驗與力量;同時也是 tiamen 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連結節點。正如劇場牆上那幅巨大的螢光抽象布幕所示,這些青年舞者的身體便如電路板上交錯的線路,不斷地在運作、傳導、生長。
10月
23
2025
回看《在場》,當「消逝」成為既定的事實,陳柏潔轉而以多媒介的方式尋索存在的型態。即便萬物終將受制於時間的流放,她的身體卻在追趕、停滯、再現與媒介碰撞之間,開啟對「存在即是不在」的叩問。
10月
20
2025
這樣的處理,不僅是單純接納身體的差異,更將其轉化為對身體能動領域的積極拓展,這種對身體內在疆域的拓展,在舞台上找到其結構性的對應——體現了個體在社會失衡機制中的實踐。
10月
15
2025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