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魯迅只是一件潮T…《阿Q後傳》
8月
20
2012
阿Q後傳(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1次瀏覽
謝東寧

「臉書」FB上的社會運動,是一件弔詭的事,人們在孤獨的手機、書房隨手按個讚,就以為加入了「正義」的現場,但卻常常對於「運動」之背景一知半解;而隨著按讚的數量上昇,甚至發起的運動者本身,也以為革命真的在發生。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徹底勝利,不管你的運動(正義)成不成立,只要加入它的遊戲規則,最後獲利的一定是資本家。

話題沒扯遠,看臺北藝術節香港導演甄詠蓓的《阿Q後傳》,就有一種刻意將魯迅PO上臉書表正義,然後等著觀眾按讚的感覺。

首先是對於「阿Q精神」的輕薄。魯迅寫《阿Q正傳》,背景是孫中山推翻滿清,中國從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但舊有的封建思想,仍然陰魂不散地飄盪在這塊廣大的土地上,魯迅以激烈的手段,選了一位社會地位卑微的農民為主角,用反諷的手法,生動描寫一位尚被奴役、還未覺醒的阿Q,將中國人的真實陰暗面(包括外在社會環境與內在心理觀念)給端上了檯面。

時間到了21世紀的今日時空,集合了新加坡、香港、中國演員的《阿Q後傳》,上半場導演花了大量的時間,先描寫魯迅小說中的各式人物,但是角色用型式化的小丑肢體表現,顯得相當刻板,又加上缺乏與當下連結,這些角色顯得相當疏離,譬如當傭人吳媽口中,說出的傳統刻板女人形象,這到底跟當代女性的處境有何關連?而且這到底是反諷,還是加深錯誤的刻板本身?

於是從戲的一開始,導演就不想進入魯迅的阿Q,而是急著製造一個甄詠蓓式的阿Q,一件印著魯迅頭像的潮T來販賣。聲調重複毫無情感的大量口語敘述(加上震耳欲聾的演員麥克風放送)、表面化的肢體動作(說到什麼演什麼,缺乏想像)、虛張聲勢的表演方法、沒有任何內在的人物刻畫、無意義的小幽默(自以為是)、濫用的流行歌曲及電視節目…,這一切始終在快速的節奏中,以荒謬劇場為藉口,像一位喋喋不休的推銷員,拚命向我們強力推銷這件魯迅T恤。

有了缺乏誠意的開始,自然不會碰觸到問題的真實,既使到了上半場後段,將矛頭轉向今天的中國,還是採取隱喻式的閃躲,這實在是誤導了問題的方向。例如將觀眾席燈打開,到處要不到飯吃的鬼角色,指著觀眾說都是你們害的,一下子成了在恐嚇觀眾,賣起中世紀的贖罪卷。這種直接將錯誤全推給底層的廣大百姓,絲毫不問今天到底是誰,才是結合商業資本剝削人民的人?打著紅旗反紅旗的招數,不就正中了當權者的下懷,讓你們只能在劇場消費革命,然後走出劇場,繼續乖乖安分地服譍於這個階級體系。

原來甄詠蓓擅長的肢體默劇表演,在中山堂這個大舞台上被稀釋了不少,加上麥克風聲響掩蓋,及過於快速的瑣碎動作,演員的身體其實只能以表面的符號存在。而曾文通設計的舞台,其實相當簡潔精準地命中全劇的核心,只不過適合的觀賞角度,似乎應該是俯角,在中山堂的一樓位置,不但看不出演員與舞台的關係,圓盤舞台的底部,更是一個干擾。

到底,臺北的觀眾對這則膚淺、欠缺想像的PO文並沒有按讚,中場休息後就離場了一大半,空蕩的劇場觀眾席,還十分罕見。所以劇場無論要不要正義?去不去革命?請先回歸劇場藝術本身,以為要討好誰?正確服務於什麼?都無法使作品有深度,就像魯迅寫下《阿Q正傳》,就是一個文學創作者,對於社會真實現象觀察後,有感而發的藝術表現,如此而已。

《阿Q後傳》

演出|新加坡實踐劇場x香港甄詠蓓戲劇工作室
時間|2012/08/18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自從主張社會主義的中國也大步向資本主義邁進,錢式邏輯已成為幾岸幾地華人的共同語言。後傳就抓住「向錢看」的整體病徵來做諷諭主調:「未莊」改名「末莊」,「末河」變成了「末路」,扼殺生源走上絕路的諷意不言自明,象徵頗妙。但似乎為了鋪墊阿Q的生平,本劇從魯迅式的農業社會「未莊」,直下媒體行銷、文化產業、全球化企業當道的後工業社會「末莊」,未免太理所當然。(林乃文)
8月
21
2012
為了達到諷刺當今社會的意圖,導演將每個章節的開頭投影在背幕,演員不入情感的表演又時而跳脫出角色對觀眾訓誡,歌曲三不五時穿插其中,皆讓本戲頗有布萊希特式的美學。然而,戲長達近三個小時,這漫長又轟炸的教化過程不免讓人覺得煩躁冗長,使我對於劇中消費主義與市儈人性的諷刺從一開始的當頭棒喝,逐漸意興闌珊,最後麻痺無感。(吳政翰)
8月
21
2012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