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檜香屑裡浸化成長─臺南藝術節《母親》
4月
22
2013
母親(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7次瀏覽
戴君安(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2013年的新製作《母親》,以莊雅雯的臺語文本與楊宗哲的當代書寫文本為題材,舞作在表象、意象、抽象與具象的交替轉換中鋪陳,也在檜木的沁心香氛與四方飄漫的木屑交雜中,激盪內蘊與外張情緒的對立情境。

不規則環狀設計的白色「舞池」,將池畔化為觀眾的座席,席中劃了幾處舞者的出入口。池內則鋪滿了檜木屑,搶在舞蹈演出前,先啟薰香般的感官洗禮。觀眾將鞋子放在池外,雙腳沉浸在池內的木屑中,隨著舞蹈的進行,舞者的撥灑更加煽動檜木的香氣,也使得木屑如細粉揚起般,散落在舞者及觀眾的身上。梁若珊的舞台設計,讓這場製作除了舞蹈與音樂的視覺與聽覺統合外,撲鼻的香氣讓觀眾添了嗅覺的刺激,浸在木屑中的雙腳與沾黏木屑的身體則體驗了輕而強的觸覺震撼。

當一盞昏黃小燈漸亮時,池內的白衣男舞者猶似躺在母體中的胎兒,等著由母親意象的黑衣女舞者喚起、帶著四處遊走、環繞。在一大段平鋪直敘的表述母子關係後,逐漸進入女舞者能量大肆迸發的肢體活動,並且強力揮灑木屑,池裡池外一片令人窒息的氛圍,不知是表意母親的內心宣洩,抑或是有苦難言的歇斯底里。接著引入的數個段落,也都在呈現母子之間的發展變化,直到最後以彷若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景象收場。

這齣舞作由顏鳳曦、楊乃璇和黃彥文不同風格的舞蹈設計串連而成,雖然有些突兀,也有些變化;缺了一致性,卻也因而不至過於平淡。動作設計上使用了不少可讀取的手勢,如:量身、縫衣等;舞者的關係也多以如母子或母女般擁抱、呵護,呈現母親帶小孩時的寫實意境,使得整齣舞作宛若一部可閱讀的文本,但是過多指示性的動作與畫面,交叉重疊於接觸即興發展出的肢體流轉間,徒增過度表述的遺憾。

資深的女舞者葉珮怡、洪貴香及張菀真,向來善於詮釋顏鳳曦的舞作,這回對於另外兩種編舞架構的介入,顯然適應良好。年輕女舞者劉孟婷自入團以來,參與過2012的《關係》和2013的《母親》,兩年來明顯看出持續成長的表現,和新進的余子薇,都是值得觀察的新人。唯一的男舞者田任元,在沒有過多技巧訓練的背景下,成就了質樸大男孩的形象,獨舞的部分顯示他從街舞轉型現代舞者的可造潛力。田任元和劉孟婷的雙人舞,則在浪漫的表象中,圈點出現代男女糾結的互動形態。

回顧風團的演出歷程,從早期的霹靂外放逐漸轉入內化的情緒演繹,這應是創作者個人歷程轉變的寫照,也是對生命體悟的另一層表現。看來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已在自己的創演地圖上,從《關係》開始豎立了一個新的標竿,《母親》是延續這段新里程的路標。

《母親》

演出|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時間|2013/04/19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母親》試圖從文學中找尋舞蹈的詩意,「以文會舞」,從意旨鮮明的動作設計,到舞台空間及視覺意象,到舞者之間的(母子)關係,用心製作、引入文學性的語言,卻也同時為文學語言的形式所限。(李時雍)
5月
08
2013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
田孝慈的感受、思考、情緒、動作,連貫成一篇非常有邏輯的四十分鐘舞作。《好像不可以》或許正是他運用體感認知創作方法,證明感性就是理性的作品。
9月
23
2025
透過「旅人」這個共同標籤,黃承瑩與林氏好兩者或許可以類比。疫情世代固然舉步維艱,但相對當年暴風眼不斷轉移的戰火頻仍,其中歷史的重量差卻清晰可見,甚至顯得有些牽強。
9月
17
2025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