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檜香屑裡浸化成長─臺南藝術節《母親》
4月
22
2013
母親(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62次瀏覽
戴君安(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2013年的新製作《母親》,以莊雅雯的臺語文本與楊宗哲的當代書寫文本為題材,舞作在表象、意象、抽象與具象的交替轉換中鋪陳,也在檜木的沁心香氛與四方飄漫的木屑交雜中,激盪內蘊與外張情緒的對立情境。

不規則環狀設計的白色「舞池」,將池畔化為觀眾的座席,席中劃了幾處舞者的出入口。池內則鋪滿了檜木屑,搶在舞蹈演出前,先啟薰香般的感官洗禮。觀眾將鞋子放在池外,雙腳沉浸在池內的木屑中,隨著舞蹈的進行,舞者的撥灑更加煽動檜木的香氣,也使得木屑如細粉揚起般,散落在舞者及觀眾的身上。梁若珊的舞台設計,讓這場製作除了舞蹈與音樂的視覺與聽覺統合外,撲鼻的香氣讓觀眾添了嗅覺的刺激,浸在木屑中的雙腳與沾黏木屑的身體則體驗了輕而強的觸覺震撼。

當一盞昏黃小燈漸亮時,池內的白衣男舞者猶似躺在母體中的胎兒,等著由母親意象的黑衣女舞者喚起、帶著四處遊走、環繞。在一大段平鋪直敘的表述母子關係後,逐漸進入女舞者能量大肆迸發的肢體活動,並且強力揮灑木屑,池裡池外一片令人窒息的氛圍,不知是表意母親的內心宣洩,抑或是有苦難言的歇斯底里。接著引入的數個段落,也都在呈現母子之間的發展變化,直到最後以彷若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景象收場。

這齣舞作由顏鳳曦、楊乃璇和黃彥文不同風格的舞蹈設計串連而成,雖然有些突兀,也有些變化;缺了一致性,卻也因而不至過於平淡。動作設計上使用了不少可讀取的手勢,如:量身、縫衣等;舞者的關係也多以如母子或母女般擁抱、呵護,呈現母親帶小孩時的寫實意境,使得整齣舞作宛若一部可閱讀的文本,但是過多指示性的動作與畫面,交叉重疊於接觸即興發展出的肢體流轉間,徒增過度表述的遺憾。

資深的女舞者葉珮怡、洪貴香及張菀真,向來善於詮釋顏鳳曦的舞作,這回對於另外兩種編舞架構的介入,顯然適應良好。年輕女舞者劉孟婷自入團以來,參與過2012的《關係》和2013的《母親》,兩年來明顯看出持續成長的表現,和新進的余子薇,都是值得觀察的新人。唯一的男舞者田任元,在沒有過多技巧訓練的背景下,成就了質樸大男孩的形象,獨舞的部分顯示他從街舞轉型現代舞者的可造潛力。田任元和劉孟婷的雙人舞,則在浪漫的表象中,圈點出現代男女糾結的互動形態。

回顧風團的演出歷程,從早期的霹靂外放逐漸轉入內化的情緒演繹,這應是創作者個人歷程轉變的寫照,也是對生命體悟的另一層表現。看來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已在自己的創演地圖上,從《關係》開始豎立了一個新的標竿,《母親》是延續這段新里程的路標。

《母親》

演出|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時間|2013/04/19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母親》試圖從文學中找尋舞蹈的詩意,「以文會舞」,從意旨鮮明的動作設計,到舞台空間及視覺意象,到舞者之間的(母子)關係,用心製作、引入文學性的語言,卻也同時為文學語言的形式所限。(李時雍)
5月
08
2013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