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記到擬制——谷崎潤一郎官能合聲《 卍》
11月
25
2016
卍(再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5次瀏覽
印卡(專案評論人)

市川昆1959年曾經改編過谷崎潤一郎的《鍵》,當時翻拍作品與原作付梓時間並未有太多的間隔。最近由再現劇團透過改編《鍵》的嘗試,導演葉志偉所選再現的時代氛圍則帶有點趣味,例如唐賢(莊雄偉飾)從年齡算來這齣戲的時間被設定在民國七十六年,西元1987年間。這齣戲雖然不直接討論政治,但這個年代的設定,並且讓性主題化的過程,時間點恰好是臺灣的解嚴時刻。類似將性重新作為與政治時代關連的作品前些日子還有藝術家蘇匯宇的錄像作品〈超級禁忌〉。再現劇團的改編是否與市川昆作為社會派導演之間的關係我們未能得知,然而時代設定的曖昧頗能與臺灣當時的感覺結構比較。

谷崎潤一郎的《鍵》此書在日本出版除了造成當時社會騷動,《鍵》也因而成為了私小說重要的作品。從歷史來看,日記與小說的關係起於小說對於日記體的模仿,也就是原本不具備讀者成分的應用文體因為挪用、擬制而產生了一股對於個人、乃至社會觀看的慾望。谷崎潤一郎的《鍵》的情節透過日記或多或少把小說在歷史中的慾望,也從而發明了一種觀看的可能。這種窺看的慾望,在再現劇團在舞臺設計中,利用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與三樓將觀眾一分為二,透過了廣播耳機對於看不到的演出畫面以音聲播放也有著重新打造觀眾感官的意圖。不過在這幾年來劇團開始使用錄像工具,再現劇團這一次的錄像使用值得放在私小說文類轉變的框架中,再仔細討論一般。

再現劇團的改編設定,唐賢是大學文學教授與妻子李玉秀(柯念萱飾)育有一女唐敏(李玟瑤飾),衝突事件起於,唐賢介紹了自己在學校授課的學生林德明(黃民安飾)給自己的女兒。這看似相親的過程私底下卻計謀了一樁重新誘發妻子玉秀情慾本能的計謀。這個計謀一方面透過了日記書寫著這個計畫,有意搓合女兒跟學生感情過程的同時,也讓玉秀重新感受到這位準女婿的男性魅力。這一場弄假成真的計謀,在劇場中真真假假的窺看被攝像鏡頭取代。雖然這一場戲利用著許多感官科技的幫助有時鏡頭所呈現出的窺看意圖被掩蓋了,但是從日記到小說的發明,再現劇場的表演鏡頭代替演員目光觀看的戲分倒是相當成功地在戲劇空間中產生一種觀看的間隔,與私小說的構造呼應。這些影像投影到窄仄的電視螢幕使得觀眾察覺到窺看的本質。

再現劇團的設計中包括著父版與母版,讓觀眾先後可以從唐賢以及李玉秀的角度看待這些角色之間的互動,雖然觀眾必須看同一個劇碼兩次,雖然觀眾可以更清楚地發現兩個版本中角色如何在假戲真作中產生這個畸戀的結局,但或許如果在有更多成本與排演時間考量,或許如何避開演兩齣戲,而是作為在上下樓兩個空間演出一場多角度觀看的劇碼會更具挑戰性。不過正如先前所說的,這齣戲對於攝影鏡頭的使用,可以進一步讓劇場人思考攝影機除了像莎妹劇團《理查三世》可以用來作為一種舞臺外在場觀點的延伸,再現劇團這一次的嘗試倒是說明了觀看的多面性,攝影機在現代社會的分化以及攝影機背後的人在這一齣改編中透露了許多可能性。

臺灣的解嚴年代正是社會運動興起的年代,這齣戲雖然時代指涉相當隱晦,但從健康寫實展開成谷崎潤一郎《鍵》的感情結構,這齣戲從跳出技術層次上也有著不差的表現。雖然健康寫實到花系列都是臺灣戲劇的過去式,但重新探問二十一世紀的戲劇怎麼重演某個時代的感覺結構並且挑起特殊的觀眾反應,或許是下一步的挑戰了。

《 卍》

演出|再現劇團
時間|2016/11/06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是一個經過公部門資源培力多年的素人戲劇團隊,首次自主自發地展開了西方經典的讀劇行動旅程,從文本改編到排練、技術設計、現場執行等環節,自力完成,確屬不易
2月
17
2025
酒神消解了個體的差異,包括種族、性別或階級,是一種打破界限的集體狂歡。我認為導演在本劇中有意,用歌舞的方式讓參與者在演出過程中達到精神的統一,利用演員本身「跨文化身體」的特性,打破現代社會理性框架
2月
17
2025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