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記到擬制——谷崎潤一郎官能合聲《 卍》
11月
25
2016
卍(再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5次瀏覽
印卡(專案評論人)

市川昆1959年曾經改編過谷崎潤一郎的《鍵》,當時翻拍作品與原作付梓時間並未有太多的間隔。最近由再現劇團透過改編《鍵》的嘗試,導演葉志偉所選再現的時代氛圍則帶有點趣味,例如唐賢(莊雄偉飾)從年齡算來這齣戲的時間被設定在民國七十六年,西元1987年間。這齣戲雖然不直接討論政治,但這個年代的設定,並且讓性主題化的過程,時間點恰好是臺灣的解嚴時刻。類似將性重新作為與政治時代關連的作品前些日子還有藝術家蘇匯宇的錄像作品〈超級禁忌〉。再現劇團的改編是否與市川昆作為社會派導演之間的關係我們未能得知,然而時代設定的曖昧頗能與臺灣當時的感覺結構比較。

谷崎潤一郎的《鍵》此書在日本出版除了造成當時社會騷動,《鍵》也因而成為了私小說重要的作品。從歷史來看,日記與小說的關係起於小說對於日記體的模仿,也就是原本不具備讀者成分的應用文體因為挪用、擬制而產生了一股對於個人、乃至社會觀看的慾望。谷崎潤一郎的《鍵》的情節透過日記或多或少把小說在歷史中的慾望,也從而發明了一種觀看的可能。這種窺看的慾望,在再現劇團在舞臺設計中,利用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與三樓將觀眾一分為二,透過了廣播耳機對於看不到的演出畫面以音聲播放也有著重新打造觀眾感官的意圖。不過在這幾年來劇團開始使用錄像工具,再現劇團這一次的錄像使用值得放在私小說文類轉變的框架中,再仔細討論一般。

再現劇團的改編設定,唐賢是大學文學教授與妻子李玉秀(柯念萱飾)育有一女唐敏(李玟瑤飾),衝突事件起於,唐賢介紹了自己在學校授課的學生林德明(黃民安飾)給自己的女兒。這看似相親的過程私底下卻計謀了一樁重新誘發妻子玉秀情慾本能的計謀。這個計謀一方面透過了日記書寫著這個計畫,有意搓合女兒跟學生感情過程的同時,也讓玉秀重新感受到這位準女婿的男性魅力。這一場弄假成真的計謀,在劇場中真真假假的窺看被攝像鏡頭取代。雖然這一場戲利用著許多感官科技的幫助有時鏡頭所呈現出的窺看意圖被掩蓋了,但是從日記到小說的發明,再現劇場的表演鏡頭代替演員目光觀看的戲分倒是相當成功地在戲劇空間中產生一種觀看的間隔,與私小說的構造呼應。這些影像投影到窄仄的電視螢幕使得觀眾察覺到窺看的本質。

再現劇團的設計中包括著父版與母版,讓觀眾先後可以從唐賢以及李玉秀的角度看待這些角色之間的互動,雖然觀眾必須看同一個劇碼兩次,雖然觀眾可以更清楚地發現兩個版本中角色如何在假戲真作中產生這個畸戀的結局,但或許如果在有更多成本與排演時間考量,或許如何避開演兩齣戲,而是作為在上下樓兩個空間演出一場多角度觀看的劇碼會更具挑戰性。不過正如先前所說的,這齣戲對於攝影鏡頭的使用,可以進一步讓劇場人思考攝影機除了像莎妹劇團《理查三世》可以用來作為一種舞臺外在場觀點的延伸,再現劇團這一次的嘗試倒是說明了觀看的多面性,攝影機在現代社會的分化以及攝影機背後的人在這一齣改編中透露了許多可能性。

臺灣的解嚴年代正是社會運動興起的年代,這齣戲雖然時代指涉相當隱晦,但從健康寫實展開成谷崎潤一郎《鍵》的感情結構,這齣戲從跳出技術層次上也有著不差的表現。雖然健康寫實到花系列都是臺灣戲劇的過去式,但重新探問二十一世紀的戲劇怎麼重演某個時代的感覺結構並且挑起特殊的觀眾反應,或許是下一步的挑戰了。

《 卍》

演出|再現劇團
時間|2016/11/06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