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空的情義男兒《義賊★鼠小僧》
3月
23
2015
義賊★鼠小僧(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19次瀏覽
賴妍延(出版社編輯)

有許多美好的東西總會亙古通今的被保存下來,像是一首歌,一幅畫,一部電影,一齣戲,《義賊★鼠小僧》劇本自1857年以歌舞伎型態問世,由於故事緊湊有趣,內容大快人心,在這百餘年間,更曾多次被改編成小說、電影、電視劇,如今它又以現代舞台劇的嶄新面貌再次和大眾在舞台上相會。

《義》劇是一部充滿著巧合的情義故事,從小被丟棄的鼠小僧本名次郎吉,為了幫助欠債而尋死的刀鋪匠而潛入大宅偷竊,豈料這一偷,卻讓宅邸守衛被誣陷為同夥入獄,鼠小僧於心有愧,就在此時,他更意外發現了自己的生父竟然是……一連串媲美八點檔的巧合在舞台輪番上演,鼠小僧為何成為義賊,也自此誕生。腳本鋪陳精采有趣,其中又以兵賊相爭的武打戲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導演流山兒祥從選角自改編劇本都下了一番功夫,好在歌舞伎本來就是個雅俗共賞的庶民文化,只是原劇長達八小時,又是如何濃縮為短短的一百分鐘呢?

除了保有歌舞伎原有的花道進退場,以及每個角色的定格亮相之外,在口白方面,導演也完全比照原劇本充滿無限敬語的古式日文考驗演員功力,每一個簡單又古典的手勢都是該角色意象的投射,在這樣日本的立基點上,劇中表演卻又融合了現代舞蹈、嘻哈街舞以及百老匯的歌舞風格,很難想像百年以前的戲劇端到現代台前來,依舊那樣扣人心弦。東西之美相輔相成,緊湊的表現風格讓觀眾們又哭又笑,完全融入戲劇之中。其中一段在原劇本中佔據相當篇幅的偷竊戲,在預算以及表現手法上,導演用了如漫畫般可愛的紙偶,來表現鼠小僧闖空門的巧勁。有趣的是,每個紙偶都由操偶者繪製,要怎麼表現也由該演員決定,在風格不同的拼貼下,該幕成了最童趣活潑的一景,也節省了許多時間。

全劇另外一個亮點的是背景投影,這是經過多次改良之後,導演找到超越大型背景限制,所產生更靈巧的運用,光影的美感也不受舞台拘束,為整劇大大加分。一齣好的作品會影響觀眾,而觀眾的熱情也同樣會感染整齣戲的氛圍,在劇場,尤其是小劇場中,最直接的回饋莫過於觀眾們當下的歡笑與淚水,在會後QA時,導演毫不諱言他的作品加幕或刪戲操之於觀眾反應,在這樣熱情的鼓舞下,導演座談時更是發揮健談本性,讓人可以更貼近作品。

鼠小僧的故事如同臺灣廖添丁,劫富濟貧,充滿著當代人情與正義,有一些東西隨著時代的前進而慢慢被金錢利益削得淡薄,無盡的慾望與貪婪耗損每個人的靈魂,讓社會日趨麻痺。但不變的是,在我們的心底深處,總會希望一個亂世英雄的出現,剷除不公不義,打造世界烏托邦。劇末演員們換上了現代的服裝,在與開場相同的歌與光影交錯中噤聲前進,鼠小僧精神不死,世代更迭,那些厚道情義,正透過每一代人所付出的一點點善而保留下來。

《義賊★鼠小僧》

演出|日本流山兒★事務所
時間|2015/03/08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