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為名的弱者?——《卡門》
10月
02
2023
卡門(聯合數位文創提供/攝影劉學聖)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4次瀏覽

文 簡麟懿(專案評論人)

1845年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普羅斯柏・梅里美所創作的中篇小說《卡門》,在其後藉由音樂家喬治・比才之手,於1874年所譜成的四幕歌劇,其餘韻始終讓世人深深著迷不已,而歌劇所帶來的後勁,在最初與碧娜・鮑許《春之祭》、尼金斯基《牧神的午後》相同,一開始都不為評論家們所待見,只因其悖亂的情慾與挑動的能量太過直接,因此在持續演出一陣子之後,才逐漸獲得全世界的肯定;對於《卡門》,臺灣群眾的想像多半源自於標題上的女性名諱,以及部分文人對於其外部特徵之描繪,甚至筆者還曾聽過「蕩婦卡門」一詞,「卡門」之於過去的印象中,某程度上象徵了一名紅顏禍水,如妲己、西施與陳圓圓等眾,但實際上在原著裡,《卡門》所著重刻畫的還有另一位男性名為荷塞,其中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述說他如何身處道德與情感的誘惑當中猶疑與走火入魔,最終在極其糟糕的情境下謀殺了卡門,抹滅掉了一位熱愛自由且敢愛敢恨的吉普賽女性。

因此,針對卡門本身玫瑰般帶刺的紅色身影與對愛情不忠等云云,或許都還不夠公允,其中對男性色彩與愛情的定義太過於濃烈而單一,在過去我們所耳熟能詳的<卡門序曲>與<鬥牛士之歌>,不僅充滿了狂熱而奔放的西班牙印象,由張惠妹於2000年改編<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的流行歌曲<卡門>,更是充分表達了身為女性,在情場可以所擁有的態度和主客關係。

此次由西班牙國家舞團所帶來的「約翰.英格版本」,《卡門》雖未按照原曲來進行全版的編排,但在保留骨幹脈絡的前提下,約翰.英格不僅透過舞者精湛的身體技巧,來表現舊版《卡門》可以如何以當代舞蹈的詮釋手法來脫胎換骨,同時,約翰.英格還進行了一些配置上的調整與調度,譬如以白衣小孩、黑衣死神來貫穿整篇故事背後對命運的伏筆與隱喻,或將其中出現的籃球悄悄作為西班牙是運動強國的象徵,並選用了全新的三角錐柱體結構來呼應2010年大都會版本的旋轉型高牆,這些都是一個相當聰明且畫龍點睛的做法,然而回望《卡門》此一題材所擁有的不同視野,筆者認為約翰.英格必然還有更好的切入空間,而非單純地以卡門此一主角作為媒介,才能牽起何塞、鬥牛士埃斯卡米洛與中士蘇尼加等人的愛恨糾結,另外,在當代表演藝術的迴旋下,《卡門》的結局是否一定是以女性終結作為收場的一場悲劇,或者死亡也能夠是一場勝利?在《卡門》這本擁有豐富人格特質的作品之中,筆者認為在未來,都還有機會看見更加豐富的詮釋與多樣性。

不只紅色——《卡門》中豐富的色彩學

在一齣以「劇」為出發的舞蹈作品裡,身體的語彙或許可以擁有最大程度的轉化和嫁接,然而物件、色彩的考究卻是最少不得的,譬如雲門舞集《白蛇傳》中的雷峰塔、京劇《三岔口》中的桌子,少了一個元素或有所偏差,往往會讓原作失真甚至走味,其中《卡門》長年來的玫瑰形象,便是筆者認為此作品在臺灣多年來的錯誤引用,於是當我們可以從演出中看見身著紅衣的卡門自胸口取出黃色花片【1】,雖然這也非百分百按照原著中所形容的場景,花朵的選擇亦類似於聖誕玫瑰的品種而非金合歡,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約翰.英格在這色彩上的研究並沒有錯謬,其次,製菸工廠的女性群舞,約翰.英格選擇了讓所有女性舞者穿著半截膚胎與棕色系短裙,同時對應了小說中雪茄的顏色,以及描述中女工的正確形象,這些都是藏在細節中的魔鬼,也是令梅里美不至於從棺材裡跳出來的不變之變。


卡門(聯合數位文創提供/攝影劉學聖)

角色的分配上,由於此次《卡門》的重點在於當代舞蹈的表現,以及卡門與多位男性之間的嫉恨糾纏,因此我們會發現鬥牛士的動物符號、何塞未婚妻米凱拉的溫柔、卡門丈夫加西亞的兇狠等等相對被簡化或是移除,然而作為黑色象徵的死神與白色象徵的考古學者仍舊是被保留下來,其中最令人玩味的是,就如同《小王子》中的小王子遇見飛行員一般,約翰.英格將作為第三者客觀立場的考古學家轉換成白衣小孩的形象,這一部分彷彿嘲諷著《卡門》所有人物的結局與悲哀,另一層面也突顯了這部物語在現實中的殘酷與無奈。

不只舞蹈——身為卡門,究竟是誰錯付了誰

西班牙國家舞團的舞者們,其身體能力不容小覷,除了舞者幾乎符合普羅大眾對於舞蹈美學的期待,同時他們也沒有過度仰賴天賦,在身體表現、肢體張力與內化情感上的拿捏幾乎可說是無可挑剔,因此我們或許能從舞蹈的緯度上跳脫,用另外一個視角來觀察約翰.英格相對保守的編排中,也就是卡門作為一個女性,為何會走向死亡這個結局?

——女人是禍水,美好只二回。新婚燕爾時,命絕大限至。

上述文字為小說《卡門》中,梅里美在開頭引用5世紀希臘作家帕拉扎的其中一段詩句,也是對此作品相對傳統與男性視角的態度與定錨,但如果以視角作為出發,約翰.英格既然可以藉白衣小孩的第一人稱與何塞的第三人稱,來刻劃《卡門》世界觀的輪廓,那必然也能尋覓到描述卡門人格特質的角度與空間,但可惜的是,在這個版本中的《卡門》過於著重在舞蹈肢體與隊形的編排,篇幅的壓縮導致創作者失去描寫卡門的機會,於是乎當卡門一開始與諸多男性的調情,筆者的視線始終停留在何塞對於卡門指責與不屑的眼神,當卡門被捕,如惡之華、如地底野獸般的她,似乎只能坐在地上,並張開雙腳地仰視直挺挺站立的那個男人,以及當卡門被刺殺時,她褪下一身鮮紅的洋裝,只能赤裸著身體回頭沒入黑暗當中,作為一個當代女性的視角,卡門不僅是一個隸屬於被動的存在,同時,她只是不再愛著原先她所挑逗的那個男人罷了。

最終《卡門》此一命題似乎是一種諷刺,諷刺「男人」的一生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女人,以男性象徵的籃球運動為始,以枯坐在地的何塞告終,如果但凡有一丁點可能,不知是否能夠降低一些卡門的錯愛,而是看見更多屬於卡門的「罪惡」與自由。


註解

1、「她把嘴裡銜著的那朵金合歡取下來,用拇指一彈,把花彈了過來,恰中我的眉心」,擷取自《卡門》,普羅斯柏.梅里美著;阮若缺譯,桂冠文學,民89。


《卡門》

演出|西班牙國家舞團
時間|2023/09/09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樂器間的緊密度及細膩感略嫌不足,與聲樂家及合唱團在聲量上的平衡度也不夠,台上的歌聲很多時候被樂團蓋過。這也就考驗著導演是否可兼顧到舞台、劇場及聲響等多重因素。‭ (劉馬利)
1月
22
2018
創世歌劇團努力耕耘的態度,終於讓台灣多了一些歌劇上演的機會,這次藉由與大陸的團隊合作,不只促進了兩岸的交流,也拓展了聽者的耳界,期待日後能有更多團體朝著這個方向走,將更多好的歌劇,呈現於台灣、走向國際。(武文堯)
1月
22
2018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