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迴圈遊戲?《壞情人》
3月
26
2020
壞情人(響座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9次瀏覽
楊美英(專案評論人)

走進劇場看戲的這一天被稱為「白色情人節」,作品名稱為《壞情人》——無論是創作主題或是宣傳行銷的考量,不難想像製作團隊在這兩者之間所建立的連結,都清楚易懂。

這是2019年底甫於高雄成立的「響座劇場」【1】所推出的「0號作品」,在高雄市一棟商業大樓的排練場內,利用現有環境打造了一個小小黑盒子,切分為兩個區域, 一邊是觀眾席,一邊是表演空間。

從觀眾陸續進場開始,兩個演員已經在舞台上,看來像是生活在同一個空間的男女朋友,但一直是各據一方、各有所思、各自行事的狀態,或坐或臥、閱讀或滑手機等,幾乎毫無互動,也無啥情感交流的溫度可言。

這段暖場,形同整齣戲的序場,對整個表演文本而言頗具重要性,因為,當觀眾席燈暗、舞台區燈轉亮之時,劇中的女孩(鄭心慈飾演)一開口便是:「我們分手吧。」,坐在筆電前的男孩(身兼編劇導演的黃琦勝飾演)則態度輕鬆以對:「幽默喔。」接下來,整場近六十分鐘的表演帶領觀眾進入一段愛情關係中不斷影響分或合的攻防戰,一如導演對於兩個演員在舞台上的場面調度,分處二地、靠近、面對面、走開、背對彼此等不同距離和面向,在充滿質問、吵架、衝突的過程中,兩個人不斷互相掀開責咎、積怨的底牌而暴露自身的脆弱、幼稚、矛盾⋯⋯直到最後,劇中男女角色稱呼對手演員真實姓名「OOO,你辛苦了!」,互相擁抱,全場燈暗,劇終。

筆者以為,當這齣戲的尾聲,來到了男女二人相擁互道再見的時刻,理當是一種關係的終結,但是,以當天觀賞現場的感受,可說分歧如下:首先,自然是承接全劇男女峰迴路轉之劇烈爭吵的曲線,終至和緩停歇,宣告了兩人關係畫上句號;可是,由於前述暖場階段的演員移動和眼神等表現,不足以傳遞清楚的動機和心情背景,以及上半場的角色情緒能量有些地方趨於模糊等影響,最終結局產生了一種「情侶關係未必終結」的延續感,使得兩人分分合合的歷程,給人迴圈聯想,於上半場不免使人疲乏;再者,當燈暗之前,突然聽到劇中男女朋友互相以演員日常生活真實姓名稱呼之,不禁讓人感覺一種複雜的趣味,頓時猶如聽到了兩位演員給予彼此的慰藉,抑或是編導從創作主導立場上與自身的和解!?又或者,劇本似乎企圖傳達一種釋然的想像,不過,若是劇中男女在這之前的數次溝通表現,無法說服對方接受(甚或是委屈妥協都好),同時角色身上也有些堆疊或轉折的戲劇動作未能清楚達成,恐怕現場觀眾還是無法跟隨劇中人物心念流轉的方向而同行吧。

若是從表現手法而言,《壞情人》一劇可說是在寫實表演的基礎上,完成整體的敘事,一如舞台上陳列的衣櫥、床鋪、沙發、桌椅、檯燈、書架、地墊等傢俱,林林總總,十分具體。在舞台中間書櫃中段區位擺放的兩個絨毛玩偶-佩佩豬與喬治的恐龍先生,分別是粉紅、綠色造型,儼然成為場上的視覺亮點之外,也常被演員刻意抱起、放下,因此,很明顯的,成了劇中男女角色的象徵物件。

另外,在整場糾結著是否要分手、為何要分手的情節之中,兩人有一段進入「假設不同時地相識」和角色扮演的情境推演,產生了活潑跳躍的戲劇效果,打破單一方向的線性敘事時間軸,使得既有寫實基調之外,於全劇大小衝突爆發之間增添了有趣轉折。

兩位演員的專注投入,對於接近自身同齡同儕的角色設定頗能靠近而發揮自如,只是某些時候稍嫌口齒不夠清楚,例如:兩人從暖場時間的默默醞釀,一開場便是女方提出分手的要求,可惜在音量和咬字均不足的情況下,硬生生減弱了編劇原來可能設想的戲劇效果。值得慶幸的是,下半場兩人一陣肢體推拉之後,筆者特別感覺到演員的角色樣貌、以及角色關係逐漸活絡自在起來。

雖然此作品探討人們處於愛情關係中的高度表演性,包括了情侶之間互相的退守和進擊、脆弱或傲慢、暴露或偽裝、試探猜忌懷疑的互相換位、扮演等等各種技倆,難免讓人容易連結起相同主題的英國劇作家品特經典之作《情人》,以及去年底於台南登場的《愛的落幕》,前後相較之下,即使這齣戲是一個高雄地區新創劇團初試啼聲的作品,尚待時間的淬煉,但編導表現有其用心編織的結構與基本水平,不顯青澀,建議該團繼續發展這文本,或可不同形式再次呈現。

假設可以再有更多期許,筆者好奇在日常陳設走向的舞台設計,如果予以稍加的簡潔或加倍的瑣碎細節,是否能有助創造出更有美學風格、更有所指的舞台意象?其次,在這次類似鏡框式舞台的觀演關係中,演員是否思考過角色如何處理與觀眾之間近距離的「第四面牆」,以便進一步共創劇情所需的生活感、空間感?

末了,回歸藝文環境的觀察。推出《壞情人》的響座劇場,應屬千禧年後高雄地區現代劇場的最新動態【2】,今後能夠在這個二十坪的黑盒子空間開創多少可能性,發出什麼樣的聲響,值得持續關注。

註釋

1、「響座劇場──在城市裡發出聲響的座標」,可參閱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zonetheatre/

2、筆者所知千禧年後高雄地區新成立的劇團有:白開水劇團(2011年成立)、表演家合作社劇團(2014年成立,團長張漢軒為2000年成立的台灣戲劇表演家劇團的資深工作夥伴)、大事件劇場劇團(2015年成立)、橄欖葉劇團(2015年推出首場《當陽光劃過》,團長張皓瑀為1998年成立的豆子劇團團長曾秀玲之子)。如有疏漏或錯誤者,有請指正。

《壞情人》

演出|響座劇場
時間|2020/03/14 16:30
地點|高雄市響座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