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迴圈遊戲?《壞情人》
3月
26
2020
壞情人(響座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3次瀏覽
楊美英(專案評論人)

走進劇場看戲的這一天被稱為「白色情人節」,作品名稱為《壞情人》——無論是創作主題或是宣傳行銷的考量,不難想像製作團隊在這兩者之間所建立的連結,都清楚易懂。

這是2019年底甫於高雄成立的「響座劇場」【1】所推出的「0號作品」,在高雄市一棟商業大樓的排練場內,利用現有環境打造了一個小小黑盒子,切分為兩個區域, 一邊是觀眾席,一邊是表演空間。

從觀眾陸續進場開始,兩個演員已經在舞台上,看來像是生活在同一個空間的男女朋友,但一直是各據一方、各有所思、各自行事的狀態,或坐或臥、閱讀或滑手機等,幾乎毫無互動,也無啥情感交流的溫度可言。

這段暖場,形同整齣戲的序場,對整個表演文本而言頗具重要性,因為,當觀眾席燈暗、舞台區燈轉亮之時,劇中的女孩(鄭心慈飾演)一開口便是:「我們分手吧。」,坐在筆電前的男孩(身兼編劇導演的黃琦勝飾演)則態度輕鬆以對:「幽默喔。」接下來,整場近六十分鐘的表演帶領觀眾進入一段愛情關係中不斷影響分或合的攻防戰,一如導演對於兩個演員在舞台上的場面調度,分處二地、靠近、面對面、走開、背對彼此等不同距離和面向,在充滿質問、吵架、衝突的過程中,兩個人不斷互相掀開責咎、積怨的底牌而暴露自身的脆弱、幼稚、矛盾⋯⋯直到最後,劇中男女角色稱呼對手演員真實姓名「OOO,你辛苦了!」,互相擁抱,全場燈暗,劇終。

筆者以為,當這齣戲的尾聲,來到了男女二人相擁互道再見的時刻,理當是一種關係的終結,但是,以當天觀賞現場的感受,可說分歧如下:首先,自然是承接全劇男女峰迴路轉之劇烈爭吵的曲線,終至和緩停歇,宣告了兩人關係畫上句號;可是,由於前述暖場階段的演員移動和眼神等表現,不足以傳遞清楚的動機和心情背景,以及上半場的角色情緒能量有些地方趨於模糊等影響,最終結局產生了一種「情侶關係未必終結」的延續感,使得兩人分分合合的歷程,給人迴圈聯想,於上半場不免使人疲乏;再者,當燈暗之前,突然聽到劇中男女朋友互相以演員日常生活真實姓名稱呼之,不禁讓人感覺一種複雜的趣味,頓時猶如聽到了兩位演員給予彼此的慰藉,抑或是編導從創作主導立場上與自身的和解!?又或者,劇本似乎企圖傳達一種釋然的想像,不過,若是劇中男女在這之前的數次溝通表現,無法說服對方接受(甚或是委屈妥協都好),同時角色身上也有些堆疊或轉折的戲劇動作未能清楚達成,恐怕現場觀眾還是無法跟隨劇中人物心念流轉的方向而同行吧。

若是從表現手法而言,《壞情人》一劇可說是在寫實表演的基礎上,完成整體的敘事,一如舞台上陳列的衣櫥、床鋪、沙發、桌椅、檯燈、書架、地墊等傢俱,林林總總,十分具體。在舞台中間書櫃中段區位擺放的兩個絨毛玩偶-佩佩豬與喬治的恐龍先生,分別是粉紅、綠色造型,儼然成為場上的視覺亮點之外,也常被演員刻意抱起、放下,因此,很明顯的,成了劇中男女角色的象徵物件。

另外,在整場糾結著是否要分手、為何要分手的情節之中,兩人有一段進入「假設不同時地相識」和角色扮演的情境推演,產生了活潑跳躍的戲劇效果,打破單一方向的線性敘事時間軸,使得既有寫實基調之外,於全劇大小衝突爆發之間增添了有趣轉折。

兩位演員的專注投入,對於接近自身同齡同儕的角色設定頗能靠近而發揮自如,只是某些時候稍嫌口齒不夠清楚,例如:兩人從暖場時間的默默醞釀,一開場便是女方提出分手的要求,可惜在音量和咬字均不足的情況下,硬生生減弱了編劇原來可能設想的戲劇效果。值得慶幸的是,下半場兩人一陣肢體推拉之後,筆者特別感覺到演員的角色樣貌、以及角色關係逐漸活絡自在起來。

雖然此作品探討人們處於愛情關係中的高度表演性,包括了情侶之間互相的退守和進擊、脆弱或傲慢、暴露或偽裝、試探猜忌懷疑的互相換位、扮演等等各種技倆,難免讓人容易連結起相同主題的英國劇作家品特經典之作《情人》,以及去年底於台南登場的《愛的落幕》,前後相較之下,即使這齣戲是一個高雄地區新創劇團初試啼聲的作品,尚待時間的淬煉,但編導表現有其用心編織的結構與基本水平,不顯青澀,建議該團繼續發展這文本,或可不同形式再次呈現。

假設可以再有更多期許,筆者好奇在日常陳設走向的舞台設計,如果予以稍加的簡潔或加倍的瑣碎細節,是否能有助創造出更有美學風格、更有所指的舞台意象?其次,在這次類似鏡框式舞台的觀演關係中,演員是否思考過角色如何處理與觀眾之間近距離的「第四面牆」,以便進一步共創劇情所需的生活感、空間感?

末了,回歸藝文環境的觀察。推出《壞情人》的響座劇場,應屬千禧年後高雄地區現代劇場的最新動態【2】,今後能夠在這個二十坪的黑盒子空間開創多少可能性,發出什麼樣的聲響,值得持續關注。

註釋

1、「響座劇場──在城市裡發出聲響的座標」,可參閱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zonetheatre/

2、筆者所知千禧年後高雄地區新成立的劇團有:白開水劇團(2011年成立)、表演家合作社劇團(2014年成立,團長張漢軒為2000年成立的台灣戲劇表演家劇團的資深工作夥伴)、大事件劇場劇團(2015年成立)、橄欖葉劇團(2015年推出首場《當陽光劃過》,團長張皓瑀為1998年成立的豆子劇團團長曾秀玲之子)。如有疏漏或錯誤者,有請指正。

《壞情人》

演出|響座劇場
時間|2020/03/14 16:30
地點|高雄市響座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