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狂想中的最終魔王《DAY AFTER DAY》
2月
20
2019
DAY AFTER DAY(林維仁提供/攝影顏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3次瀏覽
羅家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DAY AFTER DAY》編導為林維仁與陳思樺(共同創作),製作人林維仁,其創作體現出當代社會的實事寫照,經日新月異的時光流逝,反映出現代人對於自己周遭的人、事、物,隨科技時代的演進而有所抽離,在隨曇花一現的跟風潮流之中,為滿足社會環境的需求而迷失自我。整個作品以現代舞的演出形式,呈現出個別個體在面對自我內在的拉扯與接納。

開場以「日常生活」為主軸,破冰地將日常所面臨的各種自我內在作為開端,分別意象地從生活形式中表象描述。舞者的表演服以「藍色調」為基底,一名舞者橫躺在四位彎曲在地上的舞者們背上,設定好鬧鈴及日常自己所蓋的棉被,場面的燈光隨時光流逝,日夜轉換的過程中,鬧鐘接二連三的響起,清楚的將日復一日的時光壓縮,舞者便開始一一進行生活起床後的梳理,完整運用整個納豆劇場之舞台空間,創造出廁所和洗手台等意象空間。此評論以創作者作為分析有二,分別為舞蹈創作及音樂之選用。

一、舞蹈創作部分:

首先,從獨舞的角度切入,隨音樂的不同調性,個別描述在面對自我內在的情境而有所區別。其中透過物件及空間的互動,例如:椅子、牆、欄杆、恐龍手套、動物頭套等,皆鮮明化所有對於生活的不同面向,如權利、慾望、墮落、性感、死亡及武裝自我等。雙人舞的角度來看,從場景的時空,轉換到KTV並播放著曲目〈夢醒時分〉,一位身穿花襯衫的客人象徵在地性的符號,另一位赤落的舞者將這位客人的花襯衫、灰長褲及襪子脫下後,便穿在自己的身上,將整個情緒轉移,兩位舞者相互依附在一張鐵椅上,不斷呈現自己在感情路上的拉扯及掙扎的階段。

在面對社會的自我武裝,舞者們拿下面具後,呈現出心的疲累,便圍成一個圓,搭配現場演唱排灣族的古調〈思念〉,思念那真實迷失的自己。在群體之中,舞者一個個脫離這個圓,體現出為滿足此社會之需求,將迷失的自我來配合他人的趕流行之現象;直到最後,場上留下一名舞者不斷的重複先前團體的動作,而其餘舞者分別在舞台的四周,將「紙飛機」投射至舞台中正在不斷重複動作的獨舞者身上。紙飛機劃過的或許是希望、紀念、自由以及渴望,亦或是一種自己內在對於世界的寄託。

二、音樂選用部分:

演出音樂的曲風風格多樣,如同生活般的多采多姿,以及各種色彩的種種紀錄。後段的群舞部分以台語歌曲為主,反映出台灣的本土性之音樂符號意義。音樂中包含台語的生活對話,回歸到初衷、回憶等。整體的音樂風格主要以迷幻搖滾為主,搭配藍色調的表演服,完整體現憂鬱的迷惘。就舞台空間運用而言,其創作構圖部分,將一、二樓的平行時空之畫面有所豐富運用。其中,在群舞演出的片段時,搭配夜店的環境音效,音樂中獨白的內容包含:一杯烈酒、時間的擴散、風、夢中、玫瑰的花香等,個別將創作的符碼,透過獨白的形式將創作者想要的情境加以表達。

最後,創作者將舞者們的「藍色調」表演服,代表著「憂鬱」的象徵,並透過日常生活的表現形式來探索生活中的可能性。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最大魔王,便為自己,在各個舞蹈的段落之中,反映出當代的社會現象。

《DAY AFTER DAY》

演出|林維仁獨立製作
時間|2019/01/31 19:30
地點|納豆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