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前的天鵝之歌《夜王子》
9月
26
2012
夜王子(春美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89次瀏覽
張啟豐

《夜王子》可說是筆者近年所見春美歌劇團的演出製作中,唱演表現最穩定、最精彩的一次!

該劇題材延續春美一貫奇情耽美風格,以郭春美為唯一主角,眾星拱月,獨顯輝光!劇演出雲國大王子巴萊(郭春美飾)戰功彪炳、心高氣傲,國內因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引發群眾抗議。二王子巴丹(陳禹安飾)與青梅竹馬達娜(王台玲飾)私訂終生,卻遭即將繼承王位的巴萊橫刀奪愛,巴丹受到著意報滅教毀眼之仇的巫毒教教主伊拉(林佩儀飾)所惑,由伊拉下咒將巴萊變為面貌醜陋之人。巴萊被逐出宮,開始另一段人生;巴丹繼位為王,不僅差一點將出雲國葬送於巫毒教之手,達娜亦因而身亡。巴萊湊巧解救當初抗議群眾之一的奴紗,受神醫所治,夜晚時得以恢復原貌,此即夜王子之由來。劇末巴萊率眾大破巫毒教、殺死伊拉,但自己亦將因咒語期限而亡,緊張危急之時,奴紗自願為巴萊自刎身亡,幕落。

全劇以權位對比真心,關鍵轉折為巴萊中咒獲救之後的日夜容貌轉換,讓他由「天之驕子」回到「人」的位置,重新面對一切。《夜王子》不論情節、結構、 語言,皆穩稱而無生澀之感;探討的主題雖非標新立異,但寫來誠懇而不花俏,著實難得。可惜此劇為編劇許芳慈的天鵝之歌,她終究未能親眼看到劇作上演。

除了劇情之外,最令人擊節的,莫過於全劇的唱演表現。光芒最為耀眼的,當然是郭春美,她自有其舞台魅力與表演風格,此不待言;但更精彩的是她的演唱從自始至終都相當穩定,其音質雖非清亮一派,但辨識度極高:中低音渾厚寬實,令人低迴,高音則收束而富穿透力,直具穿雲裂帛之勢。劇中所唱曲調雖多為【都馬】、【七字】,但是行腔轉調每每不同,聲情並茂、各呈姿態,【慢頭】唱來有波有折,表現精彩;實實具大家風範!陳禹安聲音清亮,咬字清晰,各類曲調唱來毫不費力;其著意刻劃人物,上半場表現極佳,能在唱唸做表之中詮釋人物心態,下半場則稍嫌匆促,層次較不明顯。整體表現已具大將之風,相當值得期待!林佩儀的演唱藉聲情傳達人物性格,(刻意)低抑的聲音詮釋令人印象深刻,尤其【運河哭】一曲,處理得特別且具說服力。此外,王台玲、簡嘉誼唱演雖有一定水準,但也都還有進步空間;至於群眾,則個個有戲,更增加全劇演出的精彩度。

此劇的音樂設計中規中矩,雖以既有曲調為主,但都頗契合情節發展與人物心情,雖然【都馬】、【七字】出現的比例不低,但都能因為演員的演唱詮釋而各顯風貌;其中還出現三拍子的【都馬】,不僅展現音樂設計的企圖心,更開發了【都馬】編腔的多元靈活性。

上文述及劇末奴紗自願為巴萊自刎身亡,幕落。此一未稱圓滿的結局,或許可以引人深思,亦可視為不落俗套的處理。然而,演員謝幕時,舞臺上卻呈現這麼一段:多人欲使奴紗復生而不得,最後由巴萊使奴紗復生(或轉醒)。這一段究竟是真正的結局?還是純粹謝幕的趣味安排?觀眾如我者,實在是一頭霧水…因為這關乎全劇的結構與情節安排。近來戲曲演出多有「花式謝幕」,只是,這齣戲大概是「猴腮雷」的「花式旋轉」吧。

《夜王子》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12/09/23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