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前的天鵝之歌《夜王子》
9月
26
2012
夜王子(春美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42次瀏覽
張啟豐

《夜王子》可說是筆者近年所見春美歌劇團的演出製作中,唱演表現最穩定、最精彩的一次!

該劇題材延續春美一貫奇情耽美風格,以郭春美為唯一主角,眾星拱月,獨顯輝光!劇演出雲國大王子巴萊(郭春美飾)戰功彪炳、心高氣傲,國內因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引發群眾抗議。二王子巴丹(陳禹安飾)與青梅竹馬達娜(王台玲飾)私訂終生,卻遭即將繼承王位的巴萊橫刀奪愛,巴丹受到著意報滅教毀眼之仇的巫毒教教主伊拉(林佩儀飾)所惑,由伊拉下咒將巴萊變為面貌醜陋之人。巴萊被逐出宮,開始另一段人生;巴丹繼位為王,不僅差一點將出雲國葬送於巫毒教之手,達娜亦因而身亡。巴萊湊巧解救當初抗議群眾之一的奴紗,受神醫所治,夜晚時得以恢復原貌,此即夜王子之由來。劇末巴萊率眾大破巫毒教、殺死伊拉,但自己亦將因咒語期限而亡,緊張危急之時,奴紗自願為巴萊自刎身亡,幕落。

全劇以權位對比真心,關鍵轉折為巴萊中咒獲救之後的日夜容貌轉換,讓他由「天之驕子」回到「人」的位置,重新面對一切。《夜王子》不論情節、結構、 語言,皆穩稱而無生澀之感;探討的主題雖非標新立異,但寫來誠懇而不花俏,著實難得。可惜此劇為編劇許芳慈的天鵝之歌,她終究未能親眼看到劇作上演。

除了劇情之外,最令人擊節的,莫過於全劇的唱演表現。光芒最為耀眼的,當然是郭春美,她自有其舞台魅力與表演風格,此不待言;但更精彩的是她的演唱從自始至終都相當穩定,其音質雖非清亮一派,但辨識度極高:中低音渾厚寬實,令人低迴,高音則收束而富穿透力,直具穿雲裂帛之勢。劇中所唱曲調雖多為【都馬】、【七字】,但是行腔轉調每每不同,聲情並茂、各呈姿態,【慢頭】唱來有波有折,表現精彩;實實具大家風範!陳禹安聲音清亮,咬字清晰,各類曲調唱來毫不費力;其著意刻劃人物,上半場表現極佳,能在唱唸做表之中詮釋人物心態,下半場則稍嫌匆促,層次較不明顯。整體表現已具大將之風,相當值得期待!林佩儀的演唱藉聲情傳達人物性格,(刻意)低抑的聲音詮釋令人印象深刻,尤其【運河哭】一曲,處理得特別且具說服力。此外,王台玲、簡嘉誼唱演雖有一定水準,但也都還有進步空間;至於群眾,則個個有戲,更增加全劇演出的精彩度。

此劇的音樂設計中規中矩,雖以既有曲調為主,但都頗契合情節發展與人物心情,雖然【都馬】、【七字】出現的比例不低,但都能因為演員的演唱詮釋而各顯風貌;其中還出現三拍子的【都馬】,不僅展現音樂設計的企圖心,更開發了【都馬】編腔的多元靈活性。

上文述及劇末奴紗自願為巴萊自刎身亡,幕落。此一未稱圓滿的結局,或許可以引人深思,亦可視為不落俗套的處理。然而,演員謝幕時,舞臺上卻呈現這麼一段:多人欲使奴紗復生而不得,最後由巴萊使奴紗復生(或轉醒)。這一段究竟是真正的結局?還是純粹謝幕的趣味安排?觀眾如我者,實在是一頭霧水…因為這關乎全劇的結構與情節安排。近來戲曲演出多有「花式謝幕」,只是,這齣戲大概是「猴腮雷」的「花式旋轉」吧。

《夜王子》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12/09/23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