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領域的身體思考《肥皂歌劇》
10月
08
2012
肥皂歌劇(關渡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2次瀏覽
謝東寧

2012關渡藝術節將《肥皂歌劇》列入「跨領域」節目,但這節目是法國精力最旺盛的「新舞蹈」女編舞家瑪希德‧墨尼爾的作品,她跟歷史上很多編舞家一樣,找來美術領域的藝術家(例如畢卡索、夏卡爾、羅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來創作舞台,只是這次關於舞蹈(舞者)與美術(布景)的位置,從主/從關係調整為相互融合。所以說精確一點描述,這還是一個舞蹈作品,一個「融合」美術觀念的舞蹈作品。

演出尚未開始,舞台突然從天而降大量的白色泡沫,泡沫越來越多成為一個巨大的白色雲朵,佔領了整個空間,甚至逼近觀眾席;而當泡沫機器停止運作,觀眾席也跟著燈暗,原來舞作已經開始。這個白色雲朵(White box)創造了舞台的另一個空間,一個白衣舞者坐在前方地板凝視著它,另外三個舞者則鑽了進去,而這個空間在細微電子聲響中(後來才知道,是泡沫的錄音聲),開始慢慢地產生變化。

雲朵產生各種緩慢悠微的變化,然後我們也看到其中的舞者,原來是他們讓這個空間產生變化,從美術的角度而言,也可視為一個身體與泡沫的「活動雕塑」。從大塊整體到分區的變化,雲朵附著在舞者身上,把玩各種讓觀眾自己去定義的形狀,有些單人完成、有些多人合作,身體雖然隱藏在物件(Object)之中,但是我們還是看得到身體(舞蹈)。

在逐漸消失的泡沫舞台,眾舞者在底板掀出一張白色四方形木板,這張木板構成一個垂直立面,然後白色舞衣女子立在前方,像畫布上的顏料開始舞動身軀;而當舞者們頂著木板,天上降下大量的白色泡沫,然後將木板往後台牆上一撞,噴出四射的白色泡沫之後,彷彿盤古開天,開始了另一階段的故事,這故事就是原文舞名《Soapéra》的雙重隱喻─電視「肥皂劇」。

這張畫布上面描繪的,是四個人構成的「世界」,舞者用日常生活中動作入舞,畫板像一張桌子般,舞者們坐在桌前,用上半身展現彼此的關係,也開始顯示人類的愛恨慾望情仇。然後木板平攤在地板,編舞家利用有人聲的爵士歌曲,當舞者離開木板、音樂就停止,來構成這個五顏六色(舞者服裝),舞台上的小世界(圖畫)。而最後,這種種的奇想與溫柔,卻以暴力終結,如同這首一直延續的爵士歌曲「人們用冷漠築了另一面牆,這面牆,把我所有歡樂都偷走了……」三個舞者將一個舞者逐出畫布,然後用木板將他逼到牆邊,然後用力一擊將之毀滅。

就傳統舞蹈觀念來看,這個法國新舞蹈運動老將的作品,舞蹈成分實在很少,但就美術作品來說,這個類行為藝術的表演,卻充滿了身體,這究竟算不算舞蹈作品呢?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編舞家墨尼爾,三十年創作生涯的46個作品,內容從文學到音樂、從心理學、哲學到社會學、從古典、流行到前衛、從繪畫到裝置藝術…。就她而言,如果人類的身體,原來包涵了這些豐富領域,那麼舞蹈為什麼不去探討,不去結合這些領域,而只把自己封閉在「舞蹈」的舊觀念裡呢?

精彩的《肥皂歌劇》提供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個跨領域的舞蹈表演,更是身體與材質、空間,及人類與其生存空間,一場美學與哲學的警世辯證。

《肥皂歌劇》

演出|瑪希德.墨尼爾 法國蒙彼利埃編舞中心
時間|2012/10/06 16: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應是創作者刻意造成的不確定狀態,讓新形式的探索,保持規則彈性和開放。肢體的微妙處在於與泡沫之間,時而主動、時而被動的互動關係;速度互相呼應;質地時而溫柔時而暴力。當舞者聯手抬起一片平板推起泡沫,瞬間勢力萬鈞,人沒入牆面,泡沫飛濺如星,在關鍵時刻顯得張力十足。(林乃文)
10月
12
2012
舞者在我們看的更仔細的泡沫銀河系或是乳房象徵女性的聯想中慢慢孕育出來,他們的身體被這些世界代表「已知」的泡沫包覆,全身閃爍,生命驛動很自然卻也很無從選擇的需要存在,並且必須懂得如何玩遊戲。(徐宇霆)
10月
08
2012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