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領域的身體思考《肥皂歌劇》
10月
08
2012
肥皂歌劇(關渡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8次瀏覽
謝東寧

2012關渡藝術節將《肥皂歌劇》列入「跨領域」節目,但這節目是法國精力最旺盛的「新舞蹈」女編舞家瑪希德‧墨尼爾的作品,她跟歷史上很多編舞家一樣,找來美術領域的藝術家(例如畢卡索、夏卡爾、羅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來創作舞台,只是這次關於舞蹈(舞者)與美術(布景)的位置,從主/從關係調整為相互融合。所以說精確一點描述,這還是一個舞蹈作品,一個「融合」美術觀念的舞蹈作品。

演出尚未開始,舞台突然從天而降大量的白色泡沫,泡沫越來越多成為一個巨大的白色雲朵,佔領了整個空間,甚至逼近觀眾席;而當泡沫機器停止運作,觀眾席也跟著燈暗,原來舞作已經開始。這個白色雲朵(White box)創造了舞台的另一個空間,一個白衣舞者坐在前方地板凝視著它,另外三個舞者則鑽了進去,而這個空間在細微電子聲響中(後來才知道,是泡沫的錄音聲),開始慢慢地產生變化。

雲朵產生各種緩慢悠微的變化,然後我們也看到其中的舞者,原來是他們讓這個空間產生變化,從美術的角度而言,也可視為一個身體與泡沫的「活動雕塑」。從大塊整體到分區的變化,雲朵附著在舞者身上,把玩各種讓觀眾自己去定義的形狀,有些單人完成、有些多人合作,身體雖然隱藏在物件(Object)之中,但是我們還是看得到身體(舞蹈)。

在逐漸消失的泡沫舞台,眾舞者在底板掀出一張白色四方形木板,這張木板構成一個垂直立面,然後白色舞衣女子立在前方,像畫布上的顏料開始舞動身軀;而當舞者們頂著木板,天上降下大量的白色泡沫,然後將木板往後台牆上一撞,噴出四射的白色泡沫之後,彷彿盤古開天,開始了另一階段的故事,這故事就是原文舞名《Soapéra》的雙重隱喻─電視「肥皂劇」。

這張畫布上面描繪的,是四個人構成的「世界」,舞者用日常生活中動作入舞,畫板像一張桌子般,舞者們坐在桌前,用上半身展現彼此的關係,也開始顯示人類的愛恨慾望情仇。然後木板平攤在地板,編舞家利用有人聲的爵士歌曲,當舞者離開木板、音樂就停止,來構成這個五顏六色(舞者服裝),舞台上的小世界(圖畫)。而最後,這種種的奇想與溫柔,卻以暴力終結,如同這首一直延續的爵士歌曲「人們用冷漠築了另一面牆,這面牆,把我所有歡樂都偷走了……」三個舞者將一個舞者逐出畫布,然後用木板將他逼到牆邊,然後用力一擊將之毀滅。

就傳統舞蹈觀念來看,這個法國新舞蹈運動老將的作品,舞蹈成分實在很少,但就美術作品來說,這個類行為藝術的表演,卻充滿了身體,這究竟算不算舞蹈作品呢?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編舞家墨尼爾,三十年創作生涯的46個作品,內容從文學到音樂、從心理學、哲學到社會學、從古典、流行到前衛、從繪畫到裝置藝術…。就她而言,如果人類的身體,原來包涵了這些豐富領域,那麼舞蹈為什麼不去探討,不去結合這些領域,而只把自己封閉在「舞蹈」的舊觀念裡呢?

精彩的《肥皂歌劇》提供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個跨領域的舞蹈表演,更是身體與材質、空間,及人類與其生存空間,一場美學與哲學的警世辯證。

《肥皂歌劇》

演出|瑪希德.墨尼爾 法國蒙彼利埃編舞中心
時間|2012/10/06 16: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應是創作者刻意造成的不確定狀態,讓新形式的探索,保持規則彈性和開放。肢體的微妙處在於與泡沫之間,時而主動、時而被動的互動關係;速度互相呼應;質地時而溫柔時而暴力。當舞者聯手抬起一片平板推起泡沫,瞬間勢力萬鈞,人沒入牆面,泡沫飛濺如星,在關鍵時刻顯得張力十足。(林乃文)
10月
12
2012
舞者在我們看的更仔細的泡沫銀河系或是乳房象徵女性的聯想中慢慢孕育出來,他們的身體被這些世界代表「已知」的泡沫包覆,全身閃爍,生命驛動很自然卻也很無從選擇的需要存在,並且必須懂得如何玩遊戲。(徐宇霆)
10月
08
2012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