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分類,感受音樂《彼岸夜夏。金屬音樂祭》
7月
24
2018
彼岸夜夏 金屬音樂祭 Setback Line演出照(Setback Line提供/攝影Wilson Yeh)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6次瀏覽
馮祥瑀(專案評論人)

小型金屬音樂祭已經成為Revolver的日常活動之一,雖然整年算下來,這樣的活動數量並不多,但若是每場都能參與的觀眾,便可以在一年之中將目前活躍的金屬樂團聽得耳熟能詳。另一方面,許多在台灣默默創作的金屬樂團很可能幾年才有一次難得的演出,像是本次演出的蛹樂團,就是睽違兩年之後的首次演出。三個樂團之中,演出場次比較多且活躍的樂團為道德深淵,而Setback Line則是新成立不久的樂團。

就當天演出樂團的串場對話可以得知,道德深淵以及Setback Line都是受到蛹樂團的邀請而來,許多樂迷並不是因為這兩個樂團而來,但儘管如此,演出氣氛仍是熱鬧的。相較蛹樂團的演出來說,樂迷的反應比熱烈,也可以看出其大多是樂團成員的親朋好友。

從演出看來,Setback Line與蛹樂團都是以多元的音樂元素混搭出自己的風格,但就聽覺安排上來說,我認為Setback Line對於段落以及樂句的結構安排比起蛹樂團來得更有邏輯些。而蛹樂團在節奏上的編排以及切分音的使用則比Setback Line來說更加出其不意,甚至有些也不是尋常出現的拍點。許多樂團在段落的編排上會以某個樂器作為主軸,來編寫其他樂器的樂句,但是蛹樂團的爵士鼓節奏既不像是一邊常見的輔助支撐式或主導式的演奏方式,反而更與其他樂器之間有明顯的節奏上的分野。更具體來說,蛹樂團的爵士鼓樂句的律動與其他樂器之間並不同,但又能在維持基本節奏狀態下增加許多切分音以及附點音符樂句,使得其作品常常有種對不上拍的錯覺,其實是因為節奏相當獨特的緣故。

而道德深淵的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音樂的律動。其作品的節奏與樂句編排都具有一種容易隨之起舞的律動感,因此比起其他兩個樂團更加容易讓聽眾跟著甩頭、一起搖晃。除此之外,道德深淵作品另一個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其經常使用的電子音樂元素與效果。在這些不同聲音的堆砌之下,道德深淵的某些作品使人感覺更加冰冷,主唱唱腔的爆發力以及特殊音色也為樂團增添不少丰采。道德深淵能夠在每一首歌曲之間做到相當細微的律動感轉換與調整,是相當優秀且有趣的樂團。

本場次演出的樂團都有些小小的缺點,例如掉拍以及對於舞台生疏等問題。已經有兩年沒有演出的蛹樂團在舞台動作的呈現上略顯生疏,不過台下的反應還是相當熱烈。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則是有關音樂的分類。從這場演出可以看到,所謂關於次風格的分類實際上是相當難以進行的。就Holt (2007)的觀點來說,次風格的分類由於相似的音樂元素以及論述很多,在分類上本來就不容易。再者,以許多創新融合的名詞去分類這些音樂,實際上並沒有使我們對於音樂的了解增加多少,而許多分類名詞對於創作者來說也不是他們真正在乎的。因此,或許從表演本身的型態與論述去進行分類有助於我們從另一個全然不同的角度去觀看音樂分類。

倘若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台灣金屬樂團的創作以及表演可以大致分為兩種取向,一種為戲謔搞笑式,另外一種則為嚴肅論述式的。然而並沒有某一個樂團能夠完全代表這兩種取向,幾乎所有的樂團都會介於這兩種取向之間,時而嚴肅、時而搞笑。還記得幾年前仍相當活躍的Beyond Cure樂團,在團員大換血之前,大多時候都以搞笑式的演出為主,讓人備感親切。而在成員改制之後,大多則以後者為主。我並不是說兩種取向有絕對的優劣,它們僅僅是作為一個樂團不同的面貌。而本次演出的樂團也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既不會太過嚴肅,也不會過分搞笑。這樣演出形式大概可以說是一種常態,但有時這些樂團也會為了活動而有特別製作與編輯。兩種表演方式的劃分取決於其作品所表現的內容與串場時的談話與勢態,給予觀眾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讓表演更加靈活、充滿動能,後者則時常使觀眾帶有某種目的聆聽音樂,使得看演出成為一種論述的表意與實踐。而這兩種演出形式也取決於不同的場合、時間與地點。

回到Revolver這個場域來說,我認為在其所舉辦的小型金屬音樂祭中,較少看到比較偏向戲謔搞笑式的演出。至於兩者對於台灣金屬場景的建構有什麼樣的貢獻與功能?則有賴更多關注與討論。

《彼岸夜夏。金屬音樂祭》

演出|蛹樂團、道德深淵、Setback Line
時間|2018/07/08 20:00
地點|Revolver Bar Taipei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