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可能—2020 InTW《New Step》
2月
04
2020
The last winner(InTW舞影工作室提供/攝影彭俊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80次瀏覽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New Step》的展演為InTW舞影工作室主辦的國際大師班工作坊成果的延伸,是以舞蹈平台的概念,匯集國內外不同類型編舞者的小型展演。依據展演與節目單內容,此次大師班工作坊邀請了瑞典籍的Julia Ehrstrand與來自中國長期在紐約發展的回廣磊兩位編舞者。

漫塵被服(InTW舞影工作室提供/攝影彭俊銘)

此次展演一共四支舞蹈作品,分別為:二支獨舞,二支群舞,在展演安排上正好可交錯演出,由獨舞先,群舞後。第一支舞作《漫塵被服》,由施亞廷編創,文韻筑演出;約十五分鐘的長度,可約略分為三段,地板上一道微光,黑暗中鋼琴獨奏聲響起,舞者的肢體伴隨著音樂延展,在不同方位裡上肢動作與下肢動作交互扭轉、位移,像極在黑暗中漫舞的精靈,輕盈而優雅;中段,原先置於左舞台地面的白色紗布在紅色的燈光中緩緩旋起而掛於空中,像似紅塵裡的邀請,舞者也從原先的蜷臥其上,轉而被紗幔包裹,舞動於其中,肢體動作也帶了一絲些許的抵抗與燥動;後段,離開了紗幔的舞者,再度回到微光中的黑暗裡,回到安靜中卻也多了原先的不同。或許,所有的過程皆是如此,每一段過程皆有其所能給予的養份,經歷過離開後,再回來也帶回了不一樣的心境與視野。

由Julia Ehrstrand編創的《Warg》與回廣磊編創的《The last winner》(Part of “The Silent Voice”)為群舞作品。《Warg》充滿速度感與爆發力的動作語彙不只挑戰舞者的肢體運動能力,也讓觀者充滿視覺上的憾動,尤其是在排練場這樣如此親密的觀演場域之中。而回廣磊的《The last winner》則是其2019年新作《The Silent Voice》(沉默的聲音)的一部份。舞者們一出場即用手摀住嘴巴,眼神驚慌不安,並單手按住腹部,或二人,或三人的佔據整個空間,彼此間或互動冷漠,或互不交流。直到一位舞者開始大笑,以一種突兀、荒涼卻又令人心疼的大笑聲,淹沒空間,帶出其餘舞者的笑聲,只是,任誰都知道這不是開心幸福的笑。而集體噤聲踏步向前,或往上仰望的姿態,亦一再帶出舞作本身沉重的本質。

The last winner(InTW舞影工作室提供/攝影彭俊銘)

Warg(InTW舞影工作室提供/攝影彭俊銘)

林季萱自編自舞的《島嶼》分別以水、風、土、火依序呈現,開場,吳金黛錄製的《我的海洋》臺灣海洋之聲傾瀉而出,配以舞者手上的魚兒,一幅充滿童趣溫馨的畫面油然而生,舞者腳下的報紙象徵著島嶼/土地,四周環繞著海洋,隨著舞者手上道具的變換,紙張的移動、覆蓋,肢體動作的流變,風、土、火等元素相繼在動作中顯現,並且在那看似日常的動作裡,映現出編創者對島嶼的心情,是支動人的小品舞作。

島嶼(InTW舞影工作室提供/攝影彭俊銘)

InTW舞影工作室近兩年積極拓展不同的合作模式,此次,以臺灣為起始點,連結國內外不同類型的當代舞蹈編舞者/舞者,搭配大師班工作坊成果展現,專注於純粹的舞蹈肢體作品的創作,再再回應了舞蹈的本質,對國內當代舞蹈技巧的創作累積亦有所助益。相對於國內其它大型且充滿多種領域的舞蹈節/舞蹈平台,這樣小型且專注於某一領域的民間舞蹈平台,亦有期值得鼓勵與長期觀察的可行。

《New Step》

演出|InTW舞影工作室
時間|2020/01/12 15: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果酒練舞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