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新力量《笛.中.琴—在時間深處相遇》
1月
16
2017
笛.中.琴—在時間深處相遇(藝星Artist Star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46次瀏覽
唐慧如(音樂教師)

三位年紀平均二十五歲的旅歐演奏家─木笛新秀梁益彰、中提琴家林曔瀚,與日本籍大鍵琴家須藤真地子組成的IJ SPACE室內樂,良好的演奏技巧與絕佳的默契,在新的一年開始,帶給觀眾美好的音樂饗宴。

曲目的安排分為上下半場各四首作品,除了帶來傳統三重奏鳴曲之曲目,亦演出了現代作曲家的作品。前兩首為木笛和大鍵琴演出組合,充滿生命力的演奏,可感受到兩人絕佳的默契。在一剛開始樂曲結束時,梁益彰向大家介紹了不同大小及調性的木笛,也簡單介紹了大鍵琴的歷史;帶點青澀的談吐,卻令人感受到演奏家強烈想向大家介紹樂器的熱忱,使觀眾在聆賞音樂之餘亦能吸收相關音樂知識。

節目也安排了與中提琴與大鍵琴各一首獨奏樂曲,讓聽眾稍跳脫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氛圍。兩首皆為20世紀的作品,分別為Ligeti〈Sonata for solo Viola〉第一樂章,與Roderik de Man 的〈Frenzy〉。不知是不是過於緊張,中提琴獨奏時,筆者總覺得長音的張力不是很夠,民謠歌唱的線條略顯單薄。融合爵士樂與早期音樂減值寫作手法的〈Frenzy〉,融合了許多大鍵琴的演奏手法,可惜演奏者在演出過程中,快速音群片段有些許錯音,無法達到樂曲的一氣呵成。綜觀以上也許並非完美的演出,但仍可看見樂壇新勢力正慢慢崛起。

整場音樂會最令筆者驚豔的一個作品與詮釋,是委託日本新銳作曲家佐原洸為木笛和大鍵琴寫的〈Mask〉,除了打破以往大家對此樂器組合的傳統印象外,亦打破了大家對現代音樂即聽不懂印象,作品並非只是純粹在玩聲響。而篇幅不長的樂曲創作介紹,更給聽眾與演奏者無限想像空間:面具底下,究竟隱藏了些什麼秘密?

從售票系統一掃而空的情形可得知,三位演奏家的人氣與演奏實力不容小覷。而我們也期許演奏家除了維護傳統古樂外,亦能嘗試更多新的演奏方式,創造出更多新穎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木笛演奏其實發展的不錯,從國中小音樂課的教學,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與大大小小民間的音樂比賽(如台灣直笛大賽、Aulos直笛大賽以及裕元獎全國兒童木笛合奏表演賽等等)皆可看出。近期,清華大學音樂系亦開始招收主修木笛之學生,期待台灣能培養出更多的木笛演奏家,讓質樸的木笛好聲音能繼續流傳,別讓學生因高中無直笛團可加入,而中斷了木笛的學習。

《笛.中.琴—在時間深處相遇》

演出|藝星Artist Star
時間|2017/01/02 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