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貝多芬《維也納交響樂團》
4月
04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92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每年的聖誕節與復活節前夕,是歐洲交響樂團巡迴演出的熱季,維也納交響樂團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的演出,應是今年春天這一波最浩大的組合。本次維也納交響樂團的亞洲巡迴包括了日本、韓國、台灣,維也納作為音樂重鎮,雖然該團名氣不及最負盛名的維也納愛樂,但過去常駐的指揮家,除了眾多音樂大師之外,前任音樂總監路易西(Fabio Luisi)、約丹(Philippe Jordan)、奧羅斯科–埃斯特拉達(Andrés Orozco-Estrada )也都是當今歐美樂壇的一方霸主,本次未能邀請到即將上任的新任總監波佩卡(Petr Popelka)隨團,而由指揮家威爾伯(Omer Meir Wellber)代替,讓台灣樂迷無法見識維也納樂壇最新的品味,應是美中不足。而樂團帶來台灣演出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除了是配合慶祝台南建城四百年的系列活動之外,也是維也納交響樂團於本樂季跨年演出的曲目。

音樂會上半場,由華格納的《唐懷瑟序曲》開場,在聖詠過後,便以偏快的速度,展現音樂的熱情與緊湊,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樂團的銅管表現,將華格納設計的血脈噴張氛圍,一層一層往上堆高,特別是低音銅管的渾厚音色,讓樂團有很堅固的基底,而當中由中提琴帶頭的維納斯堡動機,維也納交響樂團的弦樂聲部,也讓我們見識到了歐洲職業樂團該有的演奏水準。筆者是第一次聆聽威爾伯的指揮演出,也許是其長期歌劇院的經驗,讓音樂處理相當流暢密集,樂句之間幾乎沒有縫隙,樂團也跟得相當緊,讓筆者覺得台上演出,比起音樂廳的舞台,更像是芭蕾舞劇的樂池。

音樂會下半場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雖然許多人心中可能已經成為古典樂的濫觴,但是作曲家在曲子中為演奏者留下的許多考驗,依然是檢驗指揮家與樂團能力的明確指標,第一樂章的開場的混沌,樂團呈現了相當清晰的演奏,音樂有稜有角,維也納交響樂團的木管,雖然未能展現如柏林愛樂一般的「超人技巧」,但也都演奏到位沒有失分,而第二樂章的速度則是相當流暢也偏快,緊湊之下就算是反覆樂段也並未讓人感到乏味無趣,反倒是交替在其中的長音令筆者感到沒有好好被拿來對比利用,小小可惜。而樂團的低音管、雙簧管、法國號在速度之下,也都精準達陣。第三樂章的慢板,相較於筆者心中的經典,威爾伯與維也納交響樂團的詮釋,少了些歌場性,雖然明確可以聽出樂手們皆有優秀的演奏能力,但缺乏足夠的堆疊與擴張,筆者覺得略為可惜,而維也納交響樂團遵循傳統,以維也納號代替法國號,雖然樂器比法國號多了一圈,但第三樂章的獨奏仍然精彩,輕鬆而有彈性,是平時在本地樂團幾乎無法聽到的演奏水準。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本場演出的獨唱家也是現今樂壇的翹楚,男低音史諾德(Erwin Schrott)開場的音準略微飄忽,男高音夏德(Michael Schade)的表現也比筆者於歐洲聆聽的印象略少一些自信的亮光,但四位獨唱與合唱團在本場音樂會的表現也皆算是水準之上。而威爾伯也將全曲以熱情洋溢的結尾,為音樂會當晚放了一齣燦爛的煙火。

在台灣歐美樂團的音樂會,就算是以天團價碼票價開售,如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可謂是最安全的票房保證,雖然貝多芬是最能代表維也納的作曲家之一,但這也稍微這也稍微侷限了我們對一流樂團的能力想像,筆者希望就算身處台灣,樂迷仍然能有機會聽見這些樂團的多種風貌。

《維也納交響樂團》

演出|指揮:歐瑪.邁爾.威爾伯、女高音:希拉.巴吉歐、次女高音:史黛芬妮.伊蘭妮、男高音:麥克.夏德、男低音:爾文.史若德、合唱總監:湯瑪斯.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
時間|2024/03/22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