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貝多芬《維也納交響樂團》
4月
04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9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每年的聖誕節與復活節前夕,是歐洲交響樂團巡迴演出的熱季,維也納交響樂團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的演出,應是今年春天這一波最浩大的組合。本次維也納交響樂團的亞洲巡迴包括了日本、韓國、台灣,維也納作為音樂重鎮,雖然該團名氣不及最負盛名的維也納愛樂,但過去常駐的指揮家,除了眾多音樂大師之外,前任音樂總監路易西(Fabio Luisi)、約丹(Philippe Jordan)、奧羅斯科–埃斯特拉達(Andrés Orozco-Estrada )也都是當今歐美樂壇的一方霸主,本次未能邀請到即將上任的新任總監波佩卡(Petr Popelka)隨團,而由指揮家威爾伯(Omer Meir Wellber)代替,讓台灣樂迷無法見識維也納樂壇最新的品味,應是美中不足。而樂團帶來台灣演出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除了是配合慶祝台南建城四百年的系列活動之外,也是維也納交響樂團於本樂季跨年演出的曲目。

音樂會上半場,由華格納的《唐懷瑟序曲》開場,在聖詠過後,便以偏快的速度,展現音樂的熱情與緊湊,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樂團的銅管表現,將華格納設計的血脈噴張氛圍,一層一層往上堆高,特別是低音銅管的渾厚音色,讓樂團有很堅固的基底,而當中由中提琴帶頭的維納斯堡動機,維也納交響樂團的弦樂聲部,也讓我們見識到了歐洲職業樂團該有的演奏水準。筆者是第一次聆聽威爾伯的指揮演出,也許是其長期歌劇院的經驗,讓音樂處理相當流暢密集,樂句之間幾乎沒有縫隙,樂團也跟得相當緊,讓筆者覺得台上演出,比起音樂廳的舞台,更像是芭蕾舞劇的樂池。

音樂會下半場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雖然許多人心中可能已經成為古典樂的濫觴,但是作曲家在曲子中為演奏者留下的許多考驗,依然是檢驗指揮家與樂團能力的明確指標,第一樂章的開場的混沌,樂團呈現了相當清晰的演奏,音樂有稜有角,維也納交響樂團的木管,雖然未能展現如柏林愛樂一般的「超人技巧」,但也都演奏到位沒有失分,而第二樂章的速度則是相當流暢也偏快,緊湊之下就算是反覆樂段也並未讓人感到乏味無趣,反倒是交替在其中的長音令筆者感到沒有好好被拿來對比利用,小小可惜。而樂團的低音管、雙簧管、法國號在速度之下,也都精準達陣。第三樂章的慢板,相較於筆者心中的經典,威爾伯與維也納交響樂團的詮釋,少了些歌場性,雖然明確可以聽出樂手們皆有優秀的演奏能力,但缺乏足夠的堆疊與擴張,筆者覺得略為可惜,而維也納交響樂團遵循傳統,以維也納號代替法國號,雖然樂器比法國號多了一圈,但第三樂章的獨奏仍然精彩,輕鬆而有彈性,是平時在本地樂團幾乎無法聽到的演奏水準。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本場演出的獨唱家也是現今樂壇的翹楚,男低音史諾德(Erwin Schrott)開場的音準略微飄忽,男高音夏德(Michael Schade)的表現也比筆者於歐洲聆聽的印象略少一些自信的亮光,但四位獨唱與合唱團在本場音樂會的表現也皆算是水準之上。而威爾伯也將全曲以熱情洋溢的結尾,為音樂會當晚放了一齣燦爛的煙火。

在台灣歐美樂團的音樂會,就算是以天團價碼票價開售,如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可謂是最安全的票房保證,雖然貝多芬是最能代表維也納的作曲家之一,但這也稍微這也稍微侷限了我們對一流樂團的能力想像,筆者希望就算身處台灣,樂迷仍然能有機會聽見這些樂團的多種風貌。

《維也納交響樂團》

演出|指揮:歐瑪.邁爾.威爾伯、女高音:希拉.巴吉歐、次女高音:史黛芬妮.伊蘭妮、男高音:麥克.夏德、男低音:爾文.史若德、合唱總監:湯瑪斯.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
時間|2024/03/22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