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演出者擔任的是中性的使者,不帶私意的傳達信息,然而音樂家又如何在其中表現個人特質,讓作品與眾不同,正是宗教音樂最困難之處。
11月
24
2023
這場音樂會的節目安排,彷彿是將去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無法實體舉行的遺憾,向觀眾一次補足——不只企圖展現合唱之美,也將其藝術之寬大、純粹、震撼藉由這部傑作一次送上。(徐韻豐)
8月
17
2022
如要「勇闖」這些作品,除了膽識之外,還必須瞭解許多音樂架構的布局、速度結構的改變、每一個樂句的細枝末節、每一個和聲色彩的推移、每一次音樂織度的複雜層次、每一個歌詞咬字的清晰精準等等。
1月
19
2022
下半場的白遼士《幻想交響曲》是本樂季筆者聆聽NSO,認為是表現至今最完整的一曲,整體而言樂團與指揮之間的默契障礙算是完全克服,樂團回應指揮拍點的時間(Timimg)也逐漸拿捏地恰到好處,聽眾也才能真正開始認識馬寇爾的音樂。(徐韻豐)
12月
08
2021
純粹的聲音藝術產生的神聖性,使得音樂成為宗教信仰儀式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尤其是音樂擁有敘事能力,往往能傳情達意於無形。只不過,聲音藝術本身不具形體、過於抽象,導致多數世人不易理解,或是在不知不覺中輕忽了它。(車炎江)
3月
09
2020
呂紹嘉試圖在《命運之歌》營造神界的飄渺與人間的不安,但在實行上並非易事。一開始極弱的力度讓音樂吹彈可破,降E大三和弦的木管部份在音高上有些遲疑不決,但到了低音號與單簧管以三連音扶搖直上,呼應定音鼓的節奏動機之後,就漸入佳境。(劉馬利)
4月
10
2018
史旺宏歌手在完全音程開展至不和諧音程所堆疊的宣敘樂句中,強調文字的功能性,讓歌詞獨大,旋律及和聲幾乎透明到不存在,但又可聽到精準的表現。(劉馬利)
8月
07
2017
約翰․威廉斯的電影音樂成為下半場的重頭戲亦不失為推廣音樂的好方法。但可惜的是曲目同質性太高不說,整體來看,樂團的曲目有喧賓奪主之感,模糊了「合唱音樂節」的焦點,(劉馬利)
8月
02
2017
 
林勤超的詮釋從宏觀端看,每一個樂章及大的樂段的聲響營造的如管風琴般的廣闊富立體感;從細節探究,極致的強弱變化與和聲轉調的處理,在游離之間又保有樂曲的完整性,在傳統的宗教音樂裡,聽見前衛的聲音美學。(劉馬利)
4月
24
2017
 
除了擅用西洋作曲技法及台灣傳統語彙外,亦大量使用教會調式的素歌風格及日本音階來描繪音樂的深邃意境及愁情悵然,是殖民統治下的萬般無奈,更隱藏了被禁錮的悲情吶喊。(劉馬利)
12月
03
2016
不知是否為刻意安排,舞劇中的許多次要角色比主角更教人印象深刻。例如,在〈朱門夜宴篇〉裡,主要是藉由羅慶城和盧怡全所扮演的兩方謀士,他們之間肢體互動所展現的爾虞我詐來表現。扮演丑角的黃平更是搶盡鋒頭,以嬉鬧逗趣反襯權力爭奪的虛偽與無謂。(陳雅萍)
12月
1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