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層的追尋——評《Reality No-Show》
10月
25
2023
Reality No-Show(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張震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5次瀏覽

文 陳正熙(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演出尚未開始,身邊的觀眾就已經開始自拍、打卡、上傳,開始製造「reality」,而由編導蔡柏璋親自錄製的演前須知,也歡迎觀眾在謝幕時拍照打卡上傳,將劇場裡的「reality」與不在場的他人分享。

這一切,不僅在日常生活人際往來中,即便在劇場裡,也已是常態。因此,我們還有必要追問其合理與否,或甚至,真實與否?如果「reality show」與「reality」,已經難以區分,交織構築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真實」,《Reality No-Show》又會呈現出什麼樣的,不同於「reality show」的「真實」?

《Reality No-Show》是由兩個各自獨立,但時而交錯、相互牽制的戲劇動作,交織編造成為一個當代網路社群公民的「生存實境秀」(reality show)。

電視情境喜劇《我的室友都有病》編劇傅若言,因為堅持個人創作理念,而與主角演員衝突,導致劇集停拍,之後在匿名戒酒協會碰到老邵(辰曄),被他與出租情人Caspar的故事所吸引,著手改編為《岸邊的僧侶》電影腳本;電影開拍,傅若言去到柏林,見到德國浪漫主義畫家Caspar名作《岸邊的僧侶》,似乎也在語音導覽中,聽到了未曾謀面的父親的聲音。只是,老邵最後卻說:他與Caspar的故事,根本就只是他所編造,而非真實事件。

另一方面,《我的室友都有病》主角演員詹姆士,當紅之際,卻因為一則疑似「性侵醜聞」,面臨職涯最大危機,被迫配合經紀人瑪丹安排,與約會實境秀主持人Diva,和以「性侵受害者」身份而爆紅的女力網紅徐曉寧,一起在現場直播節目中,聯手搬演一場唇槍舌戰、火力四射的大戲,詹姆士甚至公開宣示「出櫃」,試圖扭轉輿論風向,原本對立的詹姆士與徐曉寧,藉此相互拉抬聲量,甚至論及未來合作計畫。醜聞風波暫息,但真相究竟如何,已無關緊要。


Reality No-Show(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張震洲)

最後,一段「編劇工作室」的戲中戲/戲外戲,卻直接揭露了這場生存實境秀的真相:這一切在真實生活、社群媒體、影視場景中,相互交錯、層層堆疊的故事,不過就是編劇群合力編造出來的一齣「真實」並不在場的「reality no-show」,呼應編劇創作靈感來源—德國《明鏡週刊》記者造假醜聞,也同時印證了演出文宣所稱:「故事不斷翻轉,真相無處不在,唯獨不在戲裡」。

因此,宣稱「改編自真實故事」的《Reality No-Show》,透過故事的編製,完成了對「真實」的顛覆。

就演出效果而論,《Reality No-Show》有明快的節奏,流暢的場面調度,和精彩的語言交鋒,編、導、演、及設計群的整體表現,共同創造了豐富的劇場景觀,和多層次的娛樂效果,既有誇張諧擬的瘋狂喜鬧,也有低調溫柔的浪漫與悲傷,有效再現當代社會現實,也隱約寓含批判的意圖,值得肯定。最後一段戲中戲/戲外戲的翻轉顛覆,自我解構,更印證了編劇蔡柏璋掌握運用劇場語彙和形式的能力,詰問辯證的深度。

另一方面,我卻對於以傅若言的行動為中心的部分段落,有些保留:他與導演、製作人之間,有關同志角色與題材是否重要,或能否被觀眾接受的爭論,稍嫌陳套,也讓我有過於誇大的質疑;老邵與Caspar的關係,情感深度不足,難以動人,老邵對傅若言的信任,太理所當然,不容易使人信服,傅若言的創作,從情境喜劇到生命故事的轉變,因此顯得有些勉強,而他最終踏上父親劉憶走過路途的選擇,看似浪漫,但似乎也印證了劇中導演的自嘲:「不要太一廂情願,那是劇場才會做的事」。

看完演出之後,我的疑問還是:離開劇場,回到現實之後呢?

蔡柏璋遊歷足跡遍及歐美主要國家,對近幾年來侵擾各國公共領域對話的假訊息和陰謀論,及其所造成的嚴重破壞(人們對彼此的信任)與實質傷害(惡意煽動引發的暴力行動),應有切身感受,只是,他將《Reality No-Show》的焦點,放在向來不缺八卦流言,訊息真假難辨/不辨,存在於自己所創造的「真實」當中的影視娛樂圈,對圈外真實社會情境的思考,是否能有對照參考的意義?既是娛樂,何須真實?


Reality No-Show(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張震洲)

如果我們在劇場中,欣然接受舞台上「改編自真實故事」的瘋狂場景,所帶來的娛樂,回到現實之後,卻又仍然會以譏誚態度貶斥難辨真假的「真實」,會不會因此更深地陷入「一切皆不可信」的深淵(abyss),而對「真實世界」更加無感?如果在集體的瘋狂追逐中,個人的覺醒,總是顯得那麼地微不足道,甚至不合時宜,我們因此失去了共同的辨偽原則,失去了對話的基礎,剩下的唯一選擇是「真實」並不在場的「reality no-show」,那麼我們還能如何自處?

因此,《Reality No-Show》真正反映出來的,會不會其實是當代特有的虛無感?

無論如何,演出結束後,還是要記得拍照打卡上傳分享,順便到劇團粉絲專頁按個讚、加入追蹤。

但是,不要因為「改編自真實故事」讓人起疑,就否定了真實故事的存在,「真相」即使不在單一齣戲裡,也還是有可能在我們不斷地追索之下,逐漸浮現出來。

《Reality No-Show》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3/10/06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