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間的小而美《琉森節慶弦樂團X梁仁模亞洲巡演》
3月
27
2024
琉森節慶弦樂團X梁仁模亞洲巡演(巴哈靈感提供/攝影王俊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80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平時當樂迷提及琉森(Luzern)這座城市,直覺想到的應是指揮大師阿巴多(Claudio Abbado)與他的明星隊樂團,但在同一座小城裡,有另外一隻隊伍也以「節慶」為名的室內弦樂團,以精緻為追求,耕耘了近七十年,並且至今仍定期發片,並與國際一線音樂家密切合作。琉森節慶弦樂團此次亞洲巡迴,帶來的曲目除了經典的小編制管弦樂作品,也呈現了瑞士本國作曲家的當代曲目。

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的《第一號交響曲:古典》便展現了樂團的靈活與彈性,能奏出細絲般長而輕的樂句,整體而言樂團有相當漂亮的音色,隨團前來的管樂演奏家也都有很高的水準。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樂團,選擇不設指揮由首席領奏,這樣的嘗試對台灣的聽眾也並不陌生。在這一選擇之下,樂團的確能更趨向室內樂,作為觀眾,能夠明確感受到團員對於音樂的高度專注,彼此的聆聽更高,但也因為演奏的作品較真正的室內樂重奏複雜,許多需要指揮的彈性速度則不是被犧牲,就是需要用相對誇張的處理來完成。琉森節慶弦樂團的演出,選擇相對中庸的處理方式,相較許多有指揮的演奏,聲部互動以相互關照取代了刺激或是催逼。


琉森節慶弦樂團X梁仁模亞洲巡演(巴哈靈感提供/攝影王俊凱)

魏歐當(Henry Vieuxtemps)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在多了獨奏家的情形下,樂團聲部之間從相互禮讓,轉為了精彩的競技。小提琴家梁仁模的演奏極為優雅,在樂團序奏之後的進場,猶如一位演唱巴赫清唱劇的講經人,用輕盈高貴的男高音音色站在樂團的長音和弦上,音量不算大,但卻極度精準地把每個高音、低音、大跳、花腔(快速音群)演奏清楚。音樂的處理上,梁仁模也有相當好的層次感,每一個音樂的重點結論之前,都有很好的集氣,所呈現的也沒有一分多餘,首段的結尾,從零慢慢地醞釀,在炫技之下還能做出極長的樂句,讓在場的觀眾屏息。第二樂章的開頭獨奏,梁仁模由可被全場聽見的最小值,慢慢推升,每一個細小的長音,都成功地吸引觀眾側耳聆聽,其自由的運弓,所產生的力度與音色變化,可以明顯感受到其受德式演奏方法的薰陶,慢板中其與雙簧管、長笛所形成的三重奏對話,也相當漂亮,而終曲的如同快速揮拳一般地將音樂點燃爆發,使出全身本領。上半場的安可曲,梁仁模帶來了帕格尼尼的《鐘》與《心如止水變奏》,所展現的跳弓、雙音、高把位演奏等炫技,以四兩撥千金的方式呈現,舉重若輕之下,十足展現了這位年輕小提琴家的超高技巧。

下半場開頭所演奏的瑞士當代作曲家杜布農(Richard Dubugnon)《第四號管弦樂隨想曲》雖然是2017年的新作,但整體音樂語法與管弦樂法近似理查.史特勞斯,樂團在沒有指揮、編制也較小的狀況下(雖然首席在必要樂段還是有給予指揮手勢),所能發揮的相對也受到限制,頗為可惜。而壓軸的莫札特《朱彼得交響曲》在站立演奏之下,明顯有「團員即獨奏家」的感覺,木管聲部明顯有演奏協奏曲的架勢。音樂的處理,也仍然建立在長而大的樂句之上。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十年來,台灣除了職業交響樂團之外,也有許多不同的中小型樂團相繼成立,雖然尚未能常態運營,但這些樂團往往都有不錯的表現,甚至也有幾團有出國巡演的機會。聆聽完梁仁模與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出,令筆者不禁思想,如果是台灣的中小型樂團至國外演出,能否有同樣帶著如梁仁模一班的大賽新星得主一同獻藝彼此加持?我們會帶哪一種風貌的國人作品?我們又會帶哪些西方經典告訴全世界「我們可以」呢?

《琉森節慶弦樂團X梁仁模亞洲巡演》

演出|小提琴:梁仁模、樂團:琉森節慶弦樂團
時間|2024/03/14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