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上場——新編雕琢,藝師心法的口傳身授《蘇武與李陵》、《紅線傳情》
11月
20
2023
(感謝授權劇照:臺北木偶劇團|薪傳歌仔戲劇團|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李靜芳歌仔戲劇團/設計:王景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68次瀏覽

文 許美惠(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一心戲劇團(以下稱一心)與薪傳歌仔戲劇團(以下稱薪傳)在2023年「承功-新秀舞台」,分別推出《蘇武與李陵》以及《紅線傳情》兩齣劇碼。

多重轉折,進入狀態的演員考驗

一心演出的《蘇武與李陵》,擷取自劇團2019年公演戲《望鄉》,兩位主角由在一心習藝多年的柯進龍飾演蘇武,林冠妃(也是這次的新秀代表)飾演李陵。《蘇武與李陵》劇情重點以出使匈奴、卻被流放北海牧羊歷經19年仍然不降的蘇武作為襯托,飛將軍李陵陣前投降匈奴、但在漢武帝的猜忌之下遭到罪誅三族,假降終為真降;因係新編戲,情節的表現重點非為傳統的忠孝節義,反有喟嘆自古君王無情的意涵,因此情感表現比較不是走單刀直入的模式,演員如何透過戲曲身段的唱念作表來呈現角色隱晦且細膩的情感轉折,不僅有更多的細節需要拿捏,當然也是考驗演員功力之處。

柯進龍飾演的蘇武,甫出臺、手持旌節在雪地中蹣跚履步,唱念身段均準確地表現出角色孤獨滄桑、隱忍堅持的形象。當然比起李陵,蘇武的情感線還是比較單純,但柯進龍比起過往演出,讓人看到他吃進了許多的角色情感、內化為台詞與唱詞,在蘇武內斂的表演上有明顯的成長,令人動容。林冠妃飾演的李陵則有較多情緒轉折:出臺以匈奴右校長的身分與李陵見面、時光倒敘回到與漢武帝密議(達成可能詐降的默契)、在送別蘇武時得知家族竟被誅殺的情緒崩潰。林冠妃在一心習藝多年,初出臺與蘇武見面時台風甚為穩健,對戲時整體口白、眼神等細節拿捏也都很到位,順利帶動觀眾進入劇情的敷演之中。比較可惜的是到了第三場轉折最多之處,在自以為與漢武帝是達成共識的情境之下,聽聞被誅連三族的狀態,但又不能明說,這種龐大的悲慟壟罩導致影響其後的抉擇,林冠妃雖然在唱念作打上沒有明顯失分,但以表演技巧填滿了整體演出,顯得餘裕不足,也讓觀眾比較無法直接與角色共感,略顯可惜。

《蘇武與李陵》是一心公演過的段落,這次挑選來做為「承功」的演出段落,師承除了一心的藝術總監孫榮輝之外,還多了兩位演出過蘇武及李陵的孫詩詠和孫詩珮來傳承演出經驗,讓演員在文戲的細節上都有明顯的成長,也足見劇團在思考演員養成上的用心。

細節堆疊,自然演出的功力呈現

薪傳歌仔戲劇團一向以傳承素有「臺灣第一苦旦」之稱的廖瓊枝技藝為核心理念,在過去的努力之下,也養成一批以實力唱功著稱的歌仔戲唱將。王台玲是歌仔戲科班生,畢業後跟隨廖瓊枝習藝也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外型亮眼、舞台經驗豐富,在多年嘗試之下,主戲路朝向花旦發展。然而以薪傳的戲路而言,主角比較集中在苦旦與文生上。但演員養成必須透過演出磨練技藝,要有擔綱主角的機會,才會有突破性的成長;為此,本次薪傳推出王台玲作為承功新秀,便特別借將以花旦戲見長的石惠君擔任編導及傳藝者,推出以花旦「紅娘」為主角的《紅線傳情》來打磨王台玲,顯見劇團對於培育新生代演員的企圖心與格局。

石惠君亦是長年致力於歌仔戲教學,既受人之託,除了忠人之事外,看起來也是不藏私地傾囊相授,提供了自己改編且演出過的劇目《紅線傳情》,教授王台玲演出紅娘一角。對於早就嫻熟益春等角色的王台玲而言,雖然紅娘一角多了水袖,但唱念身段自當不會有問題;但她在《紅線傳情》中紅娘的演出,除了唱腔穩定、身段流暢,更讓人驚豔的是她的「自然」。石惠君強調歌仔戲演出的精緻,是來自許多小細節的堆疊,因此她設計的紅娘,有許多的小表情及小動作來呈現情緒上的轉折,例如對夫人失信的嘟囔、發現被小姐欺騙的微慍嬌嗔、被張生情急牽手時的害羞與爽朗、面對夫人隱瞞小姐行蹤時的支吾其詞與謊言編造,王台玲演來,雖可見石惠君的影子,卻也演出了屬於自己風格的可愛,這可歸功於藝師對於細節的雕琢以及演員在細節處的用功,堆疊出了更上層樓的表演層次,不論是道白或是神情動作,都是與角色貼合,才能如此自然呈現,這其中的差異與成長,相信演員自己也有深刻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拷紅」一段,情緒張力飽滿,紅娘在挨打之後豁出去,反倒回頭乾脆罵夫人失信、勸夫人履約,夾雜著豐富的身段與大段的唱腔,整體演來雖然不是全無失誤,但高音轉音都唱得漂亮,也同時展現了薪傳多年的唱腔培訓成果。同場飾演老夫人的鄭云茜,雖然不是本次主推的新秀,但氣勢穩健節奏張持有度,也是「拷紅」一段成功的重要因素,值得記上一筆。

新編雕琢,藝師心法的口傳身授

 整體而言,一心戲劇團與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新秀演員,相對來說有比較豐富的舞台經驗,因此他們選擇推出的《蘇武與李陵》以及《紅線傳情》,是以新編戲為本,由主演過的前輩藝師來雕琢細節,透過這樣的模式來學習成長,以結果觀之,成熟演員手把手的教學絕對是提升新秀演員演出能力的重要法門,或許也是現代歌仔戲劇場逐步摸索出的一條技藝傳承之道。

《蘇武與李陵》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2/10/29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

《紅線傳情》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22/11/02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一個必須從它的背後、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得到——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