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上場——新編雕琢,藝師心法的口傳身授《蘇武與李陵》、《紅線傳情》
11月
20
2023
(感謝授權劇照:臺北木偶劇團|薪傳歌仔戲劇團|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李靜芳歌仔戲劇團/設計:王景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54次瀏覽

文 許美惠(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一心戲劇團(以下稱一心)與薪傳歌仔戲劇團(以下稱薪傳)在2023年「承功-新秀舞台」,分別推出《蘇武與李陵》以及《紅線傳情》兩齣劇碼。

多重轉折,進入狀態的演員考驗

一心演出的《蘇武與李陵》,擷取自劇團2019年公演戲《望鄉》,兩位主角由在一心習藝多年的柯進龍飾演蘇武,林冠妃(也是這次的新秀代表)飾演李陵。《蘇武與李陵》劇情重點以出使匈奴、卻被流放北海牧羊歷經19年仍然不降的蘇武作為襯托,飛將軍李陵陣前投降匈奴、但在漢武帝的猜忌之下遭到罪誅三族,假降終為真降;因係新編戲,情節的表現重點非為傳統的忠孝節義,反有喟嘆自古君王無情的意涵,因此情感表現比較不是走單刀直入的模式,演員如何透過戲曲身段的唱念作表來呈現角色隱晦且細膩的情感轉折,不僅有更多的細節需要拿捏,當然也是考驗演員功力之處。

柯進龍飾演的蘇武,甫出臺、手持旌節在雪地中蹣跚履步,唱念身段均準確地表現出角色孤獨滄桑、隱忍堅持的形象。當然比起李陵,蘇武的情感線還是比較單純,但柯進龍比起過往演出,讓人看到他吃進了許多的角色情感、內化為台詞與唱詞,在蘇武內斂的表演上有明顯的成長,令人動容。林冠妃飾演的李陵則有較多情緒轉折:出臺以匈奴右校長的身分與李陵見面、時光倒敘回到與漢武帝密議(達成可能詐降的默契)、在送別蘇武時得知家族竟被誅殺的情緒崩潰。林冠妃在一心習藝多年,初出臺與蘇武見面時台風甚為穩健,對戲時整體口白、眼神等細節拿捏也都很到位,順利帶動觀眾進入劇情的敷演之中。比較可惜的是到了第三場轉折最多之處,在自以為與漢武帝是達成共識的情境之下,聽聞被誅連三族的狀態,但又不能明說,這種龐大的悲慟壟罩導致影響其後的抉擇,林冠妃雖然在唱念作打上沒有明顯失分,但以表演技巧填滿了整體演出,顯得餘裕不足,也讓觀眾比較無法直接與角色共感,略顯可惜。

《蘇武與李陵》是一心公演過的段落,這次挑選來做為「承功」的演出段落,師承除了一心的藝術總監孫榮輝之外,還多了兩位演出過蘇武及李陵的孫詩詠和孫詩珮來傳承演出經驗,讓演員在文戲的細節上都有明顯的成長,也足見劇團在思考演員養成上的用心。

細節堆疊,自然演出的功力呈現

薪傳歌仔戲劇團一向以傳承素有「臺灣第一苦旦」之稱的廖瓊枝技藝為核心理念,在過去的努力之下,也養成一批以實力唱功著稱的歌仔戲唱將。王台玲是歌仔戲科班生,畢業後跟隨廖瓊枝習藝也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外型亮眼、舞台經驗豐富,在多年嘗試之下,主戲路朝向花旦發展。然而以薪傳的戲路而言,主角比較集中在苦旦與文生上。但演員養成必須透過演出磨練技藝,要有擔綱主角的機會,才會有突破性的成長;為此,本次薪傳推出王台玲作為承功新秀,便特別借將以花旦戲見長的石惠君擔任編導及傳藝者,推出以花旦「紅娘」為主角的《紅線傳情》來打磨王台玲,顯見劇團對於培育新生代演員的企圖心與格局。

石惠君亦是長年致力於歌仔戲教學,既受人之託,除了忠人之事外,看起來也是不藏私地傾囊相授,提供了自己改編且演出過的劇目《紅線傳情》,教授王台玲演出紅娘一角。對於早就嫻熟益春等角色的王台玲而言,雖然紅娘一角多了水袖,但唱念身段自當不會有問題;但她在《紅線傳情》中紅娘的演出,除了唱腔穩定、身段流暢,更讓人驚豔的是她的「自然」。石惠君強調歌仔戲演出的精緻,是來自許多小細節的堆疊,因此她設計的紅娘,有許多的小表情及小動作來呈現情緒上的轉折,例如對夫人失信的嘟囔、發現被小姐欺騙的微慍嬌嗔、被張生情急牽手時的害羞與爽朗、面對夫人隱瞞小姐行蹤時的支吾其詞與謊言編造,王台玲演來,雖可見石惠君的影子,卻也演出了屬於自己風格的可愛,這可歸功於藝師對於細節的雕琢以及演員在細節處的用功,堆疊出了更上層樓的表演層次,不論是道白或是神情動作,都是與角色貼合,才能如此自然呈現,這其中的差異與成長,相信演員自己也有深刻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拷紅」一段,情緒張力飽滿,紅娘在挨打之後豁出去,反倒回頭乾脆罵夫人失信、勸夫人履約,夾雜著豐富的身段與大段的唱腔,整體演來雖然不是全無失誤,但高音轉音都唱得漂亮,也同時展現了薪傳多年的唱腔培訓成果。同場飾演老夫人的鄭云茜,雖然不是本次主推的新秀,但氣勢穩健節奏張持有度,也是「拷紅」一段成功的重要因素,值得記上一筆。

新編雕琢,藝師心法的口傳身授

 整體而言,一心戲劇團與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新秀演員,相對來說有比較豐富的舞台經驗,因此他們選擇推出的《蘇武與李陵》以及《紅線傳情》,是以新編戲為本,由主演過的前輩藝師來雕琢細節,透過這樣的模式來學習成長,以結果觀之,成熟演員手把手的教學絕對是提升新秀演員演出能力的重要法門,或許也是現代歌仔戲劇場逐步摸索出的一條技藝傳承之道。

《紅線傳情》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22/11/02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

《蘇武與李陵》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2/10/29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
《前方有三岔路口》不是一齣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的戲,它更像顯微鏡,放大身體、物體、聲音與時間之間的摩擦,是一場關於黑暗、物質與舞台邏輯的「思辨練習」實驗。
9月
19
2025
《英雄製造》更進一步推進,將這些形式突破賦予更切題之意義:如以特定手勢為象徵,可以接手、換手的「真手」文物,既暗示英雄神話的背後操作,卻也是代代相傳的技藝傳承
9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