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在地景裡的重新度量《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
9月
05
2012
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周先生與舞者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5次瀏覽
李時雍

「我想那是一個衝動,想去找人,那些人就是沒看過舞蹈的人,我們能如何帶著舞蹈與未知的觀眾相遇,我想那會是種美麗吧!」

這是去年十月,周書毅與團隊帶著《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首次進行舞蹈旅行計畫時所寫下的文字。時隔一年,再次展開,選擇了台北四四南村、淡水碼頭、三峽老街等六個「場域」,一路跳至台南神農街,仍然是一個簡單的夢,「跳舞給你看」。然而,又在經過其間周先生分別在北美館、中山堂光復廳創作演出三件同名而各自獨立的《重演》之後,《拉威爾》一作亦產生了作品在路上「重演」,所加入內外風景之後的意義變貌。

最重要的,或仍是「人的境遇」問題,或者書毅所謂的「當下」、「關於活著這一件事」。從《拉威爾》眾人齊聲尖叫劃開序幕後摔跌倒落,隨每一次尖叫倒落後再站起的舞者愈減少,到最後孤伶一人再站起,群體與群體中被棄擲之個人的主題,及其中隱含的關係暴力,如對著周身同伴的嘶喊、對著獨舞者迫近的擊掌拍手(舉止乃至音響)、在眾人一致的踏步中被甩到團體之外的落單者,在拉威爾《波麗露》井然層疊的音樂結構中,半小時的舞蹈動作單純卻富象徵意味,更主要透過畫面整體上的編排調度,重複,再重複,構成某一種距離,相對觀看的距離,存在者間的距離。

視覺上有意使用懷舊的洋裝,舞台中央時而轉起的工業用電扇,加上路上時空錯置的場景,如同周書毅往後系列以時間為命題延續的《重演》;有意思的卻是存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創作軸線和意圖:《重演》中,走進博物館,與歷史「時間」、與「文明」建構過程中所被權力固著或遮蔽的角落對視,《波麗露》卻在演出計畫中走進日常環境「空間」,與庶民身體「相遇」,如同其他site-specific創作,觀眾的觀看和回應遂成為(可被預期的)作品更豐富的內裡。

然而若說周書毅近期(或許更早自2007年《看得見的城市─人 充滿空氣》始)有意地在以舞蹈身體,對話於外部空間與時間,《波麗露》在嘗試走(介)入製作概念中所謂的地景「場域」之時,除了面對必需的形式空間上的調整,對於創作者自身來說更進一步的思考,或確是演出過程中如何與「場域」的角力;換言之,在「一個簡單的夢,跳舞給你看」之下,是否可能遭遇因時空移動過程和殊異環境條件下,作品本身的失效、的無法完成?更重要是,這樣的失效或作品涵義的遞減(或遞增),是否曝露了什麼樣的外部空間特質?又如何藉由這樣的對話與協商關係,去思考、去折射,身體在真實空間之中的問題?

例如(對我而言)愈是現代化氛圍的場景,如去年板橋火車站,某種貼合舞作的冰冷或荒誕感,在視聽異質性既強烈,卻同時帶有觀光消費場域內扁平而同一性的淡水碼頭岸沿,便似乎深受削弱;那麼,面對接下來更冰冷的商場空間呢,是否反而更易達於作品的完成和批判空間?甚或是面對建築本身戲劇張力已十足的神農街巷弄內呢?

從「一個衝動」開始的旅行計畫,從「跳舞給你看」以至「不只跳舞給你看」,如何藉由不同空間內反覆搬演《波麗露》的路程,檢視舞作更深刻的意義;又似以舞步為量尺,重新檢視名之為「文明」所創建的現代生活空間,如此帶著皮箱再回來,更令人好奇,編舞者又將如何展開「下一個」在空氣中充滿,與時間相處的身體問題,延續思考,關於活著的,這許多事?

《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

演出|周先生與舞者們
時間|2012/09/02 15:30
地點|新北市淡水觀潮碼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前半場不安的情緒轉折,在中場舞出了人與人之間社群網,後半場則舞出了與他人分享的最終概念。用象徵式的分享意象,從舞者傳給了現場的兒童觀眾。(羅家玉)
8月
06
2014
表演與空間的關係,大致屬於兩面舞台的封閉式輪廓,與線性流動的街廓環境之間應可進一步磨合。因為生命中的踉蹌,恐怕遠較神農街不平整的石板路更為磨人,寄望宣稱因旅行而生、以大城小巷為舞台的《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繼續行動,不僅為自我尋找舞蹈的意義,更能讓眾多的他者在劇場以外的空間看見跳舞旅行的意義。(楊美英)
9月
28
2012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