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台菜滋味的《夜鼓天聲Sleep No More》​
12月
09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8次瀏覽

作為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與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合作的雙城計畫,亦是鐵玫瑰藝術節開幕作品的《夜鼓天聲Sleep No More》(以下稱《夜鼓天聲》),由來自台中的九天民俗技藝團與阮劇團駐團導演莊雄偉共同創作。


轉變編制表達劇情細微之處

《夜鼓天聲》作品的創作以莎士比亞《馬克白》為基底,提取原著當中人性裡的慾望、貪念、妒嫉、不安等原罪為發展,嘗試以民俗鼓陣去替代、調度角色台詞。因而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西方經典故事,如何經由台灣在地傳統民俗技藝去重新演繹、改編,是此作品最吸引人也是最令人好奇的地方。

以大鼓為主體組合而成的民俗鼓陣,向來能輕易地展現各種戰爭場面,且毫無困難地展現雙方對峙與激烈爭執的景象和情境,這也是民俗鼓陣的優勢。此次在《夜鼓天聲》裡,除了運用民俗鼓陣聲勢浩大的既有長處之外,也嘗試使用小編制的三人或單人組合,以固定的節奏型態作為回應的象徵。

例如:森林裡的可預言死亡與和未來的老者與小女孩。老者的預言用鼓的節奏表現,女演員再以小女孩的嬰仔造型,搭配身體動作及口語為翻譯。比較可惜的是,小女孩的氣口(口吻神情)並未符合其角色塑造。再例如:當角色的內在來到慾望與脆弱的面前,面對著魔鬼伸出的誘惑之手時,其內心的動搖、心動的時刻,則是以三人組合的鼓陣搭配單音節的節奏型態為表現。


技藝取代台詞調度角色心境之變

《夜鼓天聲》以民俗技藝調度故事情境手法讓人驚豔。其中的段落,將妹妹唆使丈夫奪取自己姊姊的王位的段落,或是取得王位後對故人的趕盡殺絕的段落等等,以提取自傳統廟會陣頭裡七爺八爺的八字步型與手持羽扇、擺動雙臂的身體姿態,結合七爺八爺符號傳統象徵意義的手法,冷靜不俗地帶出殺戮慾望和勾魂索命的殘酷。

以及,當取得王位的國王獨自一人在夜晚中,對其所害之人的幻影誘發內心底層的不安惶恐時,在左舞台上,以一位爬上層層高疊椅子的特技演員,展示各種平衡技術來暗喻角色心境如同一個遊走在邊緣上的人,隨時都有跌落的可能。《夜鼓天聲》以鼓陣、陣頭、特技等民俗技藝取代台詞,調度角色的心境或境遇而言,確實有些段落的使用手法讓人眼睛一亮。


鼓樂難顯文本動機

然而,除了將民俗技藝的特點融入角色人物境遇的巧妙手法外,以作品整體而言,故事文本過於平舖直敘,使作品的整體節奏感顯得拖拉。演員對角色人物的刻劃也較為平面,缺少了對動機、對行為背後意義的挖掘,使得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嫉恨連接顯得過於合理化。如此,皆再再使得觀眾被精彩的鼓陣表演、民俗技藝表演吸引後的關注力,每每很快消散而無法積累成能量以成為對結局的唏噓感嘆,是可惜之處。同時,或許是囿於情節安排,鼓陣的運用大多集中於前半段,然而,鼓的運用應是九天的核心,整體應該有更多的嘗試與安排。

話雖如此,然《夜鼓天聲》正如同一道經專家廚師巧手精緻化的台菜,以其獨特的台菜滋味,提供觀眾不同類型的表演節目選擇,而這或許正是現今表演藝術市場所需開發的節目形態。

《夜鼓天聲Sleep No More》

演出|九天民俗技藝團
時間|2022/10/22 19:30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