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古啾古……很久很久以前(台語)……」在演出的環形舞台外圍坐定,驚喜於演員模仿得微妙微肖的鳥叫聲此起彼落的傳來,搭配昏暗如歇息於樹蔭下的燈光,觀眾快速且自然的進入情境,四則與鳥類有關的傳說故事已然揭開序幕。
舞台上沒有大型的布幕,是演員發揮肢體及聲音最好的場域。每一位觀眾無不驚嘆演員對肢體靈活運用程度,並也沉醉於演員聲音所營造出的氛圍之中。劇中的角色會同時使用國語以及台語,在與觀眾互動的時候,有許多兒童觀眾也會情不自禁的向使用台語的角色說台語,便可見入戲程度並非爾爾。歌舞的部分更是將觀眾情緒推到最高,成人觀眾雖然羞澀但仍會跟著節奏一同擺動身子,兒童觀眾更是開心的張口跟著演員一同哼唱。
劇中處處可見魔法數字「三」的小巧思,如:農夫種田時輕快的語調和動作、麻雀與貓頭鷹的相會……等等,透過三次的重覆將觀眾的情緒不斷堆高。使用的是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素材來製造服裝道具,透過不會百分之百形似的中性外觀,刺激觀眾運用想像力,建構出更為完整的視覺體驗。觀眾圍坐在環型舞台四周,就像是古早時期的人類在夜晚圍著火堆分享故事,觀眾的反應更為清楚,也因此兒童觀眾與劇中角色的互動也為演出加分不少,不失為一齣有趣的小戲。
雖然肢體與歌舞在視覺上精采但在比例的斟酌上也須適當,如在<將天唱高的鳥>,兩名飾演人類先祖的演員,只是不斷的做著柔軟度極高類似體操的動作,而無任何情節的推展,也造成觀眾席中有些微的躁動聲傳出。此一問題亦顯現於<貓頭鷹與麻雀>,四位演員快樂的載歌載舞,既無情節且歌舞內容相同並無新意,歌舞一直持續到謝幕,雖予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卻也帶有幾分愕然。片段與片段間的轉場也出現此問題,但若將其視為短暫的休息,也能幫助觀眾放空上一段的情緒,更快融入下一段的劇情。
有別於部分商業劇場的兒童劇傾向華美的服裝及舞台,影響‧新劇場選擇在設計上留白並保留與觀眾互動的空間;若以影視媒體比擬前者是以聲光效果作為刺激觀眾的方式,那後者便是一本繪本,能適時的激發兒童的想法,亦值得再次翻閱且時時會迸出意外的驚喜。
《海‧天‧鳥傳說》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3/06/02 14:30
地點|台南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