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想像力翱翔於劇場《海‧天‧鳥傳說》
6月
14
2013
海‧天‧鳥傳說(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5次瀏覽
宋佳禧(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

「啾古啾古……很久很久以前(台語)……」在演出的環形舞台外圍坐定,驚喜於演員模仿得微妙微肖的鳥叫聲此起彼落的傳來,搭配昏暗如歇息於樹蔭下的燈光,觀眾快速且自然的進入情境,四則與鳥類有關的傳說故事已然揭開序幕。

舞台上沒有大型的布幕,是演員發揮肢體及聲音最好的場域。每一位觀眾無不驚嘆演員對肢體靈活運用程度,並也沉醉於演員聲音所營造出的氛圍之中。劇中的角色會同時使用國語以及台語,在與觀眾互動的時候,有許多兒童觀眾也會情不自禁的向使用台語的角色說台語,便可見入戲程度並非爾爾。歌舞的部分更是將觀眾情緒推到最高,成人觀眾雖然羞澀但仍會跟著節奏一同擺動身子,兒童觀眾更是開心的張口跟著演員一同哼唱。

劇中處處可見魔法數字「三」的小巧思,如:農夫種田時輕快的語調和動作、麻雀與貓頭鷹的相會……等等,透過三次的重覆將觀眾的情緒不斷堆高。使用的是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素材來製造服裝道具,透過不會百分之百形似的中性外觀,刺激觀眾運用想像力,建構出更為完整的視覺體驗。觀眾圍坐在環型舞台四周,就像是古早時期的人類在夜晚圍著火堆分享故事,觀眾的反應更為清楚,也因此兒童觀眾與劇中角色的互動也為演出加分不少,不失為一齣有趣的小戲。

雖然肢體與歌舞在視覺上精采但在比例的斟酌上也須適當,如在<將天唱高的鳥>,兩名飾演人類先祖的演員,只是不斷的做著柔軟度極高類似體操的動作,而無任何情節的推展,也造成觀眾席中有些微的躁動聲傳出。此一問題亦顯現於<貓頭鷹與麻雀>,四位演員快樂的載歌載舞,既無情節且歌舞內容相同並無新意,歌舞一直持續到謝幕,雖予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卻也帶有幾分愕然。片段與片段間的轉場也出現此問題,但若將其視為短暫的休息,也能幫助觀眾放空上一段的情緒,更快融入下一段的劇情。

有別於部分商業劇場的兒童劇傾向華美的服裝及舞台,影響‧新劇場選擇在設計上留白並保留與觀眾互動的空間;若以影視媒體比擬前者是以聲光效果作為刺激觀眾的方式,那後者便是一本繪本,能適時的激發兒童的想法,亦值得再次翻閱且時時會迸出意外的驚喜。

《海‧天‧鳥傳說》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3/06/02 14:30
地點|台南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
筆者認為這齣戲的餘韻對我而言並非悲傷,而是寒意。這份寒意並非臺灣家庭獨有的宿命,而是當代世界劇場一再重複的主題:從美國到東亞,家庭故事經常成為社會制度暴力的縮影。《八月,在我家》讓我們看見,即使文化背景不同,那種身不由己的牽絆,卻在全球觀眾之間產生共鳴。
9月
22
2025
本劇將散文當作抒情的媒介,也就是作為表達個體情感及傳達概念的工具,同時低限度處理言說主體(角色)的特殊性,讓語言成為真空的、沒有物質基礎的抽象概念堆疊,看似觸及許多議題,實則遮蔽了特定話語及其意識形態。
9月
18
2025
新作《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雖然對題材的處理與表演形式的選擇,稍嫌保守,但製作規模與演出品質都有不錯水準,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也期許這群年輕創作者,未來對創作能有更基進的思考:對生命課題與人我關係的探討,不止於個人情感層次,而能有更具政治性、社會性的辯證。
9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