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想像力翱翔於劇場《海‧天‧鳥傳說》
6月
14
2013
海‧天‧鳥傳說(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06次瀏覽
宋佳禧(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

「啾古啾古……很久很久以前(台語)……」在演出的環形舞台外圍坐定,驚喜於演員模仿得微妙微肖的鳥叫聲此起彼落的傳來,搭配昏暗如歇息於樹蔭下的燈光,觀眾快速且自然的進入情境,四則與鳥類有關的傳說故事已然揭開序幕。

舞台上沒有大型的布幕,是演員發揮肢體及聲音最好的場域。每一位觀眾無不驚嘆演員對肢體靈活運用程度,並也沉醉於演員聲音所營造出的氛圍之中。劇中的角色會同時使用國語以及台語,在與觀眾互動的時候,有許多兒童觀眾也會情不自禁的向使用台語的角色說台語,便可見入戲程度並非爾爾。歌舞的部分更是將觀眾情緒推到最高,成人觀眾雖然羞澀但仍會跟著節奏一同擺動身子,兒童觀眾更是開心的張口跟著演員一同哼唱。

劇中處處可見魔法數字「三」的小巧思,如:農夫種田時輕快的語調和動作、麻雀與貓頭鷹的相會……等等,透過三次的重覆將觀眾的情緒不斷堆高。使用的是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素材來製造服裝道具,透過不會百分之百形似的中性外觀,刺激觀眾運用想像力,建構出更為完整的視覺體驗。觀眾圍坐在環型舞台四周,就像是古早時期的人類在夜晚圍著火堆分享故事,觀眾的反應更為清楚,也因此兒童觀眾與劇中角色的互動也為演出加分不少,不失為一齣有趣的小戲。

雖然肢體與歌舞在視覺上精采但在比例的斟酌上也須適當,如在<將天唱高的鳥>,兩名飾演人類先祖的演員,只是不斷的做著柔軟度極高類似體操的動作,而無任何情節的推展,也造成觀眾席中有些微的躁動聲傳出。此一問題亦顯現於<貓頭鷹與麻雀>,四位演員快樂的載歌載舞,既無情節且歌舞內容相同並無新意,歌舞一直持續到謝幕,雖予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卻也帶有幾分愕然。片段與片段間的轉場也出現此問題,但若將其視為短暫的休息,也能幫助觀眾放空上一段的情緒,更快融入下一段的劇情。

有別於部分商業劇場的兒童劇傾向華美的服裝及舞台,影響‧新劇場選擇在設計上留白並保留與觀眾互動的空間;若以影視媒體比擬前者是以聲光效果作為刺激觀眾的方式,那後者便是一本繪本,能適時的激發兒童的想法,亦值得再次翻閱且時時會迸出意外的驚喜。

《海‧天‧鳥傳說》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3/06/02 14:30
地點|台南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